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伯涛  李崇贵 《科技通报》2019,35(10):191-196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投入使用,及时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进行客观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利用GIS和RS技术,在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从土地资源、水热气象、地形地貌和人为影响四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较差的Ⅰ,Ⅱ级,面积占水源区的13. 68%;生态环境一般的Ⅲ级,面积占水源区的28. 32%;生态环境较好的Ⅳ,Ⅴ级,面积占水源区的58. 0%。  相似文献   

2.
以南陵县城市防洪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并对该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情况、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等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体上发挥了较好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需求增加,煤矿开采强度不断增加。过度的开采对煤矿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介绍了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在煤矿生态环境恢复中的应用,结合破坏单元的特点,对其水土保持工程的布设加以说明。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可使煤矿采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上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其决策过程主要涉及中央政府、水源区、受水区三个利益博弈方.在市场机制下,水源区与受水区由于各自目标利益的差异,且不存在制约各博弈方的基本合约,博弈的结果必然是非理性的;在中央政府干预下,通过制定博弈各方的基本合约,实现工程流域、水源区与受水区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南水北调工程公共政策才能获得各方支持,并最终形成决策.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淅川县是丹江口库区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综合治理库区石漠化是保证中线工程正常发挥效能的迫切需要,事关国计民生。本文在分析石漠化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库区水资源安全的角度,研究提出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6)
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本文从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复合评价体系,探讨十堰市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十堰市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影响偏大,说明十堰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未遏制的同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引发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应采取建立与完善水土保持科技体系,推广实施“数字水土保持”计划,建立高效水土保持试验示范与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各行业科学技术力量联合,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等措施突破和创新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提高水土治理防护成效,改善地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对象,水土保持就是在合理利用水土地资源基础上,组织运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构成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山丘区和风沙区生态环境的目的。以水土保持公路工程管理措施为切入点来论述土壤侵蚀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朱基总理 1 999年 8月视察陕西等省区 ,提出了“退田还林 (草 ) ,封山绿化 ,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的生态环境建设重大措施。以植被建设为中心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生态环境建设 ,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基础工程即将全面启动。同年 8月 7日 ,朱基总理视察水土保持研究所时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对科技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 ,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现就如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支撑作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1 科研单位与科技人员应…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阜蒙县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演变的回顾,根据县情分析了现代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探讨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优化模式,提出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统筹规划,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查轩  黄少燕 《资源科学》2004,26(7):34-38
该文针对南方,特别是福建山坡地开发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野外调查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山地果园开发规模、现状以及开发中存在的系列水土资源保育等生态问题;揭示了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机理;明确了山地果园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时期与关键地形部位;分析了果树早衰的原因。以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以山地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提出了科学规划,坚持适地适种,提高建园质量,加强幼园管理,推行山地水土资源保育新技术,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果园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体系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海  任勇 《资源科学》2007,29(2):28-33
本文针对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陕西省旬阳县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生态补偿的若干理论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补偿、谁来补偿和向谁补偿、补偿多少以及如何进行补偿等。笔者认为,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或权利的初始分配不同,造成了流域上下游事实上发展权利的不平等,需要一种补偿来弥补这种权利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正外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游沿线享受生态服务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应当是提供补偿的主体,而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地方政府、企业法人与社区居民等是接受补偿的主体;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可以分为两部分,包括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额外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在当前环境资源产权关系界定尚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应强化中央政府对生态补偿的干预力度;在产权界定比较明确,市场经济程度较高的情况,可逐步侧重于利益主体间自愿协商的解决途径。在具体的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要关注为地方创造发展的机会、空间和政策;生态补偿方式应当多元化;同时要建立生态补偿的监管、评估和激励机制以及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查轩  黄少燕 《资源科学》2004,26(Z1):34-38
