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课文《诚实的孩子》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第③自然段姑妈和孩子的对话的: 师:刚才胡晓鱼同学朗读了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回答姑妈的话。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1:两个“不是我”,他读得都一样了!应该不一样! (生1听出了这位同学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但问  相似文献   

2.
一、引趣质疑课件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猜一猜,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生1:长方形面积大。生2:正方形面积大。生3:圆面积大。生4:我还不会求圆的面积呢。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生1:什么是圆的面积?生2:怎样求圆的面积?生3:怎样用圆的面积?生4:谁发现了圆的面积?……师:根据你们的提问,知道你们最想知道的是怎样求圆的面积?怎样应用圆的面积?那么下面我们主要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就有了一种学习的欲望,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  相似文献   

3.
案例:在教学“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这一数学活动课时,教学进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师:让我们围绕周长和面积、测量、计算提出比较好的数学问题或是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全班讨论片刻)生:如果篮球场的边长是40米,篮球场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师:你们觉得这个问题怎么样?生: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师:为什么?生:因为篮球场一般都是长方形的,不可能是正方形的。师:看来我们提出的问题不但要有数学价值,还要符合实际情况。这道题可以怎样改呢?生:篮球场长40米,宽30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师:这样行了吗?生:行了。我还想知道篮…  相似文献   

4.
放飞生命     
【案例】《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片断:(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表演课文第2~6自然段)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个小组精彩的表演,现在请小观众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演得都很认真,特别是一组的小男孩动作很大方。生: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两个小组在表演时所倾注的情感还不够充分。师:能说说具体在哪里吗? 生:我认为第6自然段中的6个“这”都该读重些,其原因在于小男孩一直在救小鱼。生:老师,我还发觉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不一样。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组扔鱼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呢?生:我发现第一小组是一只手紧紧抓住小鱼扔出…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 教学过程: (师出示情境图如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有48个桃子和2只小猴.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师:(板书问题)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生3:48÷2=24(个). 师:真不错,你不但能列出算式而且能把答案算出来.还有哪些同学已经有答案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3页~5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带着数学走向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生: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生2: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推导出来的。教师板书:新→旧师:拿出你们手中的梯形,摸一摸梯形的表面,你们能把梯…  相似文献   

7.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3页“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好玩吗?生:好玩!师:那好,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投影出示课本主体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的小朋友在折纸片,后面还有一些大树。生2:我看到小朋友在玩积木。生3:我看到四个小朋友在分月饼。生4: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分西瓜。生5:我还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喂鸽子。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请你们细心观察,他们是怎样折、怎样分的?生1: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掌握图形转化的思想方教学实录师:(先出示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如图1)它的面积怎样求?2005-7.8辽宁教育103教参课堂实录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4=24(平方厘米)。师:(又出示一个边长为6厘米、5厘米和高为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如图2)它的面积怎样求?生:(思考片刻)有些学生开始认为是邻边相乘:6×5=30(平方厘米)。师:你是怎样想到的?生:因为长方形的面…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描述】"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我在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中带给我最深的感触。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分别有多大吗?师:那么,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生1:可以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看看能摆多少个。生2:还可以剪一剪,看看1平方分米能分成多少个1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三次执教新世纪《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一课,教学中的细微差异,使我对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所感悟,现整理出来供大家商榷。课例一:师:同学们记得第一单元学过哪一对数学好朋友?生:因数和倍数。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因数。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有最大因数和最小因数吗?(生分别找出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生: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12师:请问这两个集合圈(指右图)的中间部分填什么?是什么意思?(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生:填12和18共同的因数,是1、2、3、6,叫公因数。师:12和18的公因数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录一比较思辨,感悟"为什么学习"师:今天的数学课从一个一年级的数学问题开始。(课件出示情境:两个摆设一样的阅览室,哪个阅览室的人多)生:10人的阅览室人多。(师点击课件,出示问题2:哪个阅览室拥挤)生:人多就会拥挤,所以10人的阅览室拥挤。(极少数学生还举着手)生:我觉得不一定。如果那个阅览室面积也大,不见得就拥挤。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认识面积单位(数学活动:男孩子起立,来看一张画有16个格子的纸片。女孩子起立,来看同样大的另一张画有18个格子的纸片。)师:同学们,谁看的那张纸片的面积大?生:女生看的大,男生看的小。师:为什么呢?生:女生看的有18个格子,男生看的只有16个格子呀。(教师将两张纸片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大小。)生(全体):哇!上当了!生1:老师骗人,您为什么诚心让我们看格子,而您画的格子又不一样大?师:那我为什么要画一样大的格子呢?生:只有格子一样大了,我们才能数一数,知道哪张纸的面积大,哪张纸的面积小。师:好极了!小朋友,你说的这一样大小的格子,…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章第二小节105至107页“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直奔主题师:请同学们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想学习哪些知识?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方程?生2:怎样解简易方程?[评析: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课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概念,明确学习目标。]二、课件演示,直观理解方程的意义1.方程的意义课件演示:先在天平左边盘内放置20克和30克的木块,又在天平右边盘内放入50克砝码。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天平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师: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用数学方法怎样表示?生1:…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江苏省邳州市教研室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下面就其中的几个数学教学案例稍作评析,进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课中一处看似不经意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改正错误的数学活动,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师(多媒体动画显示两个三角形):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小组合作用三角形纸片拼图,并将各组拼图排在黑板前。师:说说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生1:第一组、第二组拼的是平行四边形。生2:第四组拼的也是平行四边形。师(指第三组的错误拼图):这个图怎么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且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教法比较机械单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体验枯燥之苦,经受乏味之困!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便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途径。下面笔者结“合数的整除”单元中的三个教学案例,试简析问题情境在概念教学中的激趣作用。[案例一“]约数和倍数”的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生:喜欢!师(投影出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那好…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的答案统一化、标准化,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严重地被束缚,这样,创新教育从何谈起呢?我认为创新的关键应看老师怎样启发、引导学生。下面我就从多年来的词语教学中撷取两例,以飨读者。案例A师:谁能给“学”组三个词?生:学生、学校、学习。师:给学生打个小“√”。师:谁能给“学”组三个分量重的词?生:学者、学问、学业。师:给学生打个大“√”。师:谁能再给“学”组三个分量更重的词?生:学而不厌、博学众采、品学兼优。师:给学生打个最大的“√”。案例B师:谁能用“桌”组几个词?组得越多越好。生:讲桌、课…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一家文具店要招聘几位营业员,你们有兴趣吗?生:有。师:要想成为营业员必须完成五个任务才行,有信心吗?生:有。评析:学生听说完成五个任务能成为文具店的营业员,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为后续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二、任务驱动,逐个击破1.完成任务一。师(出示第一个任务):在图1中寻找数学信息,并解释它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师出示:31+61,14+112,51+120,61+310)生1:13+16=21,14+112=31,51+210=41,16+310=5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式子,你能发现什么?(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生2:我发现两个加数与它们的和的分子都是1。生3:我发现每个式子中,两个加数与和都是分数单位。生4:我发现每个式子中,三个分数的分母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师:你能举例说明吗?生4:比如13+61=21,6是3的2倍。其他三个也是这样。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生5:我还发现每个式子中,第一个加数的分母总比和的分母…  相似文献   

20.
《雪化后变成了什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六”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教学时,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引导的方法不同,所以效果也不一样。教法一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才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的对。师: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生:还是隔壁小孩说得对。师:好!(教师很满意地坚起大拇指)教法二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也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