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书馆采编工作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编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采编工作需要创新。从转变采访服务模式、深化采编工作、建立科学的馆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闻导刊》2009,(4):14-14
新闻数据库是全新的多媒体采编数据库平台,它不仅包括已传播的新闻成品构成的史料型数据资源,还包括待发和待编的新闻数据资源,报社所有新闻资源都要放在一个采编数据大平台上整合和共享,其形态应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谓待编稿库就是新闻素材库,一个报社或报业集团内所有报刊的记者采写的稿子,按不同类别,分别存人待编稿库。这样就形成一个大编辑部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半年新增4800万;宽带网民数达1.63亿人;手机网民数5040万人……另一项统计数据说明,超过30%的用户经常看电子书,但他们当中多数人对当前的数字内容和服务还不够满意。用户习惯在改变,数字出版市场在成长;作为内容提供者之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国会图书馆重新设计了资源的采编环节,旨在显著提高资源采编整个过程的处理时间并增强资源的物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4亿手机用户中,在过去半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是5040万人,即网民中的24%、手机用户中的12.6%是手机网民。手机网民的地区差异较大,广州手机网民数目最多,43.4%的人半年内通过手机上过网,目前手机网民数已达到1452万人。江苏、浙江和福建的手机上网人数处于第二梯队,是手机上网网民数相对较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报业集团资源整合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为民  薛洪 《新闻界》2003,(3):26-30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报业集团化,其实质可以理解为报业新闻资源和报业经营资源的一次战略性资源整合,其目的要达到提升报业集团整体形象,促进报业由过去的事业单位向现代传媒企业转变,由现在的报业较为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国际传媒业那种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转变的结果就是对现行的报业采编和报业经营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报业经营机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可以大大节约报纸的采编、发行和广告成本,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均创造的利润,最大限度的发挥报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作用,报业的经营者也可以从传统…  相似文献   

7.
传媒数字     
中国:网民总数超两亿人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宽带网民数为1.63亿人,手机网民数为5040万人。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居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宽带网民数1.63亿人,网民数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基于互联网进行的文化内容的传播逐渐被大众接受;从事信息提供的网站已近20万家,平均日更新网页以百万个的数量级递增。同时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有79%的出版社拥有自己的网站,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合作采编的必要性、策略性和模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华  刘惠 《新闻前哨》2006,(8):32-32
“汉江网”6月8日正式移交,由襄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襄樊日报社承办。整合后的“汉江网”,将充分利用襄樊日报、襄樊晚报现有的采编力量和新闻资源优势,办成一个容量大、品位高、网民参与性强的区域性新闻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11.
对文献资源建设中采编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编人员个人素质的差异性、部门设置造成工作流程不畅、图书外包局限性、图书CIP数据的不准确及馆情独特性等方面来探析采编工作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提出相关的策略及改进方法.并以实例来论证馆藏评价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清 《网络传播》2008,(5):24-25
福建是互联网业较发达地区,多项发展指标居全国前列。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去年底,福建互联网站73754个,居全国第6位;域名总数82.7万个,居全国第4位;全省网民86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3%,网民数和普及率均居全国第6位,4个福建人中有一个网民。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重心转移与加工业务外包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重心转移和加工业务外包,有助于提高文献建设质量、采编工作效率,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是市场机制下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必然趋势。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图书馆行业已形成了图书加工业务由中盘商外包的社会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采访工作,拓展采编工作业务内容,将成为采编部门今后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介的核心竞争,即采编资源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充分反映在采编资源的优劣上。我国新闻媒介的市场竞争虽日趋激烈,但核心竞争仍处于低水平层次。如不解决,后果严重。以报纸为例:  相似文献   

15.
从馆藏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活体图书馆(Living Library)”为例,指出图书馆活体资源具有互动性、不可复制性、开放性、互荐性;梳理活体资源采编中读者分析、招募及征集、筛选、编目等流程,分析活体资源共享的前提是实现“书目”数据资源共享,进而剖析活体资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读者信息权等权利;并介绍了统计分析法和读者评价法两种活体资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传媒数字     
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仅2008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就净增4300万人,达到了2.53亿,一举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居于世界第一位。这标志着我国已步入互联网大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数字化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数字化图书的热潮、信息技术的变化冲击着图书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规模数字化图书的概况,从收藏地位与馆藏结构、资源购置经费与获取方式、采编人员及工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大规模数字化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探讨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新闻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竞争进入了“白热化”,但新闻资源浪费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这种浪费现象指的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不能及时,充分利用新闻素材,多层面、多角度挖掘,突出新闻价值,或在传播过程中,采编人员不能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多种有效途径,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从而造成新闻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金震茅 《传媒观察》2005,(10):51-5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道,到2005年4月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网民数突破1亿,这就意味着每13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与网络亲密接触。在我国不仅上网人数多,而且上网浏览新闻的人数也是与日俱增,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信息的网民比例从前几年的70%多一点,达到了目前的84.38%左右。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七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内地上网用户总数1.11亿。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网民普及率达到8.5%,其中宽带上网网民数为6430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2150万人,增长率为50.2%。而拨号上网网民人数、专线上网网民人数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带上网计算机数首次超拨号计算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