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多途径展开训练,才能适应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时机,抓住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多途径展开训练.才能适应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时机.抓住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程晓丽 《新疆教育》2013,(9):118-118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进入21世纪,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将会有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的是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小语新大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各年段口语交际的要求以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这说明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认真搞好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用活“口语交际”教材,激发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听与写的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交流能力、倾听意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奠基阶段,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现状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寿交际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口语交际"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新课型,也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基本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可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一、以童真童趣为起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相似文献   

8.
应该说,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本人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尝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挑战性。下面我谈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梦 《教师》2012,(35):61-61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康海英 《新疆教育》2012,(19):114-114
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本册教材也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取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应该说.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本人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英语口语交际是"听、说"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而且要求在交流中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在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由于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口语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爱青 《新疆教育》2013,(10):130-130
口语交际的教学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重视落实听与说的技巧、方法的训练,重视交际态度、情感、能力的培养。对各年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与不同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要体现其训练的阶段性与不同的交际特点,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互动状态下的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15.
王永军 《家教世界》2012,(10):45-46
语文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事实上"应试教育"弱化了口语交际的考查,也淡化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这给学生毕业后的求职、社交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结合语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方式,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秀梅 《成才之路》2009,(20):27-2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培养语言的交际功能。”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却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满堂课自个儿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严重违反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久而久之,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口语交际勇气,更缺乏交际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事实上"应试教育"弱化了口语交际的考查,也淡化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这绐学生毕业后的求职、社交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结合语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方式,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语文新教材把原大纲中的“听话 ,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语言活动。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作探索与革新。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的…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育所要培养的四种能力,其中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研究的专题,并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口语交际融入老师精心创设的生活情境,让每个学生在多样化的交际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