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课文之一 ,对此历史故事的教学 ,可以说深知熟透。为打破框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采用“自学——质疑——解疑”的方法使学生读而思 ,思而疑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授课中 ,学生在自学本文后 ,开始质疑 ,一位学生提出 :“诸葛亮明知周瑜暗藏杀机 ,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 ,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面对学生的发问 ,我欣喜之中笑而不答 ,只是说道 :“这就是诸葛亮用人的高妙之处 ,请你们仔细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于是 ,同学们在读文之后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 :“这是鲁肃与诸葛亮的私人交情很…  相似文献   

3.
讲读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写的是周瑜妒贤忌能,假借商议军事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智高一筹,巧妙地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取得了胜利,使周瑜不得不叹服。如何紧扣周瑜的“忌”,诸葛亮的“能”进行教学? 一、运用语感,导入情境。课文第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造十万支箭为难诸葛亮。他们在军营中的每一句对话,都深藏着各自的复杂心理活动,反映了周瑜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我先进行表情朗读,再现每一句话的丰富含意,让学生有所感,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军营斗智”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语意中揣摩  相似文献   

4.
【意图】诗意语文是自由对话的语文。自由对话,首先要致力于课堂自由文化的建构。自由文化的建构,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要义:①师生、生生之间在人格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②师生、生生之间养成真  相似文献   

5.
《草船借箭》一文是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传统篇目。本文以通俗的语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三国时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以自己的足智多谋和宽阔的胸怀,巧胜周瑜,致使周瑜不得不感到自愧不如的故事。课文以周瑜的“妒忌”为主线,以诸葛亮“借箭”为主题,赞扬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及其宽阔的胸怀。教学本课可设计这样几个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必然、虚实”造句。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的故事情节改写的。它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既与五单元紧密相连,又为下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前后照应”打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明白“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  相似文献   

7.
马汝恩 《云南教育》2002,(10):36-37
《草船借箭》记叙了东汉末年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施巧计,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的故事。课文围绕这一中心,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记叙。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了解事件背景和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可抓住关键词语,分段精读,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认真分析事件的起因以及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让学生知道事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草船借箭》的起因来讲,从表面上看,是“军中缺箭”,如果仅停留于此,则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既然军中需要箭,为什么诸葛亮不去造箭,却要冒…  相似文献   

8.
王珊 《黑河教育》2012,(11):54-5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理清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9.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因妒忌而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却用神奇的妙计取得胜利,使周瑜长叹不如。文章情节曲折、生动,语言含蕴深刻,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的  相似文献   

10.
《草船借箭》(六年制第十册第16课)以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作为故事的起因,全文围绕“借”字,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果是周瑜不得不叹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这场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一举改变了孙刘曹三方的命运:曹操因惨败从一统天下的美梦中醒来,暂时收兵北还;孙权则得到了荆州大部分土地,以胜利稳固了其在东吴的政权;而刘备呢,更是咸鱼翻身,拥有了武陵、长沙等四郡,结束了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涯,为以后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基础。孙刘曹三方势力中,可谓人才济济,  相似文献   

12.
一、抓住题眼,引发学习动机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可采用分析课题的方法,首先抓住“借箭”这个题眼导入新课,以“借...  相似文献   

13.
14.
严文华 《农村教育》2004,(11):45-45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其斗智斗勇的内容,起伏跌宕的情节,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伊始,可以从课题人手诱发学生质疑。例如:“箭”与“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借箭?草船借箭,究竟是谁借箭?为什么不用“诸葛亮借箭”作题目?故事写了哪些相关的人物?主要写谁?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称赞他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算”了哪些  相似文献   

15.
工作二十多年,曾多次为学生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一课,也多次聆听别的老师上这一课,我们大都进行过这么一段“开场质疑问难”——上课伊始,老师指着刚刚板书的课题问学生:“同学们,面对‘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似乎是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疑难问题”接连不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霍锦华 《广东教育》2006,(10):72-72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作业分析] 《草船借箭》课后共有四道作业题,主要是扣住单元重点阅读训练项目“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设计的。课后作业第1题共有3个小题,它们依次反映了“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经过,暗示了事件的结果。第2题是要求在完成第1题的基础上,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条理化,从而对“草船借  相似文献   

18.
好的板书设计,不单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霍懋征老师教《草船借箭》一文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理解这篇文章内容的要方法,也是课文的训练重点.霍老师在教学时,在简介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之后,即引导学生用边读边议的方法,从理解"妒忌"、"才干"的词义入手,使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对故事中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19.
一、释题1.简介《三国演义》与作者.2.简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3.知道课文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析文1.从看到课题想到什么问题(引入课文).2.根据问题,初读课文.①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给课文分段,弄清每段写了什么.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思考:①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愿意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②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诸葛亮有什么品质?4.轻声自读第二段,思考:①诸葛亮请鲁肃帮些什么忙?②鲁肃办到没有?从中你体会到他有什么性格特  相似文献   

20.
问:最近一段时间,报上登了许许多多有关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主席厄贾兰的消息,一会说他亡命意大利,一会说他在俄罗斯遭冷遇,一会又说他在肯尼亚神秘被捕,接着到处是游行示威、打砸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厄贾兰究竟是何许人也?答:这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妨先从库尔德这个民族说起。库尔德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西亚地区至少生活了2500年,长期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总人口在2500万以上,其中在土耳其有1200万,伊朗500万,伊拉克320万,叙利亚100万,散居在欧洲各地约互50万。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库尔德人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