该文针对南方,特别是福建山坡地开发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野外调查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山地果园开发规模、现状以及开发中存在的系列水土资源保育等生态问题;揭示了山地果园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机理;明确了山地果园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时期与关键地形部位;分析了果树早衰的原因.以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以山地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提出了科学规划,坚持适地适种,提高建园质量,加强幼园管理,推行山地水土资源保育新技术,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果园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体系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廊道在水土保持上的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欣怡  卢光辉 《资源科学》2006,28(3):193-199
水土保持一直是台湾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预防工作,在1951年由农复会(农委会前身)着手实施,直至今日已累积了长达50多年的经验,其实施的目标有农地水土保持、减少土壤冲蚀、增加农地生产力、山坡地保育利用与管理、坡地绿美化、集水区保育、治山防灾、土石流防治、教育宣导等多项功能。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中“水与绿建设计划”指出将整合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森林之范围予以永续经营管理,建构全岛生态廊道,并透过长期对生态及物种之调查监测,进行生物多样性之保育。“生态廊道”即是将破碎的生态栖地采后天补偿的方式,以最不影响该栖地之方法,将数个异质性的区块加以连结,来达成物种多样性保育的功能。所以,规划有效的生态廊道除了提供物种迁移时所需的安全庇护空间与食物的来源外,更重要的是增加生物族群间基因的交流和避免区域性的物种灭绝,预防更大规模形式的生物灭绝发生。本研究目标将探讨规划生态廊道在水土保持事业里的效益,以水土保持方法中的农艺与植生方法来评估成效,期许“生态廊道”与“水土保持”这两项国家重点计划得以相辅相成,同时奠定台湾生物资源与水土资源永续发展之基石。  相似文献   

15.
辽宁海岸带重点生态空间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胜  朱珊珊  党丽娟 《资源科学》2014,36(8):1739-1747
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环境容量较大,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人口的集聚之地。海岸带同时具备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生物物种栖息地等功能,其资源环境的开发逐渐加剧了对生态空间的破坏。本文在建立海岸带生态空间类型划分的方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辽宁省30m格网的DEM、沿海各县市区土地资源大调查的生态类用地、《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等数据,对辽宁省海岸带陆域、海域生态空间进行生态重要性和环境胁迫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海岸带重点生态空间的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辽宁海岸带被划分为4类重点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河流湿地保护与环境治理、海岛海岸保护与侵蚀防治。研究成果为规范沿海各类开发活动、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以及编制沿海各地区相关规划和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在不同尺度下对生态空间的划分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谢乃林 《大众科技》2012,14(3):97-99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是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的一种专业规划,是一种宏观的战略性的指导性文件。根据目前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主要层次和类型,按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7.
秦大庸  刘俊  鲁欣  冯琳 《资源科学》2006,28(4):172-176
提出了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区域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矛盾,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鼓励外出劳务、提高人口素质;②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③积极推进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增加涵蓄汛期雨洪资源能力;④发展窑窖集雨补充灌溉农业和推广应用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彻底治理宁夏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当地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规划了若干水土保持工程,这势必会对山区水循环产生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的拦蓄径流和改善山区水循环,对于一次降水而言,水土保持措施既减少了径流和对地面土壤的侵蚀,又增加了降水入渗进入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机率,从而提高了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就水土保持措施对山区水循环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定量计算和分析。为了对比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减水效果,本文根据不同水资源配置以及人口经济发展战略情况确定两种水土保持方案。经计算:在高方案发展水平下,2010年、2020年和2030年规划水平年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减水率最高值分别为33.2%、48.8%和57.6%;在低方案发展水平下,各规划水平年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减水率最高值分别为15.6%、27.4%和37.8%。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水文及工程措施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间综合减水效果差异较为明显,但总体上看各区域的减水效果较好。所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冉大川 《资源科学》2006,28(1):93-101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口至龙门区间以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以及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和淤地坝减水减沙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之于实际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1996年,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径流5.456×10.8m3,年均减沙2.238108t,分别占对应区间及流域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总和的4.6%和22.9%;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依时序递增;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淤积1.57×108t,减少冲沙用水45×108m3。1970~1996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减水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减沙总量的59.3%和64.7%;河龙区间淤地坝的减水减沙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时限性及非持续性,据此提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本工程水土流失现状、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监测,为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功能的恢复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