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醒 《江西教育》2004,(15):28-3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的态度的体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甚至无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曾写道:“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惑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我在音乐欣赏课上采用了“听”、“写”、“画”、“放”、“讲”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学生被音乐唤起情感后,用线条、  相似文献   

3.
“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创作欲望是作家在艺术感受和艺术发展中因动情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要求。这种要求激动着他,困扰着他,也催动着他,使他想把自己体验过的一切传达出来给予别人。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  相似文献   

4.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卡片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距离”探析汪松发心理距离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产主的一种情感体验。具有这种情感体验的人,常常认为人与人之间感情淡薄.交往困难,思想鸿沟难以逾越。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一旦产主了心理距离感,严重的会导致感情冷漠,精神麻木,毁坏学业。影响前程...  相似文献   

9.
感情是一种体验,故又有“感情体验”之说。因此,谈散文的感情表达必然要讨论体验问题。迫体验不仅仅是将感情换一个说法而已,它是感情伺题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进一步理论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探讨音乐欣赏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从欣赏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与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教学此文,应根据本单元导读提示和本课感情浓烈、抒情性强的特点,以“读”为主线,用“读”架设起学生和女本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真切感受,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的态度的体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甚至无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现象比比皆是,缺少情感的教育是跛脚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将情感世界看成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捕捉情感教育的契机,探索情感…  相似文献   

13.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文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4.
肖体仁 《中学文科》2006,(11):18-19
诗是抒情的艺术。但感情本身并不是诗,喜怒哀乐,如果没有具体体验的内容,这种抽象的感情是苍白无力的,不能为人感知,自然更无从使人感动。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用语言文字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外化的过程。艾青说:“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艾青《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里说的“形象”,实即意象。意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体色彩、包含着某种意蕴而能为人所感知的艺术形象。那么何如获取意象呢?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强调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说真话,抒真情”。自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篇优秀的文章,是能把读者的感情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创作,用真情去表达,力求使自己的文章先感动自己,再打动他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学生在感情和性格方面,越来越表现出好结“小群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他们的成长既有好的作用,也有不利的影响。班主任对此应加以全面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一、“小群体”的成因和类型 1.成因。从外部条件看,“小群体”的形成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在传统体制基础上构建的人际关系正在瓦解,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新型的人际交往“群体”正在形成。这种新的社会风气势必对中学生产生影响,他们也不满足于在沿袭已久的班、组制基础上建立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最显见的,从高考作文情况可看出,中学生经过了六年的学习,最后的结果是写出来的东西内容空洞、感情虚假,语言苍白,思想贫乏,无论内容、结构、语言、思维都呈现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在他们的作文中,看不到青少年应有的质朴纯真的感情,鲜活丰满的个性,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有人把这种情况叫作  相似文献   

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感情真挚”也是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中,阅卷老师也把文章能否做到“感情真挚”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人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的独特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课改的推进中,许多人在追寻着语文课堂的“精神家园”,但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人文影响的“面具化”,价值追求纷扰杂乱,情感熏陶又“内心体验”,徘徊在“精神家园”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教学思路]1.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在《七颗钻石》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异想天开,驰骋想象”这个活动。2.语文又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蕴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并使其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样,学生对所描写的景物、人物、情节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我设计了“爱的心语”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