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澳门惊现一批楚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方  陈馨 《收藏》2007,(11):94-97
2007年4月19日,我们应上海崇源围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的邀请,在澳门参加了由海内外青铜器专家和收藏家参与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展示了一批极其重要的楚王青铜器,计有鼎7什(其中一件在台湾)、簋8件、鬲7件、壶2件、豆2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4.
张懋镕 《收藏》2006,(7):64-65
2005年9月,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和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会,展示了从国外购回的16件商周青铜器。其中一组器主名为“xi”青铜器(包括1件鼎、3件簋、1件盉、1件盘)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全方先生东著文(《新见商周青铜器瑰宝》,《收藏》2006年4期),作了详细而富有见解的介绍。陈先生认为铭文中的“xi”,就是西周早期鲁国国君鲁侯熙,并且断定这是一组鲁国国君的铜器,它们“提供了西周早期至中期的青铜标准器,是研究周公家族史及鲁世家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对“xi”组铜器形态、铭文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闲人 《收藏》2007,(7):116-116
笔者在德国探亲时,在小女的德国朋友家中有幸见到一对仿周代青铜器兽耳珐琅彩铜胎漆壶。通高28.6厘米,口部为11×9.5厘米的圆角长方形,颈部长约8厘米,有一对兽形耳;腹部为球形,最大直径为18厘米;圈足,直径为11.7厘米(图1)。这对器物通身为朱红色,颈部和腹部刻饰同样的云雷纹、饕餮纹和夔龙纹。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日崇源国际(澳门)首届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批商末周初的子■组青铜器,其中有子■鼎2件,子■簋1件,子■角2件,另外还有1件商代前期的先爵,1件商代晚期的鸮卣和1件西周早期的天黾壶,这批青铜器均未见著录,首次面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桃花岛     
桃花岛古称桃花山,又名白云山,在浙江舟山群岛东南海域。岛呈菱形,东南一西北走向,两头小中间宽,东西长约11.5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约42平方公里。中部的对峙山海拔539.7米,是舟山群岛的最高峰。岸线长约50.6公里,龙头坑与沙角里之间的塔湾金沙,俗称千步大沙滩,长约1370米、宽约400米,为舟山群岛第二大沙滩。东南角的砾石滩,俗称乌石子滩,长约520米、宽约50米。  相似文献   

8.
正山西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就目前所知,藏于公私各家的晋侯墓地青铜器共有400余件,其中礼乐之器占绝大部分,约300件左右。一些前所未见器型的出现,是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第一个特点。比如:出土于114号墓的鸟尊,出土于113号墓的猪尊,出土于8号墓和  相似文献   

9.
王辉 《收藏》2007,(6):114-115
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县五郡村窖藏出青铜器27件组,其中6件有铭文。这些铭文对研究西周晚期文字、族徽、铜器形制、土地宗法制度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钓具组合要“短”和“小” 1.钓竿 由于受棚高和池宽所限,在大棚内垂钓多用2.7米或3.6米的钓竿,太长施展不开。竿子的调性要适当柔一些。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08,(8)
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镇烽编著的《商周有铭青铜器总汇》一书即将出版。全书共收录传世和新出土的商周有铭青铜器15567件,是商周有铭文的青铜器集大成之作,下限到2008年6月底。其中食器5354件,酒器6241  相似文献   

12.
永暑礁     
永暑礁为南沙群岛的主要岛礁,距我国大陆约740海里、海南岛三亚5印海里,地处太平岛至南威岛的中途,位于南海中央航线(香港至新加坡)和南华水道交汇处,西北距金兰湾约250海里。长约22公里、宽约7公里,呈长椭圆形,西南端有1米高的唯一岩石。东北侧有高出水面o.6米的礁石,面积8080平方米,高潮时被淹没在0.5-1米的海水下,其余的礁石一般在水深14—40米处。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7,(19)
去年春天,我到离镇几十里的郊外勘量耕地(农户土地流转),在地南头发现一处蓄水的土坑。此坑呈正方形,边长均不超过20米,坑底南深北浅,最深处约有40厘米。出于钓鱼人的敏感,刚见时我多瞅了几眼但并未上心,完工后  相似文献   

14.
陈水来 《收藏》2001,(2):24-25
2000年8月20日,菲律宾马尼拉英文《菲询问者日报》头版刊登菲国考古重大发现的新闻。并配发了大幅图片。在巴拉湾省(Pacawan Islancl)北部的武旋乐岛(Busuanga Islancl)偏西约8海里(合14.816公里)处,在水下170英尺(合51.816米)的海底,发现一艘古代西班牙大帆船的残骸。从船上发现的两件古镜上所刻的年代(分别为1783和1784年)推测,这是一艘18世纪末期航行于马尼拉至墨西哥之间的商船。  相似文献   

15.
海底下长线     
徐德晋 《垂钓》2002,2(10):60-60
下线,是一种长距离的传统延线钓鱼法,被胶东沿海一带渔民经常使用。其钓具组合是:一条长约300米~500米的主线,线头留出5米~10米拴鱼钩(每隔2.5米~3米拴一把),钩系长约1.2米~1.5米。一条这样的主线可拴125把~150把钩。把这些线和钩有序地盘绕在一个上口直径60厘米~70厘米、底口直径约50厘米~60厘米的浅沿矮筐里。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眉县杨家村五位农民意外地发掘出鼎、壶、盘、鬲等27件青铜器。这是制作于2700年前的西周青铜器。这些重要的青铜器文物,件件有铭文,铸刻的铭文共达4000余字,详细地记录了西周12位王的名号与重要史实。3月9日已运抵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这是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7.
张洪波 《钓鱼》2007,(10S):44-45
去年春天,我到离镇几十里的郊外勘量耕地(农户土地流转),在地南头发现一处蓄水的土坑。此坑呈正方形,边长均不超过20米,坑底南深北浅,最深处约有40厘米。出于钓鱼人的敏感,刚见时我多瞅了几眼但并未上心,完工后大家到坑里洗手,见坑角水草晃动,随即有些许涟漪泛开,有胆小的女同志以为是蛇、蛙所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马起来 《收藏》2010,(3):72-75
古代青铜器是安徽省博物馆的特色藏品,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该馆举办的馆藏青铜器精品展上,展出了200多件精美铜器,其中“国宝”级青铜器就有5件。它们的年代上起商周,下至秦汉,器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华美。  相似文献   

19.
好古 《收藏》2008,(1):39-39
近年在福建厦门收藏市场可看到一些“碗礁一号”出水瓷。据统计,碗礁一号沉船共载有瓷器5万件,均为清代景德镇烧制。该沉船在打捞前即已遭到了捕捞和破坏,经水下考古队抢救性发掘出约1.5万件,除了破残损失的,失散存外的约1.6万件左右。这些散布在各处的出水瓷以不同渠道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22日,我约一位朋友到成都龙泉湖月亮湾岛钓鱼。晨7时到达钓场,钓位选在5棵柳树旁。所用钓具是7.2米矶竿、直径0.25毫米钓线和チス手又0.8号双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