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者机体工作本身引起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这种经过休息又能恢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累了”。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在大运动量下疲劳表现会更加明显。在训练中怎样减少过度疲劳,如何尽快消除疲劳,使机体超量恢复,是中学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说因动     
一次,有几个学生就“恢复疲劳”一词问我:“老师,既然是‘疲劳’了,就应该消除,可为什么还要‘恢复’呢?”其实,有这种疑问的人又何止这几个呢?究其原因,在于不懂“因动”这一语法现象。关于因动,中学语文课本和教参都没有介绍,其他的文字资料也很少提到,有的即使提到,也未作详细的研究,致使一些人,特别是有的学生,对它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3.
家教荟萃     
孩子的心理疲劳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死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活动都会感到疲劳。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所以能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4.
有些同学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同学们所说的“累”,是你们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不过,由于同学们精力旺盛,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导致的。专家们认为,有心理性疲劳的同学常有以下几种表现:1.有的同学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就喊“肚子疼”、“头痛”等。2.有的同学不愿做作业,一提作业就发憷,一看…  相似文献   

5.
一一九五九年,《北京日报》等报刊开展了一场关于“恢复疲劳”的讨论。“恢复疲劳”,很多人以为是语言中的痈疽。如今,它被广泛采用,很少有人反对或“纠正”。事实表明:(一)语言研究要服务于语言的发展,要总结其规律而不是人为地创造规律和制订框框;(二)语法、修辞既要符合逻辑规律,又要在很大程度上尊重群众说话习惯,即所谓“约定俗成”。近年来有的刊物,又开展了关于“整个楼房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的灯还亮着”之类句子的讨论。有人认为是内涵自相矛  相似文献   

6.
在路上 《高中生》2014,(12):60-60
补充豆芽、芦笋、梨、桃子以及豆类和肉类等富含天门冬氨酸的食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除去乳酸.消除疲劳,促使体力恢复。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紫甘蓝、花椰菜、芹菜、油麦菜、小白菜等)和水果等,可以中和体内的“疲劳素”——乳酸,以缓解疲劳。  相似文献   

7.
赵三萍 《江西教育》2002,(18):28-28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球赛,都会使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感到疲劳。不过,由于孩子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  相似文献   

8.
受不良运动姿态、长期久坐等因素影响,现代人常会出现腰背酸痛、肌肉僵硬、增生骨刺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状态。以“筋膜放松法”“全民健身”“运动”“黏滞性”“运动疲劳”“机体恢复”为关键词,搜索过往文献资料,总结、论证筋膜放松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筋膜松解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能起到缓解运动所致不适感、促进机体恢复、改善肌肉组织黏滞性、改善运动人群情绪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关于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和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它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的暂时降低,经过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训练调整可以得到恢复.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及时发现运动疲劳出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10.
探讨整理活动对消除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的“运动疲劳”,研究促进学生体力和精力恢复的有效方法.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整理活动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指导学生做好体育课整理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负荷的直接结果是引起疲劳 ,当机体出现疲劳后 ,机体竞技能力就会明显下降 ,只有尽快消除疲劳 ,使机体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才能进一步承受更大的负荷。了解人体受负荷后产生疲劳及消除疲劳、恢复机体能力的基本规律 ,有利于科学地安排训练 ,提高成绩。1 恢复的内容( 1)能量的消耗与恢复。人体的运动离不开能量。运动是一个不断消耗能量又不断补充和恢复能量的过程 ,其中包括磷酸盐 (ATP—CP)、糖元、蛋白质和脂肪等能量物质的消耗与恢复。( 2 )肌肉系统疲劳与功能恢复。肌肉工作时造成的乳酸堆积、血流受阻都会引起疲劳 ,其恢复是保…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运动训练实质上是一个循环过程,恢复是训练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荷与恢复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训练中往往忽视运动训练中技术不合理导致疲劳过早产生,轻视运动训练过程中恢复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对训练课结束部分恢复的重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降低运动过程中不合理疲劳的产生、重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恢复、加强运动训练结束部分疲劳的恢复以及运动训练课后疲劳的恢复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运动训练过程加强恢复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0种中药及其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国内运动医学界已开始重视并运用中药和元素等中药疗法来治疗运动性疲劳、缩短恢复时间、提高运动能力,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用ICP/AES法对10种抗运动性疲劳中药中的17种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与中医的“虚证”是十分相似的;中医的补虚类中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与临床上治疗各种虚证的疽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少同学反映,“学习疲劳”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精神恍惚,学习受阻,成绩下降。 下面列举的是“学习疲劳”的具体表现,你不妨“对号入座”。如果有其中的一两种,说明存在着轻微的“学习疲劳”;倘若有三四种,则表示己经是中等程度的“学习疲劳”;在有五种以上时,表明你的“学习疲劳”情况十分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沈飞  余峰  岳晓清  秦运来 《考试周刊》2012,(29):113-114
体育运动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和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和体育运动会产生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机体疲劳后及时有效地清除能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的疲劳恢复手段中,积极性休息是一种简单便捷有效的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运动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积极性恢复手段进行阐述,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6.
"评估疲劳"     
时下,有一个流行度甚高的时尚用词——“疲劳”,诸如“审美疲劳”、“职业疲劳”、“社交疲劳”等等。抟词义学,“疲劳”有生理、心理两种,笔者这里的“疲劳”不是指生理上的劳累,而是一种因面对反复出现的某种社会状态而导致的心态上的反感和情绪上的厌倦。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主要,笔者以为与处在转型期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13,(23):46-47
睡觉本应是缓解疲劳和休整的时间,还能让人皮肤恢复弹性。但是现在常常会有不少人觉得“越睡越累”。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知道了就该快检查一下,因为这样睡觉更容易衰老!  相似文献   

18.
在足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并影响下一次的训练,导致训练水平的下降.因此,运动员的疲劳恢复直接影响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结合资料,分析了疲劳产生的原因,归纳出针对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疲劳恢复的简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和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促进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对加速和消除运动性疲劳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总结并概括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物学机制及其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20.
“硬熬”──中年人健康生活的大敌人到中年,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肩负重任,因此,许多人硬撑着身体干,孰不知,这倒成了健康的一大危害。有关医学专家提醒中年人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要注意,切忌“硬熬”:一、身体疲劳时不能“硬熬”。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精力的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