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同时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规定:“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将认清字形放在对汉字考查的首位。笔者翻阅了七十多套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套试卷都突出了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在分值上一般为2-4分,有的考卷甚至达到6分之多。因此,对字形的复习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命题分析】一、看拼音写汉字1.直接根据题目出示的拼音,写出汉字。依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书写要正确、端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同时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规定“: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将认清字形放在对汉字考查的首位。笔者翻阅了七十多套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都突出了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在分值上一般为2 ̄4分,有的考卷甚至达到6分之多。因此,对字形的复习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题型分析]一、看拼音写汉字1.直接根据题目出示的拼音,写出汉字。依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词语,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  相似文献   

3.
“画写法”,是读书的重要方法之一。“画”,是指把文章的重点或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勾画出来;“写”是指把一篇文章的要点及自已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的感受,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在书的空白处。学生通过读书的画写,可以较快掌握文章的内容,把握知识重点,撷取书中精华。  相似文献   

4.
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般程序,不外乎这么几步;老师出示带拼音的汉字,带领学生看拼音认字;指导分析字形、书空或一笔一笔指导书写;讲解字义、学生组词造句;让学生逐个反复认读,以帮助记忆;默写生字(多为隔天进行)。应该说,这个过程是符合学习汉字规律的。问题在于:整个识字过程都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不论基础好坏,能力大小,都得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学习,不能从各人的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的重点和分配各个环节的学习时间。这种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又全班步调一致的教学方法,使  相似文献   

5.
谈永康 《上海教育》2009,(17):51-52
带我们开启语文之门 韦政勤老师教一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 学习“云”字,教师一般都要出示生字,注上拼音,然后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读。读几遍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之后带大家一起书空。学完课文,抄写三遍,第二天再默写。这几乎是学习汉字的普遍过程。韦老师在教这个字时,突破常规,提到了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王云康同学名字里的‘云’就是这个生字。”这么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这几篇日记选自一位二年级小朋友之手,她叫俞淳子,今年8岁。她除极少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之外,已能独立用汉字作文,每篇300字左右。写人,能抓住特点;写事,能交代得一清二楚;状物能叙述得有条不紊,且基本做到文从字顺。这在同龄的孩子中,是不多见的。淳子的日记为啥能写得这么好? 先从她所处的环境说起。淳子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她住宿在学校教工宿舍区,接触的都是文化人。校图书馆里也尽是书。耳濡目染,淳子从4岁起就爱上了书。不过,这时是要大人读给她听。上了幼儿园,学会了拼音,她就开始读纯拼音读物。5岁学汉字,就随着大人读幼儿读物,大人读一遍,她再读一遍,不知不觉识了许多字。6岁上一年级,自己能读书了。她一读起书来,就像入了迷似的:“吃饭时看,走路时看,躺在床上也看”,“有时能一连看上几个小时”。她读书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以画促写,画写结合;由景生情,表达体验。【导写过程】一、指导阅读教材,体会写自己最熟悉、有真情实感的事物得心应手的原因二、组织学生进行画写作文教学引:画写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特殊情况可在室内),面对实物直接观察、感受、体验,并将之“画”下来,回到教室再依“画”写作的作文教学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并指导学生画画。目的:指导学生观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当学生进入场景后强化要求:(1)面对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物,我们要有选择,不能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画。(2)你对…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有些人一提起阅读就要让学生读名著,读经典,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高品位、高格调的作品都塞进学生脑中。问题是这种做法现实吗?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掌握汉语拼音呢 ?笔者认为拼音教学的最根本前提是培养学生的拼音兴趣 ,我尝试用写拼音日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巩固认读使用拼音的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易后难 ,逐步巩固并发展学生兴趣 ,贯彻“立体性”原则 ,引导学生由每日用拼音写一句到几句话 ,分步操作如下 :第一步 :开始学生很可能不知道写什么 ,我就告诉学生一句话 ,让他们记住后回家用拼音拼出来。第二天表扬正确的 ,特别表扬不按老师的话写 ,而是自己想出话后用拼音写的学生。这样三次后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都会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0.
教师引导学生写好汉字,不仅是书写的需要,更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汉字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心态,通过端姿、读帖、指临、描摹四个步骤指导学生练字,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练字成果,以此来激励学生写好字。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认识“枣、浅、秃”等八个生字,写好“怎、思”等十个字.2.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识记“枣、浅、秃”等八个生字.2.指导学生写好“心”字底.教学准备:课件,字卡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听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春天.2.师:孩子们,你们看,春天的使者来了(相机画出小柳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柳树和它的伙伴(相机画出小枣树,学生同步说)的故事.3.板书课题,请学生认真看.4.出示字卡“枣”,学生认读,强调平舌音.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八个词语(带拼音,突出八个生字为红色:小枣树 浅绿色 光秃秃 忍不住 结枣子呗 虽然 乘凉 不好意思)开火车中的小老师读,正音:  相似文献   

