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书少年     
别人“追星”我追书,只要发现一本好书,我就会千方百计去找来读。还记得第一次看书的情景:那时,我还在读学前班。有一次妈妈接我放学,刚到学校门口,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带我到学校对面的书店避雨。书店里的书可真多呀!那些新颖又亮丽的封面吸引了我。我真想随手拿一本书来看,但是,我怕我那湿淋淋的手弄湿了这些漂亮的书。犹豫了好久,我还是按捺不住,便拿起一本童话书来看,原来小猪会跳舞,我又拿起另外一本来看,书中的插图真新奇……我爱不释手,缠着妈妈买回好多我喜欢看的书。从此,我成了一个酷爱看书的男孩,我看了许多的美文和精彩的故…  相似文献   

2.
我和书店     
我少年时代,昆明的书店不多。都是公家开的新华书店。那时,“文化大革命”在进行。书店里的书只有几本,都是红壳壳的。这些书一本就占一个书架。我有一天在飞飞的家里见到一本精装的《格林童话》。我才知道书还有公开的和被禁的区别。那时候,书店有两种,一种是大街上的,一种隐藏在私人中间。有一天,我在正义路北段发现一个男人拿着一本书在卖。那是一本绿色硬壳的《飞鸟集》。这个人非常紧张.东张西望。标价三角五分的书。他要三元。三元钱在那时候是个了不得的数字,那是我工资的五分之一。我  相似文献   

3.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个人在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只要寄19元到指定的地址,就可获得一个快速致富的锦囊妙计,于是这人求财心切,寄了钱之后终于盼到了回音,而所谓的妙计只是一句话:“多找几个像你这样的笨蛋!”这个故事和“画饼充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却说明了能赚钱的一切方法都是受人欢迎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社会里,能赚越多的钱表明你越有本事,所以对钱,自然是趋之若鹜了。于是只要你去逛逛书城,必定能够找到不少教你如何赚钱的书。初时,这些书是有极好的销路的,但我相信好多人买回去看了之后…  相似文献   

4.
漫游书世界     
我出生在书香门第,所以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书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家中举目四望皆是书,满耳所闻都是书,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书的淡淡香气。儿时,懵懂的我,却总爱装老成地拿着一本本色彩鲜艳的《幼儿智力世界》。那时的我,毕竟年龄太小,只能似懂非懂地看。我想,映入我脑海的应该是那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吧。  相似文献   

5.
傅子维 《初中生》2012,(Z5):107
正每当不开心或者无聊的时候,我都会看书。看着看着,我的心就慢慢融入了书中,焦躁的情绪随之平缓下来。每看完一本书,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十分开心。久而久之,我看的书越来越多,连《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这些古典名著,也都看过了。可以说,我爱书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一次,妈妈去打牌了,我就拿了一本《西游记》  相似文献   

6.
书梦青春     
与书结缘,是从识字起就注定了的,这是冥冥之中永远也无法解释的缘。说不出是根什么样的线,将我同书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我已走不出书的诱惑。 我要感谢读小学时每次当选“三好”学生时学校奖励的那些书,更要感谢小城里书摊上那么多二分钱就能看一本的书。正是这些书,给了我童年的充实和无穷的欢乐,并将我带入到了一个五彩斑斓、色彩纷呈、奇妙无比  相似文献   

7.
小嘎屋     
《小火炬》2005,(3)
非常感谢给我们寄来新年贺卡和礼物的同学们!福州林城虹我特别喜欢童话,每次去图书馆,都会抱着童话书看上好一会儿。因此,班上很多同学都说我幼稚。难道我真的长不大吗?小嘎(大怒):哪个哪个?谁说看童话幼稚啦?我到现在还一直看漫画书和动画片呢!福州俞晶晶我是黑皮吧“天字一号”忠实读者,不过,你们以前推荐的书,全是我看过的噢,好好加油吧!小嘎(掰着手指头细细算……):啊,到目前为止,“黑皮吧”强几呀本!书好,,全都看过吗一?共不推是荐一了般二的十我接受你的挑战,以做出谁都没有看过的“黑皮吧推荐好书”为标!努力!福州马尾谢晓寒我发现许…  相似文献   

8.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记得小时候,压根儿就没见过影碟机,所以要逢到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都赶去。在那露天营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逢遇到此等好事,父亲总带着我摸黑赶热闹。看  相似文献   

9.
怀着欣喜,怀着好奇,我翻开了一本厚厚的书──《儒林外史》。纸页有些发黄,可还能闻到一股书香。可能是从没看过这么厚的书吧,拿在手上怪重的。书中的故事是真实的描写,是社会的重现,还没读到一半,便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感慨之中,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继续看了下去。 看完这本书,我才觉得它不只外面沉重,在里面也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不可抵抗的感情──爱憎分明,作者在他自己认识的范围内,肯定了他认为好的,批判了他认为丑恶的。读完这本书,使我感觉到当时的那样一个腐朽透顶的封建社会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如果说那时的人想过我们现在的…  相似文献   

