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爱默生在他的一系列散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其超验主义哲学思想。他的诗歌中也充分展现了他的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他超验诗歌对弗罗斯特诗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象征、整体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在诗歌艺术生成层面,爱默生超验诗歌中的视觉意象、诗歌的散文化、口语化特征以及简洁的文句也对弗罗斯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理学的内圣境界是敬畏与洒落的统一,理学诗歌是内圣境界的诗意体验.理学诗歌的意境以"有"的境界为主,又充分吸纳了佛道庄禅"无"的智慧,从而诗意地展现了理学家有无合一的人生境界.理学诗境的主调是"诗可以乐",表现的是理学家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包恢的古体诗歌分为咏泉诗、体物诗、游览诗,以及体现他心学思想的病中诗歌。从分析这些诗歌入手,对心学家包恢诗歌的风格、思想有初步的了解。他的诗歌无论是游览观物,还是病中所作,无一不体现了他的心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是以“意象”为本体论范畴的,在他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姜斋诗话》和他的诗歌批评实践活动中,王夫之通过对“意”和“象”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了两者在理论上的联系,事实上建立了以“意象”为本体的诗歌审美本体论。本文意在通过对王夫之的诗歌美学思想和诗歌批评实践的文本的解读,澄清王夫之诗歌美学思想的本体论内涵,明确其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孔颜之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个论题不仅是由韩愈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颜子的“箪食瓢饮”是圣人的细小之事,这个观点在宋代遭到了周敦颐、程颐等人的批判。“孔颜之乐”的命题正是在对韩愈观点的不断修正中才逐渐明晰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顾城的诗歌中运用了很多不同的颜色意象,这些颜色意象在他的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表达作用。从顾城诗歌中的颜色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中的颜色意象的分析,去解读颜色意象在他诗歌中所起到的不同凡响的作用,进而走入他的诗歌及其思想世界,探寻他的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任洪渊是位学者型的诗人 ,近年来 ,他以诗歌的形式对汉语诗歌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评价 ,受到了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从他的诗歌入手 ,分析他的主要诗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8.
“孔颜乐处”是儒家的一个传统哲学话题,体现了儒家由孜孜不倦修道至乐道的崇高境界。这种思想发展到宋明理学,经理学家们体悟升华,形成了一整套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的理论体系,在当前“孔颜乐处”依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形成了他诗歌形式论、审美目的论以及审美风格论等美学思想,从而建构起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丹 《文学教育(上)》2014,(17):100-101
北宋理学家程颢毕生致力于丰富与传承理学事业的同时,还写下了一些颇有可读性的诗歌,尤其是后期的一些唱和诗,将吟孔颜之乐、塑圣者形象、表经世之心、寄恬淡意趣的人文内涵不着痕迹地融入诗中,别具风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1.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方面给予后世诗人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亮在文学上以慷慨的抗金政治词名世,历来研究者受政治环境及传统观念影响也将研究目光更多集中在了陈亮的这一部分词作上。但陈亮词作中数量最多且艺术成就最高的却是他的咏物词,这一点为历来研究者所忽视。正确分析评价其咏物词,有利于对陈亮整体作品及南宋中前期的咏物词创作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师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师道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陈师道对当时所盛行的诗、词、文、赋、诗话、笔记等各种文体都有所涉猎,而其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就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陈师道及其诗歌创作、陈师道的词及词论、《后山诗话》作者真伪、陈师道著述的版本流传考等四个方面。对其研究状况做一个综述,将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现阶段的研究动向,推动陈师道研究进入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郑孝胥与陈三立均是同光体代表人物,一为闽派首领,一为赣派首领。他们在诗学观点上有相近相通处,并因之而与张之洞有冲突。论述他们的交往与诗学的同异,有助于了解同光体的形成。由于思想境界与个性的不同,两人所走的道路与结局不同,郑孝胥坠落为一个助溥仪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汉奸,陈三立绝食殉国,成为一位恪守民族大义的爱国志士。若将两人的诗风稍作比较,则郑孝胥诗多愤激之语,而陈三立诗多峻洁之诣;郑以意驱辞,陈三立以诗中寓意;郑诗主观意图显露而激迫,不如陈诗来得自然深厚。  相似文献   

15.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从诗学思想、诗歌创作实践和诗歌发展史三个角度比较陈子昂和沈(期)、宋(之问)的诗歌,可以得出结论:陈子昂和沈、宋的诗歌都有“复”有“变”,陈子昂重在以“复”求“变”,沈、宋则重在以“新”求“变”。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身漂泊无依,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有对自身价值的强烈肯定,充满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强烈自信.反映在诗歌当中,一方面是寒士的嗟贫叹卑,一方面是名士的高迈健举,二者颇具张力且相互映发,共同构成了黄仲则感愤诗歌的主题取向.  相似文献   

18.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支持维新,光明磊砢,一生坚守于诗歌与学问的“荒寒之路”,在晚清与民国诗坛上影响很大。他将朴学与诗歌融于一炉,揭橥“同光体”诗歌及其理论,创作诗论与诗文成就斐然。但同光派在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所以陈衍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研究上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他的文学史意义进行去蔽还真的重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感遇》的若干篇目中 ,读者能深深感受到真正的“汉魏风骨”,也能领悟到苍劲而沉雄的文学风格。陈子昂以其踏实的创作实践对诗歌理论作出了贡献 ,为唐诗的发展和全面昌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震入蜀考     
郭震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他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十八岁中举后入蜀为通泉尉。在蜀中曾铸钱掠财"以济四方",与著名诗人陈子昂交往,作有著名诗歌《宝剑篇》。因而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受召于武则天长寿二年(694)或证圣元年(695)离蜀入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