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法"初探     
"活法"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种创作方法论思想,也是宋人诗歌创作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活法"思想经历了长期的理论积淀发展过程,至南宋吕本中提出明确概念."活法"在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宋人项安世对诫斋诗的评价可谓精当至极.诚斋诗,常给人以一种与传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独特感受,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神奇魅力,令人耳目为之一新,谈及诚斋诗,特别是言及诚斋体,不能不提到诚斋诗之“活法”,然历来对活法的理解却见仁见智,令人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谈点个人见解,以就教于方家学者.“活法”一词,最早见于吕本中《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莫测,而又不背规矩也.”首先指出诚斋诗“活法”特点的是杨万里的诗友张镃:“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名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周必大亦云:“诚斋万事悟活法,”葛天民也说:“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鲅鲅;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会生杀.”诗人刘克庄则称:“后来诚斋出,真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软圆美如弹丸者,恨吕紫微公(本中)不及见耳.”元人方回在评及诗人《南朝集》时也说:“端能活法参诚叟.”对于诚斋诗之“活法”,其同时代人就注意到了并特地摘出加以品评,但都语焉未详,或囿于直觉,或借禅托喻,或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使得“活法”的概念笼统含混,内涵模糊不清.后人论之,更是各执一端.有说其“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或言其“以俚俗白话人诗,形成通俗、  相似文献   

4.
"诚斋体"与"活法"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里“活法”作诗的艺术实践与吕本中的“活法”诗论不谋而合。“活”的主张与实践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新方向,也是“诚斋体”的显著特色。“活”的精神体现在诗歌语言、艺术构思、思维方式以及艺术体验等各个方面,它的实质是对诗坛凝固、僵化风气的矫枉。“诚斋体”表现形式上的俗化倾向,亦“活法”之一方面,正是其艺术个性所在,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角度审视,叶燮是时下公认的大家,历来论述颇多.全面客观认识叶燮《原诗》的美学思想,须结合清初背景从“理、事、情”,“活法”等方面进行评述.叶燮的美学思想之所以不能影响乾嘉学人,与清初的文化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针对传统法学独尊“纸面上的法律”提出了“活法”概念。卢埃林认为:法律是官员关于纠纷的行为;弗兰克认为:法律并不是“书本上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活法”概念向人们揭示了:影响人们行为、决定司法审判的不仅只有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成文法和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官所创之法(判例法),社会现实的其他事物,如政治、经济、道德、习俗、甚至人们的感觉情绪都对法律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活法”将“法律”概念泛化,与其他社会规范混同;法律的“意义”并非必须期待“活法”来填充,现行法(实体法)已具有“先决强制力”;官员行动并不等于法律规则本身,而只是适用法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权独有今。”宋人项安世对诚斋诗的评价可谓精当至极。诚斋诗,常给人以一种与传统诗歌大异其趣的独特审美感受,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神奇艺术魅力,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前人称之为“活法”。因此,谈及诚斋诗,特别是言及诚斋体,不能不提到诚斋诗之后法。然历来对活法的理解却是见仁见智,令人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谈点个人见解,以就教于方家学者。“活法”一词,最早见于吕本中《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莫测,而又不背规矩也。”首先指出诚斋诗“活法”特点的是…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的诗歌以“活法”称,其审美特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对杨诗中疑问句的运用及其表达功能试作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对”活法”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将宋诗“活法”看作是宋代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对于杨万里的“活法”钱钟书先生有着较高的评价,笔者通过举例分析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并且对比杨万里、陆游诗歌不同评价来印证钱钟书先生对杨万里诗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法学家们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法律,但视角不同,导致各自的“活法”内容有差异。庞德的理论观点是研究“活法”的开端,埃利希的理论则是研究的重点。庞德肯定了除国家制定法之外,还存在着法官法,法律和道德很难严格区分是法官法存在的原因。埃利希认为法的真正渊源是社会而非国家,许多保证社会秩序化的行为规则都是法。“活法”理论认为法源于社会有其合理之处,盲目扩大法的范围和法律的变动性,有其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诚斋体自淳熙五年戊戌前后基本形成.所谓“活法”,即变化无穷,不死于典下,不死于句中,故能生面叠出,读来顿生似曾相识而又未尝谋面之感.“新奇”,成就了诚斋的“活法”.“活法”乃其外在表现形式,而“新奇”才是其精髓.与“新奇”相表里的,是诚斋的“诗味”说,其旨在推重诗风和婉.对近体诗韵诚斋取通脱态度,主张抒写性灵,不以韵律为限.诚斋体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诗派”的体系建构过程中,刘克庄是一位值得重视的诗论家。他对此系统的最终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体现在对“江西诗派”系统的建构、对诗派成员诗歌创作成就的评述、对“活法”理论的阐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严格说来“活法”不仅是一个美学范畴,而且是一个文化学范畴,中国人不走极端、会通和合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能够化技术为艺术的独特能力,“既……又……”的表述方式中都有“活法”的影子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美学的角度对它的历史流变加以胪述。“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他的美学批评尺度,为中国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把握今天”是一句至理名言。因为人生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愉快、最幸福的一种活法。  相似文献   

15.
一、“活法”的含义“活法”之说,本出于江西派吕本中的论诗主张.其活法者,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者,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张泰来总结江西派的作法,也“谓有活法,…… 惟意所出,万变不穷”.可见其本旨是说,其变,并非不遵法度,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而是强调不超出一定规矩.就象“珠走于盘而不出于盘”一一珠在盘中走,横、斜、圆、直,变化万端.然再变化,也不能跑出盘去.这就是说:越规矩,有万种变化之奇;守规矩,又无束缚手脚之窘.不离法也不即法,先从法入,后从法出,以无法而为有法,达到自由和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谈杨万里诗歌创作的活法,不能满足于吕本中的解释,而应该深入一步去挖掘它的特殊内涵。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作为独特的诗法,杨万里的活法,既是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是选材构思的方法,还是艺术传达的方法。其基本要求一是透脱,二是快。实质上,用“捉诗”一词来概括也许要比活法更准确、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的“诚斋体”最大特点是其“活法”,而其形成的一个成因就是“透脱”。这种透脱性表现在其讽刺诗和景物诗中。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由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共同组成。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理性思维创造出符合理性要求的合乎语法规范的科学语言;非理性思维即情感思维创造出符合情感要求的艺术语言。“定法”是语言的组合和运用所遵循的语法规则,“活法”用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的话说就是“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遵循“定法”和“活法”也就成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代兴起的“活法”,不仅涉及到学创作的问题,而且还触及到汉语修辞的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活法”是汉语修辞所特有的语言的语法与言语的修辞、固定性修辞规则与临时性修辞策略的辩证统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善于在言语与语境的普遍联系中感受和认识修辞意义的修辞传统,是中国古代修辞方法阴阳并用、正反对待的基本模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活着,其意义取决于他的活法,是活法赋予了活着的意义。活着是生存状态,活法是生存方式.是活法决定了活着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上,必然会寻求某种幸福的生活形态,而幸福与否,则直接与他的活法有关。晓苏的小说《麦芽糖》,思索的就是人的活法的命题。小说中不同的活法,带来了状态和性质迥异的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