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观点内化法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重视教学观点的内化。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观点内化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同行们参考:1.情感体验法。即教师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可观察性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中体验道德观点。这种方法是以“体验”...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侧重于认知而忽视情感生活体验,重理论说教,轻生命叙事。但在儿童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情感生活体验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内化,有助于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提高和培养,并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道德认知转化道德行为的纽带。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激励、强化、内化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点燃原有情感、学会借助事例,开展情感体验与联想、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激发情感体验、合理引导,内化学生积极情感体验,重新审视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感体验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引发、体验、投射、激励,促使品德主动化性内化。思想品德教学重要视情感的引发,开采情“源”,以“源”引情,以情催化,感动生情。教师要创设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气氛,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会同情、学会依恋、学会移情、学会自强、学会爱憎。教师要拓展情感投射的领域,重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如要善于把思想品德的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为学生情感投射提供广阔的领域,让他们亲自去实践,去体会,全验…  相似文献   

4.
古诗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 《天津教育》2002,(6):42-42
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30首,这些古诗有托物言志的写景诗,有气势恢弘的抒情诗,还有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搞好古诗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变“静听”为“参与”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解词串句为模式,学生是静听者。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与情感的投入,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于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激发引导,学生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才可以完成移情于理、由情悟理的内化过程。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5.
“课堂无小事,事事育人”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非常贴切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标准常常用“体验、意识”等词语来描述表达,而这样的内容标准教师是不能像知识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作业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所以这个达成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渐进过程。因此,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学过程都会完整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细节上去渗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下面我谈谈我从教14年来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属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指的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新的课程目标,很多教师感到了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师必须明确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吴永萍 《考试周刊》2011,(36):62-62
在学生习作中,常常见到学生虚假的“低吟浅唱”,空话套话。语文教师更应该付出艰辛的努力,扭转这种局面,文章简要阐述了具体的做法: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培养情感体验;课前五分钟,用情感真挚的美文陶冶学生;教师真情评语,激发学生真情作文;教师“下水”,真情感染。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实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张勇  王佳 《职业技术》2010,(3):90-91
英语课程目标体现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促进观念、原则的内化,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话”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呢?不久前在  相似文献   

11.
“变化观念”着重从物质的动态层面研究化学变化,它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教师应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素养的核心内涵和提升的阶段性特点,梳理教材的逻辑顺序,整体规划设计“变化观念”的教学。教师可采用直观形象策略,增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促进“变化观念”的内化;引导学生多维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和本质,使其形成结构化思维;挖掘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价值,深化学生对“变化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守恒思想。  相似文献   

12.
虽然说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内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已成共识 ,但纵观当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 ,不难发现 ,人为地造成情感机能性缺陷还是比较突出 ,这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引发、体验、投射、激励 ,促使品德主动性内化。一、情感引发道德品质的形成有赖于道德情感的引发和鼓舞。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内化的催化剂 ,如果道德知识没有染上情感色彩 ,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情感的引发 ,开采情“源” ,以“源”引情 ,以情催化 ,感动生情。…  相似文献   

13.
马际娥 《农村教育》2006,(7):100-100
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在教育教学中。不是教师越勤快地讲授,学生就会学得越多。相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是“勤快”地讲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越少.学生独立探究体验的机会就越少,教师的“勤快”必然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4.
梅艳  敖昭余 《考试周刊》2012,(94):178-178
“安全”是一个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实践型概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果离开生活实践,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以情感体验孕育学生的安全品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实践和体验将安全意识内化成一种品质。则是可取又行之有效的较好做法。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注意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当前小学思品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不够重视“激发道德情感”,不够重视情感的体验。在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缺少了把两者连接起来的桥梁——道德情感,因而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分割、“说”“做”不一的现象,使品德教育停留于最初的“顺从”阶段,即表面上学生接受了教师和书本上的观点或意见,而在认识与感情上则并不一致,远没有达到“认同”和“内化”的阶段。这不能不说是思品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此教倒中,教师并没有满足于词典上对“雪中送炭”一词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雪中送炭”。这样,把词语训练和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了具体的情感、体验,他们在涵咏中养成语感。由此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具有整体  相似文献   

17.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常规管理体验化传统德育工作以经验式为主,重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缺少亲身体验,效果往往不很明显。而体验教育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达到认知的目的,进而内化成个体的实践。1.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尽管学校经常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树立责任意识,但学生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度,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一年来,通过尝试“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实验,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纪律、卫生的检查、督促、评比,即每天由一个班定人…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等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本文尝试把语文“读”“说”引入思品课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具有特定的内在心理需求和动机、特定情感和愿望的积极的能动的主体;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实践和主动参与。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真实的想法和疑惑,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与体验的共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