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学期,我听了一位老师的《求平均数》(第十册)一课,受益匪浅。整节课,无论是教学机智,还是情感碰撞,都饱含着老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下面就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分析。 教学片断 在练习时,老师出示了一道题:五年(5)班5个同学期考的成绩分别是95分、98分、99分、93分、91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列式(95+98+99+93+91)÷5=95.2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以下是“求平均数”一课中的精彩一幕:镜头一:师:我们班的钟榕滨同学参加学校的卡拉OK比赛时,7位评委给出的分数分别是93分、96分、89分、92分、89分、94分、92分,怎样确定她的最后得分呢?生1:把7位评委评出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7。(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算出平均分)生2:我有不同意见。因为按比赛规则,必须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师:你们认为呢?(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那么按这种方法再来算算她的最后得分。镜头二:师:下面请各小组结合本节课的表现情况,给自己小组评出这节课能得多少分。生1:我们第一组…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当主人,收集数据 [关于乒乓球的游戏]玩法是:人站在桌前,让乒乓球从手中落下.在桌上自由弹跳.如果跳进篮筐里.表示命中就得1分.反之则不记分。每人连续投五次,五次投完后,把球给下一位同学。同时,记录员要把小组成员的成绩填到表格中。(游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行)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汇报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并和学生探讨比较小组整体成绩优劣的方法,从而引出平均数,初步领略平均数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平均数》教学案例片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师:秋天来了,学校准备给同学们做秋天的校服(男生是裤子与长袖衬衫,女生是连衣秋裙),学校需要知道做校服要用多少布料叫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学校有上千人,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的量工作量又太大。  相似文献   

5.
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31~13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求平均数。2.学生经历探究求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31页。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在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 2.能够理解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并且会求平均数。 3.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今年几岁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班同学的年龄情况? 2.谁知道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到底以什么来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由此展开讨论与争议,并引出课题:求平均数。 评析:从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并巧妙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概念建构 1.操作 (1)怎样才能使两只量筒中的水同样多? (2)三只笔筒里各装有一些水笔(3支、2  相似文献   

9.
一、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真实的、有意义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例如,在“求平均数”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出示甲、乙两组同学一次数学竞赛的成绩统计表: 组员编号123456成绩(分)967086738489 组员编号12345成绩(分)9593659062   你认为哪个组成绩好一些 ?学生会发表各种意见,如 90分以上的人数多的组成绩好;得分没有 70分以…  相似文献   

10.
11.
片断一:平均数的产生选两组学生进行拍乒乓球游戏,其余同学记录。师:哪一组赢了?为什么?生1:B组赢了。因为B组的5号一个人就拍了14个,比A组的每个人都多。生2:A组赢了。因为A组比B组少了一个人,A组的总数反而比B组多。师: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3:A组赢了。因为A组总数32个,B组总数30个。师:人数不相同的时候,我们算总数合理吗?生:(齐答)不合理。师:那么应该算什么才更加合理呢?生4:算平均数。师:大家同不同意?生:(齐答)同意!师:这位同学太棒了!他为我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平均数。(揭示课题:平均数。)[评析:课一开始,创设轻松有趣的活…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师生作自我介绍,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数据(不同学生的身高)写在黑板上(注意收集数据的典型性)。 [评:这是在异地借班上的一堂研究课。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选取不同的学生身高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求平均身高提供素材作了准备,可见设计的周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解题方法。 二、渗透“移多补少”、“对应”、“估算”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向磊  张新春 《湖南教育》2005,(13):34-36
一、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班哪位同学口算能力最强?现在,我们就通过“1分钟口算比赛”的办法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哪一个最快,还要比哪一组的集体成绩最好!二、比一比1.1分钟口算竞赛。学生做事先准备好的口算题,共20道,教师计时。教师报答案,同桌交换订正,小组长统计本组答题情况并在指定位置板示。教师引导大家简单了解各组统计情况,评出个人获胜者。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谁是我们班算得最快的。2.讨论并评比集体成绩。师:刚才我们评出了个人第一,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呢?请你任意选两组比比看,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生:相…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6页。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2.在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提问、说理的过程中发展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经历求平均数的探索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3.学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平均数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渗透公平正义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18.
一、参与活动,生成问题师:你们能大声告诉我喜欢什么球类活动吗? 生:篮球、排球、乒乓球……师:因场地原因,我们在教室里分两队进行篮球比赛,谁能给这两个队起个名? 生:快乐篮球队、勇虎队。师:现在请每个队出3名队员参加比赛,每人拍10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1.播放套圈比赛视频。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三(5)班的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套圈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比赛规定每人套15个圈,你们想不想知道比赛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了便于比较,老师把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的套圈情况制成了统计图,咱们一起来看一下。2.出示第一组和第二...  相似文献   

20.
平均数是统计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小学阶段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分两次学习,第一次是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次是第十册第一单元,并且将“求平均数”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本节教材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深入学习根据搜集的数据求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打好基础。因此,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