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莉 《新闻知识》2006,(7):74-75
近几年来,笔者深入生活,连续采写了一些有深度的稿件,深受读者的好评,并连连获奖。如《能源大省何以拉闸限电》获得2004年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悬河,如何叫人放得下》获得2002年第十一届全国市、区党报新闻一等奖、《布尔养产业何处去?》获2003年陕西省新闻奖二等奖。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是深入第一现场才能采写出新闻精品。这是笔者体会最深的一点。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求作者要深入第一现场进行调查,才有机会捕捉到读者关注的热点和读点新闻,就有可能采写出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三贴近”的稿件。以笔者采写《悬河…  相似文献   

2.
在2007年度黑龙江省新闻奖的评选中,黑龙江电视台选送的消息《两个喇叭起风波村民迷茫又奈何》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现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本届新闻奖的一等奖。回想这篇作品的创作过程,我们认为,主题的成功选择是这篇报道获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晓嵘 《新闻世界》2008,(11):50-51
2007年6月25目,受到上百万安徽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高考分数线公布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文科分数线比预期低了很多。与此同时,文科考生纷纷对自己的文综成绩比估分时大为减少产生疑惑。次日,《新安晚报》A5版稿件《文科分数线缘何大跳水》对这一看似平常却又反常的现象进行了报道。第三天,各大媒体出现“安徽文综分数线漏统”这一消息。在当年的安徽新闻奖评选中,凭借对重大事件的敏感和预见性,《文科分数线缘何大跳水》获得了安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30日,我冒着刺骨的寒风深入到白城万宝镇的一所村级小学采访一位凭借自己的智慧获得20万元奖金,并把钱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的女教师。回来后,我饱含深情地连夜赶写了一篇题为《获奖20万元的乡村女教师于晓波的故事》的通讯(原载《白城日报》2001年12月8日第一版),文章发表后,好评如潮。后来,这篇作品先后获得第11届吉林省好新闻一等奖、第16届中国地市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第3届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好新闻一等奖、第5届白城新闻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5.
范娟华 《新闻爱好者》2011,(12):127-127
2010年8月24日至9月9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连续推出了《“面”对河南》、《“面”向全国》、《“面”对挑战》、《“面”临机遇》大型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随后制作的《“面”对河南》大型网络专题,还荣获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在第27届(2012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江苏省2012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中,《泰州日报》刊发的通讯《巨大的鼓舞亲切的关怀——胡锦涛主席考察泰州侧记》均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6日,笔者采编制作的电视专题节目《拨亮生命的烛光——记朱智红和她的爱之家孤残儿童寄养点》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这部作品获得当年河南省新闻奖(广播电视部分)电视社教类专题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周奔  欧灿 《军事记者》2009,(8):44-44
5月中旬的一天,我们接到全国人大新闻奖评委、军报时事部孙继炼主任的电话通知:我们在去年3月4日《解放军报》“军人与法”专版上发表的稿件《构筑法律根基锻造雄师劲旅— 十届全国人大五年间军事法制建设回眸》,获得第19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冯越 《新闻知识》2000,(4):15-16
冯越1949年生,广东省阳江市人,1982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物理专业。1982年夏天到大连日报社工作。1993年被评为主任编辑职称。1988年获全国好新闻奖(言论《一个人真能承包一百个厂吗?》,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新闻奖(言论《另一种溃堤》,二等奖)。 当我得知,我写的言论《另一种溃堤》获得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之后,不由得回想起那场亲身经历的抗洪斗争,回想起在抗洪前线度过的日日夜夜。自己得以参加这场永垂史册的伟大斗争,感到特别荣幸,而这篇作品则是面对滔滔洪水追根求索的思想结晶。 一…  相似文献   

10.
吴煜 《现代传播》2002,(6):71-72
本文结合对获奖作品的分析 ,论述了电视连续报道信息整合的新理念及其可行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12,(12):4-5
编者按: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日前在北京揭晓,浙江省新闻界再创佳绩,荣获多个奖项。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朱仁华荣获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是浙江省报业系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13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7件(详见P8)。在2011年度的浙江新闻奖评选中,共有710件新闻作品获奖(详见浙江记协网http://www.zja.org.cn/)。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新闻报道工  相似文献   

12.
佘兰 《新闻三昧》2008,(5):36-38
笔者发表在峰峰矿工报上的通讯《李玉环和她的学生》曾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是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一个是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天职,也是一把利器,作为记者,我想用好它.然而在采访报道中,却也有力不从心时,也曾遇到一些憾事. 2009年3月初,不断有成都市民打进<华西都市报>热线,反映一些装修公司或建材老板霸占小区装修业务,威胁和恐吓其他的装修公司甚至装修新房的业主,并时有伤人事件发生,引起大量业主的强烈不满,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随后,受报社指派,我对此展开了半个多月的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4.
唐剑 《新闻传播》2007,(12):39-40
2000年7月4日,我采写的消息《宁减利税百万要留蓝天一片(引题)灰山港镇12位人大代表封杀84股黑烟(主题)》在益阳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不几天,《经济日报》和《人民代表报》等也在重要位置刊发。此稿荣获当年度益阳新闻奖、“三湘环保世纪行”、湖南省地市报、湖南省好新闻4个一等奖。回顾总结那件带“刺”的《黑烟》稿,引发我对新形势下党报新闻工作者形象与素质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写的通讯作品《一次漂亮的交锋》(发表于2006·09·14《邯郸日报》)是对邯郸广源金米兰鞋业有限公司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并最终获胜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全景式报道。这一新闻事件从缘起到最终官司获胜,时间跨度达一年有余,无论从哪方面讲,其影响都十分深远的。由于题材重大、脉络清晰,此文荣获了第21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回顾这篇稿件的采写过程,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对重大新闻题材,一定要耐住性子,沉下心来把它做成精品。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区县)奖"评奖会议,由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组织专家组,于2012年3月上旬在闵行广播电视台举办。此奖项从2002年开始评选,至今已达十一届。总体看,获奖作品质量逐年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7.
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报道的一种,素以"角度难把握,尺度难拿捏,深度难达到"著称,一旦有欠妥之处就会被抓住小辫子,就可能"摊上大事"。正因如此,面对批评报道题材,往往"记者遇之挠头,媒体避之不及"。然而,无论到何时,针砭时弊、铁肩担道义都是媒体和记者难以推卸的社会责任。遇到社会负面问题、丑恶现象不勇于揭露和曝光,不积极表达公众意愿,不仅放纵了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陈力丹教授说,还有一种情况,事实可能发生在很久的过去,却是刚刚被人们发现,即“最新发现”,也有新闻价值,值得报道。事实上。很多“最新发现”已成为媒体报道的上好题材,有的还因其独特的新闻维度引起极大反响。第2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91年前的今天,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在重庆诞生》(以下简称《在重庆诞生》),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9.
《麋鹿回归大丰30年拥三项世界之最》获得第二十届江苏新闻奖,系唯一一篇获奖的报纸类消息,为了这一新闻,记者耐心守候5年,直到最佳新闻由头出现。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0):52-53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7年11月23日一版上的消息《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一文,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佳作。它的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舆论导向正确。消息反映的是黑龙江省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事故责任人却一直未被处理这一重大事件。报道突显了一位政府高官为百姓立言,伸张正义。报道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