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生命与个体幸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1):26-32
关涉生命幸福是知识教育的应然追求,当前知识教育改革虽已取得诸多成就,但在关注个体生命幸福上还存在差距。教育对"知识"的误读,会导致对生命的扭曲,进而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幸。"知识幸福观"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物性、功利和威权知识教育机制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知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本真"的知识教育必然是回归生命本性、以个体生命幸福为旨趣的教育。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幸福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得到完满解决,面对知识,只有恰当地、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才能准确地把握实践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2.
知识学习是个体生命的重要历程,它基于自然的生命,在现实的生命之中,追求生命质量的完善.正因为如此,知识教育成为一项直面个体生命,并以提升个体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必然选择的终极的价值目的,也是人这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对幸福的解理和对人生命的理解实际上是同一问题.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同样也关注对生命的理解,因而幸福教育是教育的应用之义.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在对幸福做出生命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的“幸福”旨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所在。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往往被"功利化"、"工具化"和"技术化",成为实现效率、数量和速度等"工业化理想"的工具,成为传授知识、讲求功用的"技术"之学。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说是对个体幸福的背离。因此,教育需向"幸福"还原,回归个体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知识教育的原点。以关怀生命为基本旨归,就是要发挥知识教育的生命特质,建立起适宜个体生命提升的知识教育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教育得到解决,无论是激发个体的生命意识,还是构建个体的生命形态,知识教育都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生活与个体的幸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的终极意义在于幸福,幸福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体验,幸福的体验受生命本能的支配,更受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育是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学校的教育生活是个体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生活的终极意义必然在于个体的幸福,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生活自身须是充满生命活力、崇尚自由、富于理想和德性的生活,同时它又须是教会人们如何通过有德性的生活,走向拥有生命活力和精神自由的幸福生活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终极意义在于幸福,幸福是个体生命的一种体验,幸福的体验受生命本能的支配,更受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教育是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学校的教育生活是个体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生活的终极意义必然在于个体的幸福,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生活自身须是充满生命活力、崇尚自由、富于理想和德性的生活,同时它又须是教会人们如何通过有德性的生活,走向拥有生命活力和精神自由的幸福生活的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8.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对"职业"和"职业能力"的误读,出现了培养目标功利化、课程内容工具化、教学过程还原化的倾向,导致了职业能力培养对幸福的疏远。本文提出"职业幸福观",探讨职业知识的习得、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与个体幸福的内在关系,探讨知识的本质和技能技术的价值,思考职业人培养的方式方法与职业教育的终极导向,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成为创造和成就学生个体幸福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随着利益的调整和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人们在多元价值理念的判断与取舍中,迷失了生命价值,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社会的冲击,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应具有的自由、价值和差异."大一统"的道德约束和规训化教育使人精神贫瘠,甚至选择了对生命"自我"的放弃.教师教育应该重视生命化教育,应该帮助个体成全健全的生命,使个体发展的可能转化为现实;使个体有尊严地活着,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成就个体最大的幸福感,使生命在润泽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近代幸福观较为科学地阐述了感性物欲幸福、理性道德幸福以及个体幸福、群体幸福之间的关系;在影响幸福的诸因素中突出了公共社会领域制度的作用;并突破了传统以德求福观念的束缚,强调追求幸福手段的多样化,尤其关注了个体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针对大学生关于幸福理解的误区,借鉴其有益的观点和有效的做法,对我们打开大学生幸福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谓知识?"在学校中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媒介,是学校场域中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核心要素,本身具有独特的特征。"①在知识教育过程中,会涉及下属三种关系"知识与能力智力的关系,表现为知识在个体身上的转化;二是个体经验和人类公共知识的关系,表现为‘类’的知识与个人知识的相互转化;三是书本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这既与个人经验和公共知识的关系有关,又有所不同,较之于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相互转化有了提升,关涉到人的生活世界层面。"②对于教育中的个体来说,知识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还包括知识的转化和实践,不论从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还是从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出发,这三个方面无疑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具有个体属性,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生成过程千差万别,然而,在我们的知识教育中,“知识”常常是外在于个体的,普遍的,客观的,价值无涉的,知识的丰富内涵及其个体属性不显。为此,在知识教育中,应对知识的个体属性重新给以定位,凸显知识的境域性、默会性和价值关涉,正确认识“掌握知识”,关注知识的个体生成,实现知识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论关涉个体幸福的教育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对于现实幸福的追寻和幸福的终极目的性决定了教育对个体幸福的关涉.教育不能背离"幸福"这一价值旨归.然而,当今的种种教育实践行为,即使不是在故意漠视个体幸福,也往往深陷于有悖个体幸福的重重矛盾之中.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是对"人"的扭曲,它扭曲了受教育者本身,也扭曲了教育者.因此,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向学生的幸福还原,也要向教师的幸福还原.  相似文献   

14.
赵子维 《文教资料》2010,(15):110-111
当前我们对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应深入到教育,对于使知识向个体发展的转化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学生.使他们充分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并通过对话实现不同形态知识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知识对个体生命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喻穹  刘博 《函授教育》2003,7(5):93-96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当前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错误倾向,使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幸福生活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养成积极的幸福品质,发展良好的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8.
李宝山 《语文天地》2010,(12):58-59
语文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学科.人文的本质也就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执著阐述,对生命状态的记录。这使得语文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充满了生命哲学的韵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语文教育已经超出了“知识教育”的范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的实然诊断:生命价值的缺失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知识教学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缺乏沟通与交流。知识成为教师单向灌输和孤独倾诉的对象,其结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缺乏灵性和生气。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中,生命价值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知识的功利化知识的功利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应试需要代替发展需要和生存目的代替幸福目的。1.应试需要代替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幸福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教育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教育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幸福教育通过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和增强个体的幸福能力等实施策略,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个人幸福,并使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