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与琉球的外交关系,反映了明清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福建是通交琉球的门户,福州琉球馆在当时的中琉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利用中日有关史料,考察了琉球馆名称的由来,梳理了明清时期琉球馆的历史沿革,并从政治,经贸,文化诸方面再现中琉间,尤其是琉球与福州地方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古琉球王国与中国有着长期交往和密切联系。到明代,前后持续长达300余年的倭寇之惠对中琉关系影响巨大。倭患使明政府的册封和琉球使团在华朝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并影响到中琉之间封贡贸易的进行。琉球政府协助明朝驱逐、抗击倭寇,促进了中琉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诏书是以皇帝名义发布指令的专用文书.明清两朝,中国政府不仅通过诏书的形式,将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告之琉球,而且还通过诏书来调整两国关系,解决琉球国内重大问题,因此诏书在中琉两国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琉球与中国的大规模文化交流始于明朝初年。在长达500年的“册封制度”下,“礼乐范式”是两国建立良好政治关系的重要桥梁。在“通琉球”中,福建作为中琉交往的唯一口岸,“闽人三十六姓”成为中琉礼乐文化交往的重要纽带。琉球宫廷的御座乐、路次乐等音乐也深受中国礼乐文化的影响,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宴会、军队仪仗中。透过琉球御座乐、路次乐的研究依然能够触摸到中国明清宫廷雅乐、宴乐等仪式音乐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张智丹  魏克威 《天中学刊》2009,24(6):108-111
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对美国的战略依赖使其在处置琉球问题过程中过于重视美国的态度和反应:二战时为避免美国认为中国存在扩张企图而未在开罗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对琉球拥有主权;战后因在内战中急需美国的支持而未能就收回琉球对美展开有力的交涉.中美关系的不对等状况,便利了美国在战后绕开中国攫取处置琉球问题的主导权,以致中国对琉主权问题至40年代终期仍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琉球,又叫流求、琉求和琉虬等。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流求国”名称是《隋书》,其所载“流求国”究竟是指今之台湾,或今之琉球,迄今颇多争议,尚难定论。但是,学术界巳普遍认为,远在明代以前,中国与琉球的交往业已开始。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行人扬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  相似文献   

8.
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后裔在华留学考述●黄新宪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使者杨载携诏书到达琉球,以通两国之好。同年,琉球派使者奉表入贡中国。从此,中琉两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相互间的交往历史长达五百年之久,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中日琉球交涉占有特殊的地位,身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在交涉中的表现为世诟病,然考诸史实,李鸿章虽在琉案发生之初持消极态度,但后来他坚持“兴灭继绝,护持弱小”的原则,否定日本灭之琉球的两分办法,提出“存琉球”案以复国的两分琉球主张,并反对总理衙门与日使草签《琉球条约》《配加条款》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下叶,日本用武力开始实施吞并琉球的计划,竭力阻断中琉间长达几百年的朝贡关系,由此引发了涉及中、琉、日三方关系的“球案”事件。“球案”事件发生后,清廷朝野发表各自见解,寻求各种解决办法,无奈此时的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竭,已无力维持其历史上与周边邻国的传统关系,最终只能采纳李鸿章的“延宕之法”。“延宕之法”既拒绝了日本企图达到与西方国家在华既得利益均沾的目的,又粉碎了日本因中国分占部分球岛而不再反对其吞并琉球的图谋,但也造成了日本非法兼并琉球的现实长期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原因,福建与琉球的交流最为密切。在明代正、副册封琉球使臣的29人中,闽籍4人,他们在中琉友好关系中发挥了特殊的区域优势。其中,潘荣的《中山八景记》是作者仅存的一篇涉琉游记短文,弥补了此次册封琉球无“使录”类著述传世之不足。谢杰的《使琉球录》与《〈琉球录〉撮要补遗》,则详细记载了往封琉球的过程,在琉期间的政治外交活动、生活起居、文化交流,以及琉球社会的风土人情等。尤其是《〈琉球录〉撮要补遗》一书,首次揭示了日本觊觎琉球的野心,并提出了一系列御倭谋略。潘荣、谢杰的涉琉著述,有助于了解与研究闽籍册封使在中琉历史关系中所具有的区域优势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中琉两国建立友好关系以来,明清两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本文拟通过清乾隆二十一年中国册封使抵达琉球册封新国王尚穆时,随封兵役闹事索银及清廷对当事人的严厉处罚,管窥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参与了有关清代中琉关系的档案整理,接触到不少的清廷档案,这些档案有的是皇帝亲自朱批的。这些资料,对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中琉之间的友好往来,无疑都是十分珍贵的史料。笔者在整理这些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在清代的中琉友好往来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清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时都比较慎重,能从维护中琉的友好出发,体现了对琉球的优惠和保护。本文根据清宫中有关的档案资料,试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惩治使琉球的违纪人员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六月,清政府派出以钦差正使全魁、副使周煌率领的大型册封使团出使琉球,他们带着皇帝的册封诏敕和赏赐该国王的礼物,分乘两艘木船从福州出发。二十四日,当一号使船驶达琉球属地姑米山(今久米岛)洋面时,遭受台风袭击,船破货失,蒙当地国民的搭救并护送到琉球。该国按照惯例,除供给衣食外,还赠送白银5000两,随船兵役136人,人均分得36两7钱。因传闻上届册封使船的兵役每人曾得到琉球国王的赠银128两,因此管队陈国栋便想通过使臣的出面交涉而获得同以前一样的银两,遂带领兵役、水手、工匠等到使臣的住所公馆禀求,遭到拒绝,陈国栋便与兵丁翁元、黄登等人借口“使臣不加怜恤”,扣住伙食,不让全体人员吃饭。后经使臣派员劝说,  相似文献   

