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历史……当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还方兴未艾之时,近两年来"微广播剧"又大张旗鼓登场了。微广播剧与传统广播剧是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剧,还是广播剧的新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产品?微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是什么?本文拟从与传统广播剧、与微博等网络产品的对比中对微广播剧作一些概念层面上的初步分析和梳理。这不是对已有的"微广播剧"做经验和实践上的理论总结,因为一则作品太少,二则这些作品之中有些作品算不算微广播剧还有待商榷;而是对微广播剧作学理和逻辑上的分析和正名,目的是期望对微广播剧的创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2.
听了宝安台关于广播剧创作生产情况的介绍,感到很振奋,很受鼓舞。“宝安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广播剧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深圳宝安台经过长时间探索实践,加深对广播剧的再认识,从实际需要出发到形成一整套理论和运行机制的必然产物。“宝安现象”的内涵非常丰富,研究“宝安现象”,认真总结宝安经验,对于我国广播剧的进一步发展是会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在广播剧艺术发展历程中,其观念的拓展和更新使传统的广播剧格局不断受到严重的挑战。用新的思维来结构广播剧,不时地冲击着广播剧编制上的传统模式。三十多年来,广播界可谓新潮迭起。实验广播剧它想在表现内容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它不追求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要实验的是如何用声音表现周围世界和人物的“内心宇宙”。1978年6月1日,英国BBC广播公司第  相似文献   

4.
重视广播剧扶持广播剧同向荣副部长在广播剧评奖会上发表讲话同向荣副部长在今年2月下旬至3月初举行的中国广播奖“黑龙杯”广播剧评奖会上发表讲话说,广播剧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广播文艺中一种颇具感染力的传统的重要艺术品种。70年代以前,曾经是广播剧辉煌...  相似文献   

5.
广播剧是最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品种之一,然而经过了六十年代初、中期和八十年代初、中期两次高潮之后,广播剧的生产走进了低谷,许多电台广播剧的生产出现了减产甚至停产。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广播剧,广播剧也获得了参加国家级评奖的权利,但广播剧的生产并没有得到如期的恢复,广播剧仍然困顿在低谷中而不能走向人们所希望的高潮,这是为什么?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子。广播剧剧本来源的枯竭,是广播剧困顿的致命原因。广播剧生产的本子来源有三:一是作家、剧作家创作,二是编辑改编,三是编辑自己创作。先说一,广播剧由…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发展迅猛,信息的传递也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快捷化、多元化等特点,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急需所有传统媒体人对固有的思维进行反思,与时俱进.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节目当中较为传统的一种节目形态,其发展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本文结合河北广播电视台广播剧情况,剖析广播剧衰落的原因与发展的契机,论述了广播剧走向融合发展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康培培  赵玥  吴逸婷 《传媒》2023,(14):50-52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广播剧价值链面临着重构。智能传播视域下,新广播剧在内容生产、精准传播、产品效果、版权保护方面的变革为其价值链重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红利,构建生态化、全过程良性循环的新广播剧价值链应该得到相关管理部门和业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吴新光 《图书馆》1998,(3):48-5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传统的分工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工作程序、操作手段、业务范畴等方面必须来一次全方位的转换,特别是中型专业性图书馆,实行专业集成化分工,既具有优越性又具有可行性,能克服目前传统型分工的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9.
自1984年全国首届“丹桂杯”评奖以来,黑龙江省计有20部广播剧在连续八届全国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八连冠”。这在全国艺术类评奖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被全国广播剧专家和同行们誉为“黑龙江广播剧现象”。“八连冠”的实现,不仅是当今广播剧工作者拼搏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老一代广播剧人毕生心血的结晶,是社会各界多年来精诚协作的成果。当前,广播剧已经列入国家“五个一工程”,而我省广播剧《地质师》又荣登“五个一工程”榜首,这更加激发了全省广播剧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广播剧生产数量上升,质量提高,一派春潮涌动、百花…  相似文献   

