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丹  卢新祁 《小学自然教学》2013,(1):F0003-F0003
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2012年江苏省小学科学优秀课评比活动”在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董林伟,常州市教研室副主任潘小福,新北区教研室主任万荣庆,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清潭第二小学叶舟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一课。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把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密切编辑部与中学的联系,本刊编委第29次“走进课堂”,于2022年9月22日赴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观课议课.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是江苏省一所四星级高中,位于经济繁荣、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市的中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25年的“芳晖女中”,1968年更名为“常州市第六中学”,1995年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慷慨捐助,改名为“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2年改名为“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九十多年风雨洗礼,培育了常州田中“立志、笃诚、勤奋、有恒”的优良校风,“严谨、创新、爱生、善导”的踏实教风和“好学、质疑、求精、争先”的勤奋学风.九十多年的丰厚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人才立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思路.近年来,常州田中焕发出更强盛的生命活力,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中央教科所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江苏省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当今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正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读书学习是职工提升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根据全总、省总工会的要求,常州市以“职工书屋”建设为载体,努力将“职工书屋”打造为职工学习成才平台,为加快常州市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作家可以有“代表作”,教师也应该有“代表课”。教师“代表课”代表自己鲜明的风格特长与最好的教学水平,而这种境界的实现,需要教学研究的“工匠精神”。笔者从创新性设计、关键性指导、精致性打造、导向性提炼的角度,结构性阐述了“代表课”的“工匠式”淬炼的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然而,我们似乎总习惯把语文的积累简单地理解为每天一节课的数学相加。于是乎,每天的那节课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分量”都显得那么重,“期望值”都显得那么高,这节课自然就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期望和等待。对于学生来说,所谓课前预习就常常流于形式,而更多地体现为“期待”,即期待在课堂上收获尽量多的“东西”,因为这节课是当天语文学习的“全部时间”;对于老师来说,除了课前为明天那节课所作的精心准备,也体现为一种期待,即期待着要把尽量多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因为这节课是当天…  相似文献   

7.
黄河  姚敏 《培训与研究》2003,20(6):107-108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效果面临着比其他课程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笔认为,创造教学体系,以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依据,加强“修养课”引导力;把握教学点,以点带面,增强“修养课”的说服力,是提高“修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校经常组织一些讲故事、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并且都有时间限制。恰好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Flash动画制作的技巧”。笔者在“信息技术”课上,讲授了一节“制作倒计时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两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现已把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作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在把“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看待所面临的几个问题。一、在思想认识问题上,必须弄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必要性顺利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必须首先让人们在思想上弄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必要性。第一,高度重视“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职“思政课”新课程教学方案将普遍实施。在新的平台上,如何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有待进一步探索。本考阐孝了高职“思政课”要突出高职的特点,提出了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论述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政治理论教学如何整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简约与精约内涵:简约就是用简单的创意设计手法表达最本质最理念的艺术效果,精约是更讲究、更直接、更彻底的"简约"设计;剖析了二者共性与特性:简约与精约都是形式的现代化和简洁化,强调功能工艺的精致和效果的完美,将空间美感与神韵真实的存在于环境的自然、人性的真实之中;探讨了二者在实际中应用:简约力求以简单的方法,精当的建筑元素来获得建筑的力量,力量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约则提倡文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重。  相似文献   

20.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