14.
琉球是中国东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在明初与中国建立了藩属关系,开始了双方的友好往来。到了清代,随着政权的稳固、经济的发展,以及清政府对外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中琉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清代的中琉关系进行概括阐述。  相似文献   

15.
凭借其悠久的航海历史以及独特的地理优势,福建在明代进入其造船航海大发展时期。福建作为中琉之间唯一被认可的官方往来通交口岸,在中琉间册封、朝贡等形式的外交特权的发挥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明朝对琉球赐舟、责令琉球使臣在闽修舟、造舟以及赐闽舟工等行为,对琉球的造船航海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同时。福建的造船航海技术也为琉球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两国之间交流往来的进一步加强也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王耀华副教授访日研究一年,其研究成果《琉球·中国音乐比较论》一书被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洋音乐学会会长岸边成雄博士誉为“惊异的成果。”该书作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的意义首先在于其研究课题上的新开拓。琉球诸岛东邻华厦与闽地交往频繁,文化受我国影响甚多。王著多方面地揭示了这种影响和中琉  相似文献   

17.
《琉球国志略》为清周煌所撰。该书内容涵盖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观念等诸多方面 ,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是研究明清中琉关系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政府一共八次遣使琉球册封新国王。清政府极其重视对琉球新国王的册封活动,从册封使的遴选、各级官府积极备办册封事务,到册封使往返琉球的情形,在中琉关系档案中均有记载,这些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册封体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9.
中琉关系史研究在中外关系史学中作为一门分支领域,还很年轻,经过中日两国学者的努力近来取得可观的成绩.本文围绕中琉历史档案的整理出版、使琉球录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史迹文物的发掘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几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20.
“琉歌”是用琉球传统方言表现的抒情性短诗,以8、8、8、6的4向体音节排列为主要格律,同时也是和着三弦音乐,用琉球方言演唱的短诗彤歌谣。琉歌是日本冲绳以及周边一些地区特有的乡土学形式,因而在整个日本学领域中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然而,有着大约500年发展历史的琉歌作为日本诗歌学家族中的一员,尤其是作为琉球诗歌学的主流形式之一,如今依然保持着其旺盛的生命力。本从琉歌的格律、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发展变迁等方面的特点着手,以实例进一步分析探讨。介绍这种特有的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