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流动的液体或空气称为流体,流体流动时会产生压强差,流速越大,压强差越大,这是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伯努利原理是流体力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可以用它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火车站或地铁站划黄线的道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等等.我们同样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伯努利原理.  相似文献   

2.
作者简单介绍了流体动力学三大方程中伯努利方程的基本理论,介绍了一些可以用此方程解释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此方程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如用压力装置从大油桶中压取食用油的原理、火车"吸"人的原理和飞机能浮起的原理等.  相似文献   

3.
张金波  赵新丽 《考试周刊》2014,(32):147-147
伯努利原理是流体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本文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解释了气体运动伯努利原理,并把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应用于伯努利方程,得出气体运动"新"伯努利方程式,并对气体输送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列车会吸人”这一经典认知误区,在对伯努利方程剖析的基础上,指出用伯努利原理解释该现象的错误之处。查阅专业文献,分析了高速列车对人的空气动力,发现高速列车不仅会“吸人”还会“排斥人”,但吸力和排斥力有限,并不是最大的危险来源;根据实验,时速120 km/h的列车并没有将人吸向列车,而是会带动气流将人向前“推”倒,这才是主要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归纳法”教学.是指“讲一种现象.然后再给出其理论解释”的教学方法.比如讲“闪电”,先是给出“闪电”这一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解释.与“归纳法”相反的教学方法是“演绎法”.即先学习某些电学理论.然后再用这些理论来解释闪电等诸多有关电现象.在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归纳法”在实施新课标理念方面的优势:因为是先给现象,后给解释.学生在教学中互动性强.兴趣高涨,思维活跃.所以“归纳法”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地开展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伯努利是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1738年发现,当流体的流速提高,表面的静压力会降低.这个现象称为"伯努利原理",而几乎所有的物理学教材和科普文章,都使用这个原理,讨论机翼升力的产生.为了解释这个原理,通常他们首先会让你拿出2片纸,并用力在纸的中间吹气,接着2张纸就像是粘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7.
项志强 《物理教师》2001,22(6):8-2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第八章增加了伯努利方程.书中运用伯努利原理解释了,在相同条件下,乒乓球上旋球比不旋球的飞行弧线要低的现象.可是,学生在实践中并不容易发现和验证这一现象.因为,上旋球与不旋球的打法不同,打球时很难保证两次打出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从另一个角度来验证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流动的液体中,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下面一组实验现象.1.跳动的硬币  相似文献   

9.
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我们计算工程数据及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管道总水头的计算、香蕉球的形成原理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这个原理来解释“火星人脸”等同类现象.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大脑要让面孔率先“通关”:因为面孔识别在人类的视觉世界占了重要地位.与实验中的圆点属于同一范畴.而对面孔的高度敏感.才促使人们对面孔优先识别.并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1.
你好,伯努利     
叶影 《家庭教育》2021,(1):36-37
为什么我们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等车时,需要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外?为什么飞机那么大、那么重却能在天上平稳飞行?为什么足球运动员能踢出旋转的香蕉球?为什么喷雾器里明明装的是液体,喷出来却是雾状的?……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都与伯努利原理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巧用生活中的纸张来做两个趣味小实验,揭示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在趣味物理实验表演中,“水顶球”与“气顶球”实验都是运用伯努利原理。但二者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所涉及的物理原理等细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伯努利方程揭示了流动的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1关系,由伯努利方程(1),可知,当液体水P 1/2ρv^2 ρgh=常量(1),P 1/2ρv^2=常量(2)平流时,或者高度差的影响不显著时,(如气体的流动)伯努利方程可表达为(2)由上述公式可知,伯努利方程的核心内容是:在流体中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知道了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就可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以“固体和液体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安排了四组教学活动:想办法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研究小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探究鸡蛋或土豆浮起来的方法、用沉浮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科学理论的形式与解释、科学解释与科学说明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科学说明”是指以科学原理或规律为出发点 ,对现象的原因或根据的阐释 ;“科学解释”是指对用来说明现象的这些原理或规律的进一步理解的观点。从特定的原理或规律出发 ,对特定的现象总会给出同样的说明。然而 ,对特定的原理或规律却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而形成不同的解释。因此 ,科学解释是一个依赖于语境的概念。理论的抽象化程度越高 ,理解与解释的语境依赖性就越强、越复杂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恰当地将宏观与微观知识沟通起来,帮助学生学会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分析宏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不但“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虽然一些教材在一些知识点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用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物态变化,用原子的结构来解释摩擦起电等都是很好的范例,但总体上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认为在单元复习,尤其在总复习的阶段中,在如下几个具体问题上仍有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17.
用“同电相斥”效应解释化学实验现象湖南醴陵市一中(412200)何立琳化学中的异电相吸易为理解,如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间的结合等.而用同电相斥作用解释中学化学问题却较少引起注意.本文介绍几种重要典型的化学现象,用简单的相斥原理作出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合...  相似文献   

18.
“液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一般认为“液片”是一个为研究问题方便人为地选取的一个极薄的液体薄片,是一个理想模型.它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没有体积,但有面积,形状与所盛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的横截面相同;不计质量;它可以静止,也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可以受平衡力的作用,也可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液片模型”在研究液体或气体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1.推导: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推导在连通器底部正中取“液片AB”(如图1).…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用其中一种液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医疗上使用的酒精溶液,就可以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而成,该溶液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0%”·(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第145页)这种表述方法,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两种液体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等于两液体体积之和.实际上两种液体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一般都发生变化,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为了中学教材的科学性、严密性,建议:溶质的体积分数表述使用“国标”,即溶质的体积分数为:“溶液中溶质域溶剂)的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例如,乙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