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席位走进团党委会议室和机关部(处)的会议室,你会看到会议桌上特殊的标牌:报道员席。在会议室设立“报道员席”,已经是坚持3年的事情了。前些年,团领导机关在分析如何提高稿件质量时感到,领导机关举行会议要尽量吸收报道员旁听,让他们及时学习上级精神,了解部队总体情况,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善于从全局采写新闻的能力。于是,在党委会议室和机关各部门会议室设立了报道员席。特殊学员“张文贞”──“到”;“贾同玉”──“到”……这是兼职新闻干事。小傅在团新闻报道培训班上点政委、副团长的名字。当在座的地方新闻…  相似文献   

2.
“1991年至今,连续7年有报道员被提升为干部,3名战士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4名新闻干事被上级机关批走,门名报道员退伍后被地方新闻单位聘为编辑记者……”只要一提起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新闻同行们无不羡慕地说:“那里人才辈出,真是块‘风水宝地”’!该旅的报道人员却深情地说:“其实是我们有个关心支持新闻报道工作的万主任。”搭台唱戏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万主任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报道队伍。从当宣传科长、旅政治部副主任到主任,万会标始终没有放松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使该旅始终保持着一支稳定…  相似文献   

3.
朱颂扬 《军事记者》2008,(11):68-68
初识你,是在我任连队报道员的那一年。由于我平时比较喜欢写写画画,又有几篇小稿子在部队的“猎豹之声”广播上被广播,于是我被指定为连队的新闻报道员。然而,由于缺乏新闻理论知识,自己辛苦熬夜写出来的50多篇稿子,全都石沉大海,连一篇火柴盒也没在报纸上出现。我的写作激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甚至不想当报道员了。  相似文献   

4.
谢诲涛同志,你是《新闻爱好者》的一位老读者,几年来,和本刊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987年你参军到陕西后,仍然订阅着她。本刊为有你这样热爱新闻报道的读者而深感欣慰。从来信中得知,你被调任专职报道员.从业余新闻写作,到专职报道员,这是一个重要转折。显然,你必须从思想上、作风上和工作上都来个大的转变,大的提高,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你决心抓紧时间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当一个合格的报道员.这  相似文献   

5.
当一张报纸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你也许对其中某条消息感兴趣,殊不知这也许是一位刚出道不久的报道员或通讯员的“杰作”呢。当你合报品味这条新闻的价值时,也许还没看清作者姓甚名谁呢。殊不知这一条条不起眼的小稿,凝聚着多少报道员的苦辣酸甜!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组来自部队基层很适员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苦在其中万事开头难,搞过新闻报道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对于刚刚走上新闻报道之路的报道员,他们的感受更深。报道员贾伟东,是刚刚从新兵连调到报道组不到5个月的“新手”。在新兵连里,他经常写写散文、诗…  相似文献   

6.
驻扎在远离城市的山沟沟里的南京军区某旅,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却从1995年起连年被省军区、南京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要问这是啥缘故?知情人会翘起大拇指说:这和政治部主任钟国禅关心培养报道人才的努力分不开。孟视报过精心培养报道入才在钟主任的书房里,有三本厚厚的新闻作品剪贴集。这些作品记录着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报道员起步,经过部队多年的摔打,直至走上领导岗位的足迹。他当过报道员,知道报道工作的重要和艰辛,所以特别重视报道人才的培养。1995年初,钟主任上任伊始,就在旅原有报道组的基础上,重新挑选一…  相似文献   

7.
我的班长余书福退伍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已成为一家报社的编辑,战友们对他今天取得的成绩投去赞赏的目光。余班长退伍后凭着在部队发表的三大本作品剪报本被海南《商旅报》聘为记者,后又被《海南特区报》聘为体育版编辑。在一次师里组织的新闻骨干培训班上,余班长作为特邀佳宾被请回部队给大家上课,许多战友向他请教:“余班长,你从基层报道员走到今天报社编辑的位置,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他笑着回答:“写新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关键是要热爱。”大家进一步打探:“如果想要达到你现在的写作水平,到底要热爱到什么程度?”他回答说:“一尺深!”…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武警总部政治部正式批准8660部队后勤部业余报道员梁新亮破格提升为正连职警官,并授予上尉警衔。至此,这位在基层辛勤耕耘了13年的业余报道员,在新闻战线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1983年11月,梁新亮从山西晋城县应征入伍,来到了天山深处的橄榄绿警营。三个月紧张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连队经考查,推选他当了一名业余报道员,并先后送他到师团参加报道员培训,不久,他就在新疆电台。《伊犁日报》等报纸电台见了搞,从此,“警营小记者”的雅号便在战友中传开了。鉴于他新闻工作的表现;1989年1月由战士改为志愿兵。十…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报刊、杂志订阅工作抓得较好、年年被上级评为“育才先进单位”、“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驻川某部 ,长期坚持把为基层订阅的报刊作为部队官兵成才的帮手。《新闻界》系新闻理论研讨、实践经验介绍的综合性权威期刊 ,深受部队官兵喜欢 ,特别是该部业余报道员和新闻爱好者更是爱不释手。该部在培养报道员工作中已连续7年将《新闻界》作为培训报道员的第一手教材 ,先后培养出96名战士报道员 ,其中5人提干、32人选改为士官、17人退伍后被地方新闻单位接收为记者、编辑。近日 ,该部在1999年新闻工作总结大会上再次将10张…  相似文献   

