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中部崛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但中部崛起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同时还包含文化教育问题.中部崛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即把劳动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问题.安徽是个农业大省,6500万人口,将近5000万农民,农业人口众多.从全省范围看,人口的素质、人口的质量不高.人口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制约因素.合肥以及安徽虽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但农村义务教育却是薄弱环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的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将难以给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经济腾飞失去持续发展的后劲.以下笔者将从合肥市辖三县初中生辍学问题谈谈其对地区奋力崛起的制约及其破解.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中部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和总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对安徽省各县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此排序比较和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制约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据此提出突破中部地区农民增收制约困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农业的崛起与农村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是"三农"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中部崛起必须把农业崛起作为首要价值目标;中部地区人口众多,而且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这一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只有把巨大的人口负担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部农业的崛起;中部农业崛起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农民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农村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4,(6):133-137
河南作为农业、经济和人口大省,既有率先在中部实现崛起的诸多有利条件,又有许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营造中原城市群、抓好“三农“问题、加强与区外联系等手段,实现中原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为安徽省民营体育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安徽省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仍受到制约。政府应当从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优化安徽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民营体育经济也要抢抓机遇,关注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吸纳,加强本地体育资源和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农民科学技术及文化素质低下多年来一直是影响、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但无论是哪一种途径,均需要农民自身的参与、配合与支持。亿万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将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7.
继今年2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后,中央政治局又于3月27日召开主题相同的会议。这表明,中部地区崛起已越来越得到全国的瞩目,中部崛起的具体政策正在加紧制定中。中部地区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个省。国土总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多人。这里有区位、资源、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现状解析 安徽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劳动力输出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农民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当前,劳务经济已成为安徽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据省农调队资料,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中有些问题,按目前的认识水平,是无法解决的;有的问题,受条件限制,很难解决。但农村资源低效利用,县乡政权人员膨胀、机构臃肿,农村金融市场,社会保障,农民进城等问题,必须解决,而且又非解决不可。破解的方法只有从打破“小农经济基础”开始,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人口向城市转移,同时进行,农村的繁荣不是没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经济赶超的发展模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安徽远远落后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作为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优越的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如何在“中部崛起”政策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安徽人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无穷的力量,给安徽经济发展注入燃料,推动经济腾飞。为此目的探讨了有关资本市场的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资本市场将有市场需求、预期收益大、有潜力的安徽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一是在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进而带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一个国家、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全面转型和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宏观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本文在综合分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的一些建议,促使河南省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口强省,使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重要的区别在于以科学技术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替代,使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转变.其中转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我国是农业大国,是拥有8亿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问题长期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因此,开展国外农民教育研究,尤其是研究世界发达国家的农民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是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1.3亩)的农业大省。安徽农村奔小康,单靠传统农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在于从两条渠道上开发:一是在农业内部,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二是发展农村工业和其他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这是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把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从“黄土地”上转移出来,优化配置到各产业,严峻的问题是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农民解脱小农经济束缚,实现小康目标,向农业现代化进军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15年来,安徽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自1990年以来,全省共扫除文盲164万人,青壮年文盲率由1990年的19.5%下降到现  相似文献   

14.
近代安徽人口问题相当严重,不仅人口数量多,而且人口素质低下。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互相影响。近代安徽人口素质极大地制约着安徽经济的发展。解决人口问题,要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但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改革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薄弱、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等因素制约着中部的崛起。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培育创新优势,扬长避短,推进集群化,加强合作,实现整体崛起。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人差距的必要条件.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从西欧和美国经验看来,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将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现江西中部崛起与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的文化素质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人口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十一五”是江西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时期,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对促进江西在中部崛起意义非常重大。一、江西人口文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06,(1)
长镜头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在全省810万少先队员中,农村少先队员占绝大多数。经验谈以“建组织、建阵地、有队伍、有活动”为目标,夯实农村少先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农民科学技术及文化素质低下多年来一直是影响、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但无论是哪一种途径,均需要农民自身的参与、配合与支持.亿万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将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中部崛起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安徽奋力崛起是全省人民的迫切愿望。在安徽崛起的战略行动中,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应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重要,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它薄弱,基层的同志频颇呼吁它的“生存”问题。如此身负重任,蹒跚而行的教育.怎能追赶经济腾飞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