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古生的原意,在白语中是放生的意思。我在村旁洱海边的游道上行走,看见一块木牌上有"放生路"三字,便知道这一片水域,就是古往今来最适合放生的地方了。放生是一种佛教思想的具体体现,含着劝诫不杀生的明确指向,与今天的环保、生态、和谐相一致。可见,佛祖释迦牟尼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真地告诫世人,与动物之间要和谐相处,才会减少灾难、天下太平。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国时期,佛教思想如甘泉般顺着喜玛拉雅山西南麓,汩汩地流向南诏国境内,滋润了这里的人民和境内生灵。  相似文献   

2.
冯军 《华夏文化》2010,(2):27-29
<正>放生作为一种民俗事象,与人类历史共时,各个时代文化背景、人类认识观念的差异令放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特征与审美趋向,放生表达既是一种宗教关怀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精神财富。古人最重视生,《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日生。"《左传》中也说"生好物也"。正是由于万物之生,世界才多姿多彩。而重视生、尊重生的前提必须是好生、放生。好生与放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广义的放生  相似文献   

3.
凤羽田家乐     
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桃花源的洱源凤羽,每年栽插结束后,坝子中的十八村都要组织一次由本村农民参与的大型群众性娱乐活动,当地白族话叫"伞止",汉语意译为"田家乐"。游者择时观赏,定有收获。起源"田家乐"顾名思义就是由农人自发组织结合  相似文献   

4.
再走滇缅路     
刘傅森 《大理文化》2013,(10):86-95
续梦滇缅路1942年,我随家人从缅甸仰光逃难回国后,上了几年学。1947年年末,命运使然,为了谋生,我在一家汽车营运商行谋到了一份"副驾驶"的工作,我跟随的这辆汽车恰好是跑滇缅公路的,就这样,我又一次走上了滇缅公路。"副驾驶"就是在正驾驶缺勤时补岗驾驶汽车。实际上就是跟在车上的一个打杂的勤杂工,行话叫"跟车的",好听点叫"司机助手"。  相似文献   

5.
<正> 民主(democracy)一词源于希腊词"demos",意为人民。从词源意义上讲,民主一词的意义是"由希腊语的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或权威)派生出来的,意为‘由人民进行统治’"。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其内涵为:  相似文献   

6.
正《尔雅》大致成书于战国末年,后由秦汉经师订补而定,为我国最早的辞书,包蕴着丰厚的上古文化信息,除了可以当作开启儒家经典和先秦古籍众多词义训释的钥匙,更可了解先民对事物的认知。该书《释鱼第十六》:"螖蠌,小者蟧。"意思是,与鱼类同样生活于水中的,有一种动物叫"螖蠌",小的称"蟧"。"螖蠌"是哪种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你是我妹妹     
"天天吵架,渐渐长大,多少个日子一起趟水呀……",每当听到孙悦和她的哥哥唱起这首叫<兄妹>的歌,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不知道是失落还是遗憾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段伶 《大理文化》2008,(5):11-12
我们村子里的这棵老梅树,生长在村东的陡坡上,那里也就叫"盖机子则务"(意为梅树的地方).从那里俯瞰,可见一条古道进入村子.……  相似文献   

9.
咪咪     
在饲养过的动物中,给我印象最深且具有深刻感情的便是那只叫"咪咪"的金丝猫.记得母亲把它从集市带回来时,它是那样的赢.弱,才离开"母亲",全天就不吃不喝,声嘶力竭,还时常"提出"抗议,但最终它还是适应了我们这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0.
"咪枯骷"是彝语,意为"叫地脉魂"。石佛哨村村民字国强说,因为妇女容易伤感,哭哭啼啼,会吓着"咪枯"。那样就很难把"咪枯"叫回村来,所以"咪枯骷"祭祀活动是不让女性参加的。因为整个活动女性不能参加,人们给它取了个时尚的名称——"男人节"。生活在弥渡西山的彝族同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隆重的"咪枯骷"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在俄罗斯坐过两次火车。两次都走的同一路线。第一次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第二次是从圣彼得堡回到莫斯科。所走的路线虽然相同,却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莫斯科与圣彼得堡(1924—1991更名为列宁格勒)的火车站外观居然完全相同。更有意思的是莫斯科的火车站叫"列宁格勒火车站",而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叫"莫斯科火车站"。这是100多年前留下的故事。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签署了建设俄罗斯第一条铁  相似文献   

