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前,农民工缺乏技能成为影响他们融入城市、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的重要障碍。地方高校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发挥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培训对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民工自身能力、城乡结构体制、培训工作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农民工培训工作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培训机构、农民工多方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实际就业效果。  相似文献   

3.
徐晓亮 《大众科技》2008,(12):216-218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文章针对盐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出其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就业观念落后,总体素质偏低,城镇化进程迟缓,政府对农民工管理的缺位等。  相似文献   

4.
杨志明 《今日科苑》2018,(11):41-42
我国农民工群体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快速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积极解决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问题,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他们自身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进城务工前在迁出地的岗前培训是促进农民工增收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如何合理配置培训资源、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已成为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扩展的Mincer方程,采用流动人口大样本调查数据,对农民工转移前培训对其首份非农工作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参加迁出地的转移前培训、适当增加培训时长、培训主体的合理选择、培训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后首份非农工作的增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借助我国1990~2008年时序数据,综合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农业科技人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农业科技财力投入对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作用尚不明显;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短期波动受到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其短期变动主要受前一时期非均衡程度的影响,当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就业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9.6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至均衡状态;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不是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科技财力和人力投入的前期变化能解释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就业变化情况。最后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成为城市的一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缺乏基本职业技能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虽然国家逐渐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农民工培训的效果。分析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老代农民工代际交替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型的劳动队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就业中,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离职率高,就业短工化行为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必定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并阻碍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因此,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减少就业短工化行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农民工自身、社会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现状及影响,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相关保障制度的综合推进。基于现有相关研究资料,本研究重点分析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归因研究,以期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相关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拓展成人教育空间的需要,也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升的客观需求;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满足农民工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促进人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稳定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离职率高、就业不稳定,势必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用工企业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都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并阻碍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现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高低对中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传统农民工高,有较强烈的培训意愿,他们对培训所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他们是否参加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适应形势上的变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模式也必须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及培训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尹文波 《科教文汇》2012,(15):207-20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也为武汉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政府以及企业单位在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现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社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单位用人制度,切实维护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柳建平  魏雷 《软科学》2017,(2):38-43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利于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  相似文献   

15.
许恒周  郭玉燕  吴冠岑  金晶 《资源科学》2012,34(10):1864-1870
基于2011年在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第一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农地流转的稳定性、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稳定性、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民工的基本特征是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城乡分离,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在于使其获得城市户籍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与其它国家的城镇化相比,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任务艰巨和复杂。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化和地方化格局使得跨省流动农民工在就业地定居和安居比较困难。为此,需要加强在财政、土地、城市管理等相关制度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军事人才的基本素质,对日益成为军队生长干部重要来源的国防生而言,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本文分析了高校国防生群体所存在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探究了这些心理矛盾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环境建设、加强心理教育、优化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06-2007年7个城市农民工调查问卷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形成这些特征的深层次原因.结论是:城市低端劳动力市场的自发选择性和性别歧视导致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性别差异:以体力为主要资本的非正规就业性质形成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率在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工作性质和求职方式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2年在天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持有农村宅基地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该变量系数并不显著.但从系数符号来看,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得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率和宅基地距离城镇距离对两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243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民工就业信息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运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诸多影响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因素中,农民工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就业渠道等对农民的就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