10.
有位名记者说过,好新闻是脚板底下跑出来的。兰州军区某团战士解开平就是这样一个为追求好稿而不怕吃苦的报道员。在连队就喜欢新闻的解开平,1996年5月在《人民军队》报上发表了一个豆腐块后,有幸被团新闻干事看准把他调到政治处当报道员。到报道组后,小解为不负领导的厚望,一心想早出成绩。便整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停地写,几乎一天写一篇,结果三个月过去了,寄出去的稿子,竟然在报纸上一个字也没见到。他失望了,认为自己不是搞新闻的料。新闻干事看出小解的心思后,便指着他那些没刊用的稿件底稿语重心长地说:“不是你文字基…  相似文献   

11.
王文毅这个名字,我1987年入伍后就在军队报刊上经常见到。后来我到团里当报道员,还常听到团里新闻干事介绍他怎样刻苦努力,从营连业余报道员开始在新闻前沿摔打磨练、捕捉新闻的故事。从那时起,我就对他存有几分敬佩。真正接触并了解他,是我1994年调到师报道组当摄影报道员以后。近三年来,我耳闻目睹他为人正直诚实,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新闻报道上的最大特点是:作风扎实,深入基层抓“活鱼”,善于到第一线捕捉新闻。深入一线感受生活1995年12月初,我们师接到上级赋予的任务,参加京九广光缆施工。我随师指挥部先来到现场,几天…  相似文献   

12.
都说你这人很怪,家里的报纸已堆成了山就是不卖。可他们未必知道你是当地的“剪报迷”。1970年,有着剪报爱好的你参军到了山东省莱阳市人武部兼任新闻干事,你也曾铺上稿纸操起笔杆,在军队和地方报刊上发表过自己采写的佳作。你说你没有学过新闻写作,只是凭在读报、剪报中学会了一些新闻写作的方法。从此,你坚持以“剪报”为主、“自写”为辅的原则,耕耘在新闻战线上。你为了从报纸上学习新闻写作,20多年来,自费订阅各种报刊花费达5000多元。为了搜集素材,一有空你就到报刊发售点、书店翻阅资料,在你家的写字台上、床和沙发上,堆…  相似文献   

13.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驻豫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汉发是位“老宣传”,但却甘心情愿为报道员们当“助手”,成了助人成材的“六大员”。 “信息员”徐主任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及时通报给报道员。仅去年一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就从徐主任那里得到了86条信息,其中有76条信息形成稿件后在报上发表。 “读报员”徐主任在多年关心扶持报道员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凡是《解放军报》上刊发反映部队基层的头条新闻.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报道员们读一遍,帮助报道员分析稿件,增强新闻敏感性。 “资料员”有一次,新闻干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87年五月20日从新兵连直接调入政治处搞新闻已有10个年头了,发表稿件有500余篇。上至《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下至驻地市县报纸电台,都用过我的稿子。唯独《解放军报》──我心中的大报没用过我一个字。作为一名军人,一位部队报道员,没能在自己每天阅读的报纸上稿,使我遭受了好多尴尬好多难堪。同事问:“小魏,今年在军报上见了几篇文章。”领导说:“凡是在军报上发表稿件的,记王等功一次。”就这样几句话,足以让~个有自尊心的报道员彻夜难眠(这并非为了荣誉。其实,新闻已给我带来了四枚三等功章)。说到写稿,我在中学…  相似文献   

16.
三十出头,不高微胖,怎么看都像一位庄稼汉的他,却是一位远近有名的“笔杆子”。打开他珍藏的剪报本就会清楚地看到,里面既有5000字的工作通讯,又有二三百字的“豆腐块”、“萝卜条”;既有发表在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言论又有发表在刊物上的杂谈、侧记。这个新闻战线上的多面手,就是沈阳军区二0六医院政治处宣传干事石权山。俗话说:“蚕只有吃饱了桑叶,方能吐出闪光的丝来。”一个报道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新闻写作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1989年,从小喜欢写作的石权山,凭着在家时发表过的几篇散文,新兵刚下连就被政治处…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媒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各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吸引读者,一张报纸要把一定数量的读者吸引到自己身边,非得有不同凡响的独特之处不可。要么,你的报道是独家的;要么,你的报道形式别出新裁;要么,你的报道比别人更权威、更深刻……否则,就会变成自己办报自己看,既起不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更达不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光明日报“今日话题”专栏之所以在1995年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原因就在于她“特”、“新”、“快”、“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4年5目,“今日话题”在光明日报上一亮相,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很多读者从千里之外打  相似文献   

18.
张清华 《军事记者》2005,(10):67-67
刘是何,1995年12月从陕西入伍,新疆阿勒泰军分区报道员,2002年就被新疆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报道骨干、“学习标兵”,2003年和2004年被兰州军区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连续3年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读报,可读报的效果、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看书看皮,读报读题”的“浏览式”;有“一杯清茶一颗烟,一张报纸瞄半天”的“消遣式”;有一报在手,只找自己“大作”的“希望式”,等等。对于一般读者的读报,此处不加评判。笔者是办报的,单谈谈通讯报道员的读报。有经验的通讯报道员,翻开报纸,除了从中获取信息外,还会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上进行研究。这篇稿子为啥上了头条?  相似文献   

20.
提几点建议     
去年10月份,我部组织报道员进行了一次“你最喜爱的新闻刊物”评选活动,《新闻记者》被评为报道员最喜爱的新闻刊物之一。正因为如此,在1989年报刊涨价,政工费紧张的情况下,我部还是为每个报道员订了一份《新闻记者》。我和报道员们都喜欢贵刊,所以才提几点建议: 一,发行要及时。在我订的十多种新闻刊物中,《新闻记者》每期都是最后一个收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