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尽量体现这一精神,但却存在着偏差。下面笔者从几个教学案例出发,谈谈对算法多样化的几点理解。案例1:某位教师在教学“5的加法”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教师在都加以肯…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学生订阅的几种读物及本数(《读写天地》28本、《快乐语文》4本、《兔八哥》7本、《童话世界》8本),让学生先说出数学信息,再提出可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出示问题:“《读写天地》和《快乐语文》一共订了多少本?”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8+4=32(本)”,并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相似文献   

3.
《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体现这一精神,但却存在着偏差。下面笔者从几个教学案例出发,谈谈对算法多样化的几点理解。案例1:某位教师在教学“5的加法”时,先出示一个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很多,在都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  相似文献   

4.
倡导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有幸在新教材实验区听了十多节计算课,让我对此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也引发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本文试图借助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的教学,对计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课标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小兔拔萝卜”的情境图,图的左边画了一只灰兔,对话框中出示了“我拔了36个萝…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人教版新教材(以下教材皆指人教版)中,低年级和中年级的解决问题不分单元独立编排,而是有机地融合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相似文献   

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也是多位数乘除计算中不可缺少的计算知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好不好,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这一单元知识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防止学生学习数学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材的编排思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编排分为三段: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前两段例题的安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和计算式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实物图,理解并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运用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有两大特点:一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二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用数学”的内容编排在计算当中,并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如“9加几”中的例3与“8、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用数学”...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东安县是第一批省级课改实验区之一,在课改教学中,我们在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下面谈一些体会。一、利用教材资源,创设形象化情境与老教材相比,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景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我县小学全部采用人教版黑白版教科书,因此教学中我们做到“三变”“两结合”,着力创设形象化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三变”是变黑白插图为放大的彩色挂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如模拟表演,开展游戏活动等,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积极参与。如教“几和第几”一课时,让学生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并逐步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与区别。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让3个学生做玩纸鹤的游戏,从而体验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用得最多的是“猜一猜、摘苹果、开火车、夺红旗”等游戏活动,这些模拟化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学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思考: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分量”是《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加的内容,编排在第二学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分量”的教学需要在“了解四则运算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现实问题中的加法模型是表示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我们应在教学设计中把握整体目标,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寻找真实的学习起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支持,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加法模型的一致性,发展学生结构化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9.
【课堂点击】 一位教师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根据情境图(下图),列出28+17和17+28两种算式求跳绳总人数,然后引出28+17=17+28。接着,教师按照教材安排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这样的式子。在反馈时,教师并没有深究学生所汇报的等式是否成立.学生也没有有意识地去计算这些式子是否真正相等。最后,教师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相似文献   

10.
犤教学内容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犤教材简析犦这部分教材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是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犤教学目标犦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72—73页。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 ,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在研究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材先以图画形式呈现了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小白兔少拔多少根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探索计算方法。在学习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减法,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设计理念:本节课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具体表现为:1.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趣,在拟人化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示了下面的问题情境:“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一年要多少钱?”教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反馈交流时,学生A是这样计算的: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本课知识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连减法的意义,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计算。教学设计一、创设活动情境1.同学们,去年夏天有92名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参加了“我爱家乡,考察海岛活…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①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②能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特点:1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是教…  相似文献   

16.
建模点1:用两步解决问题模型。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的内容,包括例1、例2、例3。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建构用两步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结构模型。并让学生学会从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认知与认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探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三点看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一、“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身边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呢?我认为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其二,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如,“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从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两位数连加”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的目的是学习百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连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先,教学活动应清晰呈现如下数学化的过程:生活情境——数学问题——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整个例题的出示过程中,应分层分步呈现,体现情境与知识的自然的动态生成。师先出示摘西瓜的画面并配以故事讲述,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然后分别出示三个对话框:“一小组摘了28个“”二小组摘了34个”“三小组摘了23个”,让学生寻求解决的问题——可以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最后将三个组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2…  相似文献   

19.
课标教材中对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位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些计算内容,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还是在算法的要求上,与老教材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动。本文简要叙述目前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存在的几点困惑,并对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提出一些建议。一、新教材计算教学中的忧虑和困惑(一)内容编排上带来的困惑新课标教材与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课时节数减少了三分之一,教学内容却有所增加,原来编排在第二册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移到第一册中进行教学。以前的老教材,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小碎步”教学法,就是把“20以内…  相似文献   

20.
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为例,利用教材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展教材中的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更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