12.
本次基础训练安排了七项练习内容。七道题中三、四、五、七题是训练重点。一、综合训练,连点成线。题一是看图读拼音写汉字。先看图,然后读拼音句子,再填汉字。“红红的”、“青青的”指颜色,“长长的”、“尖尖的”指形状,要使学生知道,像这样两个字重叠的词,用起...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教学离不开仿写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不知怎么写。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我指导学生仿写自己的学校。通过仿写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又如学写说明文时,我指导学生仿照《鲸》一文的写作方法写“羊”,写羊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皮毛、羊肉的用途等。写记叙文时我要求学生掌握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及动植物的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有关词句,同时也提示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应该怎么运用。二、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我每周安排三到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书读,或相互倘圈或几人搭伴来读,还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写点体会或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句子,不要求每人做到,毕竟学生有差异,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同时,还鼓励学生把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既锻炼了胆子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书读得多了,知识面广了,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14.
一、挖掘教材,激发识字兴趣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趣.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自己去吧》是“九义”教材第一册的课文 ,由两段句式相似的对话和两幅图画组成。第一段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第二段是小鹰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看看。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勇敢地锻炼自己 ,就能成功 ,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根据要求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一、读准课题 ,读悟质疑揭题后 ,读题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题眼“自己”及轻声的“吧”读准 ,让学生初步建立“读文先读题 ,读题悟题眼”的认识。读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想一想 ,读了课题后 ,你想知道什么 ?二、精读细读 ,螺旋提高1 .初读课文 ,读通课文 …  相似文献   

16.
张速 《四川教育》2001,(5):32-32
一、说图激趣 1.出示本课教学挂图或让学生看课本 里的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动物是什 么?谁见过小松鼠,能说说小松鼠的一些特 点吗? 2.先请学生猜图上画的是谁?问:谁知 道达尔文的一些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吗? 3.读课题,读准“鼠”、“达”、“文”的字 音。达尔文是位科学家,他和小松鼠之间会 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识 读。边读边用“──”线划出生字和读不准的 字音,并对着拼音多读几遍。 2.听读正音。学生听录音或听教师范 读,边听边在自己没有读准的字音上作记 …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看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接手新班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一间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  相似文献   

18.
《看图读拼音识字8》这一课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图画和纯拼音句群,第二部分是六个生字、两种新出现的笔画,田字格中的范字和生字的笔顺。 作为“看图读拼音识字”这类课文,在教学时,首先要把握这类课型的特点,即:借助图画和拼音,达到落实识字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要从发展儿童语言来考虑,了解识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汉字与图画相联系,加快识字速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训练学生反复的熟读拼音,增加汉字字音复现的频率。  相似文献   

19.
在我校作文教学研究活动中,一年级青年教师吴学琴老师上了一堂《我画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图说写课,获得听课者好评,简要介绍如下. 教师从复习拼音入手,直呼“báié,gǒng ji”等10多种动物名称,为说写训练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的评改方法,即先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在课堂中大声朗读一遍,再由学生及教师当场评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能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在课堂上大声读出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将自己的作文大声读给自己听。由于学生受年龄和能力的限制,难免有害羞、难于启齿的现象。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教师不可一步登天,可以允许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写好后,在家里或没有别人的地方,大声读给自己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