10.
广播剧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表达方式,它可以运用语言以及音响等多种方式来唤起听众的想象力,塑造广播剧的人物形象,传达广播剧所要传达的主题。广播剧的导演是广播剧二度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广播剧剧本的解释者,这就对广播剧导演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何准确地把握广播剧剧本的核心精神,如何更好地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成为广大广播剧导演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广播剧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立体声制作工艺的引入,使广播剧的制作水平有了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评选项目之后,近几年各地有关部门对广播剧的生产逐渐重视了。但我也深切地体会到,目前广播剧生产中存在着多种阻碍因素,没有形成广播剧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广播剧并未真正走出低谷,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不解决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广播剧会趋向衰落。我认为现在广播剧生产中存在四个方面不健康的成份:一、生产目的方面:生产广播剧的目的本应基于两点:听众需要,广播自身需要。广播剧是广播体的艺术品,是艺术性最强的广播作品,听众喜闻乐听,而广播要生存发展,自然不能缺少广播剧这个品种,广播工作…  相似文献   

14.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15.
和其它艺术品种一样,广播剧的生存、发展,以自己的本性为支点;广播剧美学体系的建立,也以自己的特殊规律为基石。因此,对广播剧的本性进行清醒的审视,具有一定的战略意味。一、对习惯性结论的一点不同看法关于广播剧,比较有代表性的结论是——广播剧是“戏剧的一种”(《辞海》“广播剧”词条)。这个有些谦卑的说法表明,广播剧与戏剧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虽然由于传播媒介等方面的差异,广播剧也会显示出某些个性特点,但就其本性而言,是戏剧的而非广播剧自我的,是寄人篱下的,而非独立的艺术。历史地看,这个结论有它的合理性。它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广播剧大家庭催生了新的成员——微广播剧,相对于传统广播剧而言,笔者认为微广播剧保持了艺术特点和选材要求两个"不变",但也存在着传播更方便、篇幅更短小、人物更集中、情节更简单四个"变"。  相似文献   

17.
戏曲广播剧是文艺广播的新品种。它以鲜明的戏曲风格和比戏曲舞台剧更接近生活的特点,为广播艺苑赢来了更多的知音。自八十年代初第一部戏曲广播剧诞生以来,已有数以百计的戏曲广播剧进入了千家万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作为戏曲广播剧重要组成部份的音乐,对于一部戏曲广播剧的成败优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戏曲广播剧音乐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戏曲舞台剧音乐的异同等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为了便于论述,我们把广义的音乐中的  相似文献   

18.
宋扬 《传媒》2022,(4):48-50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等成为广播剧不可忽视的传播窗口。新兴的媒介平台与技术使网络广播剧在生产模式、宣发手段、交互体验、跨界合作等方面呈现更加多元的样态。全场景时代,网络广播剧正在朝着挖掘作品、优化内容、全场景发展和商业化转型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广播的众多表现形式中,广播剧以声为媒、艺术气息浓郁。通常,地方本土的大型广播剧往往聚焦于一个重大事件或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地方广播剧如何突破传统边界,提炼有特色的主题,塑造令人难忘的经典情境,推出别具特色的本土精品,值得探讨。本文立足地方广播剧制作,从主题提炼、情境营造、团队打造等角度,分析广播剧如何创新探索,开辟新的“一片天”。  相似文献   

20.
如今,我国的广播剧发展遭遇瓶颈,很多电台纷纷减少甚至撤销了广播剧播出的栏目,而且压缩甚至停止了广播剧的生产。然而,一些电台仍在坚守广播剧这块领地,并在这块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深圳宝安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2003年迄今,深圳宝安台在儿童广播剧创作领域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的佳绩,在节目热播的前提下,进行动画片、连环画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宝安台不只积累了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的经验,同时为广播剧真正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为:这是一种“宝安现象”。在全国广播剧发展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可谓让苦苦寻觅的广播界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关注这一现象,并研讨我国广播剧“突围”的道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宝安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广播剧发展座谈会暨宝安广播剧创作现象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盂祥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国广播剧研完会会长安景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杨志东、中广协会维权部主任赵德全、深圳市宝安区宣传部部长李桦、深圳市广电集团宝安广电中心主任冯方明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本期“特别策划”,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摘取编辑了研讨会的部分内容,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走进会议现场,与各路专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