12.
鬼名鬼姓     
采诗 《寻根》2004,(3):114-115
对于"鬼"字,现代人的意识里似乎是比较反感的:有谁愿意用它来做人的名字和姓氏呢?不,至于姓什么,那本是承继老祖宗的章法,我等岂敢乱来?让你姓"贾",你决不可姓"甄".要说取名,叫什知不好,非得叫鬼,那不是活见鬼了吗?  相似文献   

13.
剑川"得勒母子汤""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特有的一道美汤,鲜嫩香爽,在肴席上颇受青睐。然其汤名却不能望文生义,照字面去理解。"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白族语,意为蚕豆母枝叶与蚕豆瓣儿  相似文献   

14.
正萂村,宁静的"天子"故里走进萂村,便置身于一种古朴祥和的氛围中了。萂村,藏在宾川县西面与大理市海东、挖色毗邻的一个山间小坝中。"萂",在一般的字典里查不到,据说只有在康熙字典中才能见到它神奇的身影。它在网络上的解释一律都非常简洁:读音hé,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而在方言里,"萂"字读作"wō"。在白族话中,"萂(wō)村"音为"wō hěn",意为"山窝里"。在萂村,果然生长着萂草。萂草成熟时的草秆,是做唢呐  相似文献   

15.
<正>"那达慕"为蒙古语,意为"竞技、娱乐、欢聚",来源于"好汉三项那达慕"。"好汉三项那达慕"是指蒙古族的骑马、摔跤、射箭等传统技艺。在历史发展中"好汉三项那达慕"逐渐成为草原盛会的主要竞技娱乐项目,后来将草原上的娱乐性盛会称之为"那达慕"。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6,(3)
正旧时,镇江"洗三"习俗具有很浓的情趣。《镇江风俗》《江苏乡土志》等书,对此多有描述。所谓"洗三",就是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消灾所举行的沐浴仪式。"洗三"也叫"三朝洗儿",是旧时镇江婴儿诞生礼仪中的大吉仪式。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使之今生平安吉利。同时,也有着为婴儿洁身防病的实际意义。旧时,镇江  相似文献   

17.
阿盎白     
张长 《大理文化》2002,(4):49-50
云南剑川白族把女性生殖器叫"阿盎白".以此为文,似觉不雅.其实,这是一个有趣而又严肃的话题. "阿盎",剑川白族话叫"姑娘"."白",有汉语"掰"之意,准确的译法是"裂开"."阿盎白"直译即"姑娘身上裂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水乡泽国话桥村有些村名不叫村,而叫"桥"。古人在河道上搭建桥梁,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叫某桥,此后形成的自家村落就叫"某某桥"或"桥上"。据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统计,全国村名为"桥"的有33221个,沿海或南方居多。乡镇名称为板桥者,数目极大。浙江金华武义敕令桥,传说为东汉刘秀敕封。刘秀被敌兵追赶,躲到桥洞下面,附近的蜘蛛爬来  相似文献   

19.
正旧时人们认为亡魂在前往阴间的路上必经"恶狗村",为避免恶狗撕咬,在小殓时,家属预先将小棒和狗食放入死者衣袖或手中。小棒就是"打狗棒";对于狗食,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华北和华东地区叫"喂狗饼"或"打狗饼"(陈德光、潘治武:《漫谈老北京人的丧俗》,《文史资料选编》第41辑,北京出版社,1991年),东北一  相似文献   

20.
词语的背后     
黄集伟是个专栏作家.专栏作家虽不是什么专家,但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多一些研究,或者说多留点心.沈宏非不是个美食家,但他的"写食主义"在文化圈内颇受欢迎,王枪手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可他的"读史"文章很有见地.这就是好的专栏作家.跟他们不同,黄集伟专门研究"词语",他至今已经先后出了三本书,都与"词语"有关.第一本叫<请读我唇>,本来是本写"词语"的书.偏偏搞得很暖昧.这第三本叫<非常猎艳>,看上去与"词语"更是没有丝毫关系,而在暧昧上却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