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入味     
阅读,读出意味才好。如何入味,要靠老师讲。讲,一些语文老师都表示不好意思谈及,因为"讲"很多时候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殊不知,人人又都在讲。有教师在,  相似文献   

2.
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无论是作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作为职业技能的指导者、咨询者,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一、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语音不标准,南腔北调。2.音量不够,声音含糊不清。3.语速不当,不能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调控快慢。4.语调无变化,呆板机械。5.语言缺乏逻辑性、严密性。于是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上面讲得索然无味,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一脸茫然。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的欠缺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二、教学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普类文章的教学,许多教师会走进这样两大误区:第一,在课堂中大讲特讲科学发展的知识,不走进课文,不进行语言训练,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这样的课堂就遮挡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是"读文",而不是"科普"。第二,有的老师认为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就得讲说明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文本叙述简洁的语言,就被直接得只剩下"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语言与神话》中指出:语言与神话同属一母所生,原初的语言和神话一样,都是一种隐喻思维,都具有先于逻辑的以情感为基质的原初表现功能。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激情中深信不疑地看见了“夜和/失明的野蘑/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教师却用冷静而平庸的口吻说这是“拟人”手法,把现实世界的生活规律和科学研究中的纯粹逻辑等抽象思维规律等同于文本自身的规律,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原初诗性本质。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学生授课,并不能因为觉得这些知识是对他们有益的,就可以认为讲得枯燥些,他们也应该认真听下去。如果他们觉得授课老师讲得没什么吸引力,恐怕很多学生即使还在那里端坐,但早就神游四海去了,那授课老师的苦心,也就付诸东流。所以,讲课,恐怕也要考虑一下"收视率"或"收听率"。讲课和说书的内容虽然不同,但说书的语言还是值得教师去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魅力     
王剑 《教书育人》2001,(21):39-39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教师是一门以讲课为主要工作的职业。讲课,首先就要用语言去讲。同样一门课,有的教师可以讲得眉飞色舞、妙趣横生,而有的教师却讲得晦涩干巴、毫无生气。这很可能就是语言能力方面的差距了。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语言能力乃至语言魅力呢?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标准明白、清晰流畅。也就是说,要尽量讲普通话,不要说地方腔;要尽量做到口齿清楚、流利,而不要结结巴巴、字句含混。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教师语言魅力的坚实基础。其次,教师的语言应抑扬顿挫、生动多变。就是说,应该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老是一个腔调,像和…  相似文献   

7.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教师如果上课"语无伦次,口齿不清",学生就会学得愁眉苦脸,昏昏欲睡,影响课堂效率.反之,如果教师讲起来形象生动,把人物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学生自然听得津津有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无形之中对学生有示范的作用.学生会模仿老师读课文,模仿老师说句子,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文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学习材料,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捕捉语言训练点,积极引导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领悟语言的表达特色,感受语言的秘妙,让学生得意、得能、得法。  相似文献   

9.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凡学生都喜欢与有魅力的老师去亲近,聆听教诲,模其举手投足,学其一声一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生动形象、充满诗意的教学语言,永远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教师的魅力到底从何而来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的故事教学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有效载体。通过优化组织策略,故事文本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可以从文本处理、故事演绎、人生启示等方面入手,最大化地发挥故事的价值。一、处理文本语言故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述与幼儿的理解,在教师讲述过程中,幼儿的倾听是其理解故事、学习文本语言不可或缺的途径。因此,教师对文本语言的处理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效果。1.讲述时对文本的处理。在故事教学中,我认为首次讲述应是完整讲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语文课——《狼和小羊》,教师普通话纯正,语调抑扬顿挫,体态语言恰到好处,很容易就把学生及听课老师带人文本所描绘的境界中。老师讲得生动,学生听得认真,课堂进入高潮。狼的凶、狠,学生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而小羊的紧张、委屈又据理力争,由于学生年龄小表达出来有困难。老师指名几个学生朗读,结果都不理想。学生渐渐失去了信心,举手人数越来越少。教师此时也有些着急,无奈之下开始范读。由于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教师范读的效果大打折扣,课堂立刻走人低谷期。此时,笔者在听课记录上写下:教师范读应适时。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上课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所以,在学校里,一般也把上课称为讲课。讲课的效果有好坏之分,这一点众所周知。可是,上课时老师应当讲多少才合适,"讲"的多少对教学效果有什么影响,这类问题恐怕多数教师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某位学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介绍她在英国大学教书的经历,其中谈及英国学生常常会嫌教师讲得太多。相比之下,在我们的学校里老师则生怕自己讲得太少。不但上课大讲特讲,下课了有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小主持人:老师,同学到齐了,我们开始讲课吧?主讲老师:好的。这一次,我想着重讲一讲写作文如何灵活自如地运用好语言,如何把话说好,说得通顺流畅,说得让别人爱听。在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里,每一单元都有"写作·口头交际"这样的练  相似文献   

14.
1历史教学语言在笔者的调查中,学生喜欢历史的原因是"教师讲得生动""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穿插历史故事""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解读深刻"。如果教师的语言混乱,没有逻辑顺序,缺乏立体感,学生  相似文献   

15.
陈允来 《成才之路》2013,(26):87-8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内容"与"形式"的争论已经逐渐走向清晰化和明朗化。传统教学中往往过多关注文本的内容价值,很多教师能够驾轻就熟,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其教学效益却始终难以提高;而当下教学中,则给予文本的语言形式更多的关照,试图在文本内容的包裹下理清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最理想的文本内容。一、在捕捉文本作者个性语言中触摸语言质感每位文本的创作者都拥有着不同的生命经历,他们遭遇和过往注定了他们自身在文本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以唐代诗人为例,白居易写诗常常读给自家的奶娘听,直到奶娘  相似文献   

16.
赵盟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61-162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语言和课堂提问的实施。如果把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这两个方面设计得巧妙而又自然有效,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就会随着老师指引的方向而活动。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问题,讲授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有系统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要想体验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情感,只有牢牢抓住文章的语言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离不开"咬文嚼字"。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好来,这就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把字词的意思放在具体语境中。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怎样得"意"又得"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找准切入口。要解读文本,就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思路,找准切入口,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兴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现在一些学生对政治课有一种逆反心理,缺乏热情。因此,要使现在的中学生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对老师讲的理论能够“洗耳恭听”,教师就必须花力气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注重讲课的艺术性,使每堂课都能讲得生动活泼。因为语言是教学中最有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教师恰当的用语和清晰的表达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历史教师传授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讲得生动,可以唤起学生想象;讲得含蓄,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讲得有条理,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讲得精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嫦娥奔月》一文,可以引导学生以讲故事方式对文本进行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小标题、关键词、环境和想象等环节,让学生进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这样才能将故事讲得精彩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