10.
交通路是汉口最繁华的商业街江汉路旁的一条文化街,街上有许多书店,古旧书店是其中最大的一家,现在改称古籍书店。那时,古旧书店全部的书籍都是开架的,没有柜台阻隔。由于书架从地板到天花板形成了书墙,所以书店还特意配备了书梯,方便顾客选择接近天花板的书籍。我到这里来一看就不想走了。我至今还怀念那时古旧书店的经营氛围,整个书店里有一股浓浓的儒雅的书香。我就在这静静的书店里静静地看书。像我这样只看不买的学生,还有很多,而营业员也不干涉,让你静静地看。因此,古旧书店就成为我童年的第一个“图书馆”。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书的…  相似文献   

11.
淘书记     
上大学之前,我没买过书。当然,跟考试有关的教辅书除外。原因也简单,就是没钱。上大学了,是师范类院校,每个月给学生五十几块钱助学金,吃饭有富裕,省下来的钱,买书。我买书的方式是淘,在电影里看过那些淘金者,拿着筛子站在河滩上,一遍又一遍地淘那些金沙,我买书时也是那样,掂量着口袋里的钱,在书店里一排排仔仔细细地淘:看上一本,一翻定价,超支了,放下,再去书架上淘下一本。那时候,街市上大小书店很多,你随便在哪一条街道走过,差不多都会遇到一家书店或一个书摊。我一般看的时候多,买的时候少。能被我淘走的书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之一:一,价格实惠。二,图书馆里借不到。三,这本书被我带走以后,我一定不会只看一遍就扔下。  相似文献   

12.
一个士兵有了好枪才能更好地打仗,一个学生有了好书才能更好地学习。人手一本好书,世界一定会更美好。我不经常看报,但是每天一本杂志或者书是必定要看的。几年来,我看过不少好刊,像《儿童文学》、《童话世界》、《少年文艺》这些好刊我都没少看,但是我认  相似文献   

13.
吴玟 《家庭教育》2010,(9):38-39
男孩晓刚进入四年级以后,特别喜欢读课外书,而且读起来的速度飞快,一本厚厚的书一天就看完了。为此,妈妈给他买了很多书,还告诉他自己的书可以慢慢看。可是晓刚还是像赶车似的看得很快,有时只挑选书中自己关心的情节看。当然,晓刚有他自己的理由,作业那么多,根本没办法仔细读书,只能大致上浏览一下。有一次,妈妈问他:“你能给我讲讲看过的书吗?”晓刚拍拍脑袋说:“我看过就忘了!”学校举办“读书节”,老师让班里每个同学读一本好书,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这天,晓刚回到家趴在写字台上苦思冥想,愁眉不展,竟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一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确,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素质。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那时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们家里的劳动力不足,经济拮据,所以我与其他孩子相比就“穷”了许多,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上小学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读小人书,《孙悟空大闹天宫》《狼牙山五壮士》《武松打虎》《草船借箭》都很受同学们的喜爱。虽是黑白印刷的,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阅读热情。那时候,一本薄薄的小人书就已经是孩子们的最好读物了。由于穷,没有钱买或到书摊上去租,所以更多时候只能是向同学们借着看。每当我把书带回家…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人生     
我初上小学时,就与书结下了情缘。那时,我最喜欢的书不是老师发给我的课本,而是那一本本破旧的小画册。虽识字不多,但逮住一本无头无尾的书却能连认带猜读得有滋有味。上课时在老师严厉的目光中偷偷地看,吃饭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听说咱班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能跟我说说你们都看过哪些课外书吗? 生:我看过马小跳全套. 师:嗯!《马小跳》是我们许多同学都喜欢的一套书. 生:我看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师:你看的书真不少. 生:我看过《水浒传》《西游记》. 师:这两本都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小小年纪就读了,真了不起.那你能告诉我们四大名著还有哪两本吗? 生:《红楼梦》《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7.
让童心飞扬     
十来岁的时候,我想把全世界的童话书都买下来。那时我有多少钱呢?我没有零花钱,没有压岁钱,没有钱。不过,我从来没想到我是没有钱的,我只以为我是有钱的。因为,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我考一个五分,妈妈就会给我五角钱。那时候,考试是五分制,两分是不及格,五分就是优秀。如果我得到两三个五分,  相似文献   

18.
1看库斯卡雅的书有一年我参加一次作家笔会。作家们大谈自己看过什么书。一人说完一俄罗斯作家的书后问我:郑渊洁你看过吗?我摇头。她大惊: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你怎么写作?  相似文献   

19.
愿望     
愿望西宁七中初一(四)班段超毅我终于实现了要到天安门广场看看的愿望。听爸爸妈妈说,我两岁多时,就跟他们到过北京。可那时不懂事,看过的什么都不记得。我觉得这是一个愦憾。后来,我心中就有了一个愿望,有机会一定要去天安门广场好好看看。看看那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相似文献   

20.
抄书     
尚印 《教育文汇》2014,(20):36-36
每次给学生讲《送东阳马生序》,都会被宋濂小时候借书抄书的故事感动着,并不由地想起自己的抄书经历。小时候我爱读书,却无钱买书,也没地方买书,更借不到书。升初中时,我意外地在一个亲戚家见到一本作文选,如获至宝,一口气把书中的三十多篇作文全读完了。临走前,我提出把这本书借回去再看看,亲戚的孩子说可以,但只能看一个星期,一定要还。回家后,作业一做完,我不去玩耍,翻开作文选就看。转眼间,还书只剩两天了,我急了,便缠着父亲给我买了一个本子,白天抄,夜晚抄,终于在星期天的下午抄完;书还了回到家,村里人都开始吃晚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