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性与风险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轫于欧洲的现代性运动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允诺人类前景以美好意象。随着现代性运动的推进,我们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风险社会。在技术时代,我们置身于“风险社会”之中,现代风险具有潜伏性、不可辨识性、整体性、全球性、未来性等特征,风险社会并不是现代性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现代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亦以成为世界历史性概念,现代性话语的“共识”是在价值规律普遍性基础上的约定。然而,一个传统话语在场的显暴力时代逐步走向话语“退场”的隐暴力时代。话语程式的反常扰乱了语言考古学家,但映现了现代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竭虑的“智”相。作为历史存在的中介,话语重新编排了人类的生存结构,“集体性失语”演绎了人类精神挥之不去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态:以一种对话的视野回救现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性理论及其实践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勇气摆脱了中世纪黑暗统治 ,从自然的束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引下 ,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但同时也导致了个人利益至上主义、技术统治和温和的专制主义。在整个现代性过程中 ,人类在无休止地应付着身外之物的挑战 ,一味地向前而远离实存。与“回到古希腊”或“走出现代性”不同的是 ,我们需要重铸一个“对话性视野” ,从持守“非此即彼”的现代思维范式中走出来 ,“回救”现代性 ,“规劝”现代人 ,建构不同文明或各种文化因子竞相生长的合理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下简称“协调发展”),既是三者内在联系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又是人们对该客观规律的运用;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又是制订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考察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从理论上分析其协调机制,阐明“协调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在“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显明的现实意义。一、“协调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医疗、个性化设计等领域,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3D打印技术本身蕴含着一定的内在风险—知识产权、危险物品以及人类伦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国家与社会在鼓励、资助3D打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及时、审慎地制定或修正相应的政策限制与法律规范,将3D打印技术限定在合理的、不至于威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范围之内,使之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6.
编者絮语     
《未来与发展》2004,(3):F002-F002
向往明天,关注未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历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动向,积极探讨社会未来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中的问题,才能立于发展的潮头。本期“发展研究”栏目,我们刊登了刘珣同志的文章《关注社会发展的三大趋势——“未来学”的社会未来透视》,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用“未来学”的观点分析、研究了社会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从有特定界域的范围走向“无界”的综合;社会资源的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具体划分,其特点是以现在为分界点,现在以前的时段为过去,现在以后的时段叫未来;时间是流逝的,“现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现在”点在一维时间轴上的推移,过去、现在和未来时段都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的“现在”已成为现在的过去、过去的“未来”已变为现在的现在或过去。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以现在为基点对时间的这种划分具体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划分上就是:历史、现实和未来。这里的“未来”已不单纯是时间上的未来。而是指现在以后的未来社会——现实社会将来的发展状态;同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含义也足不同的,从现在来看,过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走近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历史门槛,我们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历程越来越关心,我们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动因越来越着迷,“欲望”就是关于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黄明鲁教授撰写的新著《欲望一你的伴侣又是你的情敌》,已由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8年9月出版了。该书吸收了人类社会进步的优秀思想成果,把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既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又深入到人类自身思想内部,从而构筑起一部深入浅出、系统论证、多角度分析“欲望”的专著我认为该书有以下显著特点:一、观点辩证、深入浅出地提出人类…  相似文献   

9.
张姝 《科学中国人》2014,(6):44-46,F0004
“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人类历史最广泛模式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的某些最重要问题的潜在原因。”美国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专门用一章来讲述从动物传给人类的疾病,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这本获普利策奖的书中,他把这些疾病称作“来自我们的动物朋友的致命礼物”。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和理论研究的进展。风险社会研究是反思性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贝克提出“风险社会”概念以来,催生了丰富多彩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促进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对人类理性和现代社会更为深入的反思。风险问题也逐渐进入公共领域,并成为重要的政治议题。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需大力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词汇和焦点话题。但相关讨论大多停留在经济学、生态科学领域,对循环经济与现代性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技术发展等这些重要问题言之甚少。循环经济是在当代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表现为对现代性社会模式的一种反思和超越,是对现代理性精神的反思。因此本文将从社会的现代性视角来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与循环经济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资本现代性的生成,开启了世界历史性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现代化,但由于只注重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片面追求经济现代性,资本现代性又造成社会片面发展、社会关系对抗和人的物化等问题.社会现代性是对单一的资本现代性的扬弃,以实现包括经济现代性在内的政治、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建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实现着现代性的发育。社会转型根本起源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我们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引起包括道德状况在内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广泛变革。纠正当代中国道德失范需要我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合理处理好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个人与集体(组织、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在遵循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在遵循显秩序和隐秩序相统一的基础上,回归人的现实世界和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从对“现代性”的问题诊断和出路探究两方面分析了美国技术哲学家安德鲁·费恩伯格的“可选择的现代性”理论。对“现代性”的“问题”诊断包括理性的分化导致现代人对理性内涵的理解过于狭窄、对技术的本质和判断“进步”的标准等问题的理解上出现偏差等三个方面,进而阐述了对“现代性”出路的思考,即现代性的特征是由文化决定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技术,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性,文化通过具体化的方式选择技术,其结果是文化和技术的相容性,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了评析,提出“可选择的现代性”理论的实质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关系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16.
丁峰 《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121-124,129
后现代性一直是一个远未定论的问题。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中,"主体的黄昏"或"主体之死"是否意味着主体性问题的消解,对此问题的判定直接关系到自"启蒙"以来的哲学根基。作为对后现代性之主体判断的一种回应,文章通过主体理论的一般性梳理,实践主体的演进和"生成",来探讨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和主体存在方式,以此批判"主体的黄昏"否定性判断。同时,通过对目前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探讨,指出该问题研究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辉 《科教文汇》2011,(19):177-177,185
"90后"大学生因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方面呈现出自我意识强、思想独立而叛逆、抗挫折能力差、网络人际关系好但内心空虚等特点,在人际交往媒介方面伴随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具有现代性。这些特点的出现都给高校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发展,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人的技术化生存境遇的真实展现。在现代性深入发展、技术化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国内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特别是缺少一种基于整体性视野的系统研究。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已有研究的综述、评价,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