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1,(38):71-7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花费时间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学生的习作,可是收效却往往不是很大。对此,教师们常常是无可奈何,甚至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才能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呢?《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想何不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花费时间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学生的习作,可是收效却往往不是很大。对此,教师们常常是无可奈何,甚至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效果呢?《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想:何妨变个改法儿,把修改习作的权力交给学生呢?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呢?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少成益天性,习惯如好的习惯对习作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一般包括善于观察和思考,勤于积动笔,巧于构思和修改。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的反映想正确地“反映”就需要认真观察。我们眼像一台摄像机,它真实地记录下观察一切事物,然后,经过大脑的储存、分析工,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没有观没有写作的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刻的文章。古人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毫。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生活的有心人。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三虎,据说,为了写出老虎细微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狂沙始到金”,正确、认真、细致地修改作文,是好作文诞生的摇篮。但是,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和正确修改作文的方法。有的学生写完作文连看也不看就交给老师,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就感到文理不通,写完后也不修改,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写作文是我的事,修改是老师的事”,连作文中不会写的字都不查字典,空着格让老师填。如何培养学生正确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7.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修改的技巧,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对作文进行自我检查,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学会识别作文中的问题。要学生做到自觉进行自我检查,对作文作出正确评价。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在学生尚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时,要求学生做修改练习,只能是玩弄修改技巧,对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大愚 《小学生》2010,(8):49-49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一性质及学生的长远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不仅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好习惯的养成,决非朝夕之功。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更非一两次“歼灭战”,就能一劳永逸。这里需要的是“持久战”。  相似文献   

9.
“构思——起草——修改”是一篇文章诞生的三步曲。三者虽然有先后、主次之别,但又有缺一不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构思”犹如文章的胚胎、灵魂或蓝图;“起草”是将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形载体——文字的过程;而“修改”则是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刻,使粗文雏成为一篇好文章的有效途径。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由此可见,“修改”这一环节对于作好文章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亮 《学语文》2008,(3):39-39
文章修改是指初稿写出后,对它加工润色直到定稿的过程。修改文章的过程,是作者对写作内容不断加深认识,对表现形式不断选择润色的过程,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这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作者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所以,修改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以说,要求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及作文教学的创新精神。指导并放手让学生改作文,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从繁重而实效甚微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琢磨自己的习作,去做进一步的认识、思考,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更  相似文献   

12.
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在具体作文批改中恰当运用不同方法,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最好途径。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适当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持;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自来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但是在努力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了学生的“写”,而忽视了“改”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和“改”的能力,写作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笔者通过一些调查、了解,对如何加强习作修改指导,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有如下一些思考和认识。一、激发兴趣,渗透习作评改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基础性阶段,因而将如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到小学教育当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知识的汲取和创新中。况且习作能力与学生基本的语言功底、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观察视角与深度都有直接联系。因而在小学高年级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学生习作修改的能力,这样才能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来提升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不厌百遍改。”作文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16.
一、名人范例,说明道理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在修改上下过功夫。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就修改了七次。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常把自己写得好的文章贴在墙上,一有时间就看一看,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也正因为如此,他写的文章历来(?)人们所称赞。九册课本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是现代作家肖复兴回忆叶圣陶先生为其修改作文而写的。叶圣陶先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修改态度给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我们少年儿童学习的典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改”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小故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自己学会修改文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又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再说学生走向社会后,文章主要靠自己修改,不可能再依赖老师,因此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不仅是当前的一项必要措施,而且是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几年来,我一直着力探索科学的作文批改方法,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一、激发自改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我常常在讲读教学中,穿插“练字”、“换字”、文章描写等内容,还在课堂上常讲有关“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故事。如王安石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僧推月下门”中…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提出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到作文修改时指出:“改与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批改习作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改的实践中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