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9,(2):16-22
日本幕末时期,迫于西洋国家的压力,幕府与欧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与欧美列强开通商贸易之始,在诸多条约中具有典型特征。哈里斯作为美国派驻日本的第一任大使,也是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美国全权代表,来日后与幕府外交代表的交涉过程,再次呈现了幕末日本与美国外交初建时的曲折历程;对《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内容的深度解析及论证,可以进一步透视幕末日美外交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并逐渐形成一个严密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我们熟知这些条约签订的背景、过程、内容、危害等,但这些不平等条约又是如何废除的呢?  相似文献   

3.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从签订之日起就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之后在岸信介内阁、安倍晋三内阁时期被再次修改。本文通过考察日美安全条约的起草、制定和交涉过程,主要运用政治过程论分析日本国内各政治主体之间的利益调整。日本通过安全条约实现了日本与美国的高度捆绑,达到了长期保证日本政治、社会稳定的目的。但是,日美安全条约也带给日本许多负面影响。仔细剖析条约起源,有助于深入了解日美关系及日本国际政治的实际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日长崎事件及其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6年(光绪十二年),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是一个常令人忽视却不应忽视的年份。上溯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攻略台湾,下迄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朝鲜问题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热点:1882年壬午兵变、1884年甲申政变、1885年中日签订《天津条约》。而朝鲜半岛又地处远东战略要冲,英、美、俄等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相继插手朝鲜事务。围绕着朝鲜问题,东亚局势顿趋紧张,国际矛盾骤然加深。发生于1886年的中日长崎事件,恰恰置于这一系列矛盾漩涡中,它刺激日本加紧了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步伐。而我们已有的中日关系史论著却对之缺乏应有的重视,故考察长崎事件及其交涉过程,反思其在中日两国产  相似文献   

5.
论近代外国传教士对彝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近代外国传教士对彝族教育的影响黄修义1840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了鸦片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后,法、美、俄、日、德、意、奥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强迫清政府签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  相似文献   

7.
1前言 1926年,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  相似文献   

8.
刘波 《新高考》2008,(5):63-66
【考点梳理】 一、中国史周年大事 1.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50周年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10处通商口岸: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台南)、  相似文献   

9.
1939年8月23日,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苏联和希特勒德国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28日,两国又签订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本文把这两个条约合称为《苏德条约》).苏德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绥靖政策的破产,粉碎了英、法挑动德国进攻苏联的阴谋,并为俄国赢得了二十二个月的时间.但是,苏德条约的签订,也使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及恶果.  相似文献   

10.
岩濑忠震(1818—1861)是德川幕府末期的中层官吏,也是近代日本政治舞台上最初的外交家之一,被誉为幕府末期三杰之一;他活跃在幕府末期开国的大变动时期,参加了影响日本历史进程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暨"安政五国条约"的谈判、签订活动,在日本从锁国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岩濑忠震对当时日本局势的判断及建言对日本早期现代化进程亦产生了不可轻视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近代安徽洋教的推传一八四○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炮,轰开了闭塞的中国古老社会的大门。一八五六年到一八六○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迫于各列强的武力威胁,与俄、美、英、法先后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有长江航行和内地传教权,从此,外国的侵略势力直接侵入安徽。一八七六年九月,中英签订了《烟台条约》,开芜湖为商埠,设领事,又将安庆、大通作为外国轮船停泊地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01《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与英、美、日三国分别进行了修改通商条约的谈判。在谈判中,英、美、日三国谈判代表分别提出了保护其在华知识产权的要求条款。清政府谈判代表与各国代表讨价还价,在保护外国在华知识产权问题上,尽可能地保障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最后达成的1902年中英商约、1903年的中美商约、1903年中日商约分别规定了对外国在华商标、版权和专利权进行保护的原则和办法,但又照顾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18 61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 ,德国就同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德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商条约》。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 ,使德国资产阶级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欲望日益膨胀。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进一步刺激了德国资产阶级掠夺海外殖民地的野心。德国资产阶级和政府都希望通过与清政府签订航运通商条约以保护和扩大德国商人的在华利益 ,并以此挤进在东亚享有特权国家的行列。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法美俄等国得到了更多的政治与经济…  相似文献   

14.
1868年2月,以原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出使有约各国,4月抵达美国,7月28日,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了一项由西华德起草的《中美续增条约》(共八条),即“蒲安臣条约”. 对于“蒲安臣条约”,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褒贬不一.大体上说,1949年建国前,从华工在美利益和互惠对等原则出发,对这项条约基本上是肯定的.如梁启超、肖一山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俄、德、法、日、美、意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说来,是一个严重丧权辱国的被奴役性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赔款高达白银4亿5千万两,加上利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计9亿8千多万两,此外还有各省地方小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了10亿两。按当时全国人口计算,每人得负担2两5钱,是清政府岁入8千多  相似文献   

16.
日美安保体制是日美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美日安全条约》、《美日共同防卸援助协定》以及《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其中《美日安全条约》是美日安保体制的核心,也是战后日本外交的基轴。因此,深入研究《美日安全条约》无疑对深刻认识日美关系,日、美与亚太国家的关系以及战后日本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当薄弱。即使在为数不多的文章中,由于受政治气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亦未能全面地、客观地评价日美安保体制。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现象才逐步改变。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发表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纷纷就日美安保体制发表看法,以期为决策者处理中、美、日三角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接着,日本南方军兵分5路,向马来亚、泰国、菲律宾、香港和关岛发起猛烈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本公布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同一天,英、美对日宣战.9日,中国国民政府紧随美、英之后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在美、日、欧三边关系中,一直是美日、美欧较强,而日欧的联系较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池田政府采取了对欧接近政策。这既是局部调整对美政策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环境。池田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英国放弃对日援用关贸总协定第35条;同时,日本还加入了发源于欧洲的经合组织,资本主义世界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与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一生中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则是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1870年日本向清政府提出订约要求,目的是要攫取与西方列强同等的侵华权益。李鸿章一开始就赞同与日本缔约,主张签订平等的中日条约,“联络东洋以牵制西洋”,表明他当时已经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观念,其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主动进取性。李鸿章等人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终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取得了谈判桌上的胜利。然而,一纸条约却难以有效地遏制日本急剧膨胀的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20.
1896年,中国大清邮政总局成立,并加入万国邮政公会。中俄订立《中俄密约》。中日签订《通商条约》。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中国派出第一批留日学生(二人)。日本与瑞典、挪威、荷兰、法国订立《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