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发展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波浪式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目前,我国面临着加快发展经济的许多有利因素,加快经济发展,争取若干个高速发展阶段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十分重视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创造力,他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同社会主义利益、祖国利益有机结合的民本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原动力,他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邓小平精神动力思想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低潮的时候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解决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生态文明观后逐步形成的。其内涵丰富,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涉及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土著传统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民间知识体系所具有的合理内涵。事实上 ,在可持续发展中 ,人们已意识到当地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观点强烈地影响环境治理的方式 ,只有在环境计划中反映当地的信念、价值和意识形态 ,社区才给予支持。理解土著传统和生态关系的主题 ,包括亲属制度、人地关系、传统的环境知识以及宇宙观。亲属关系的主题把注意力投向频繁出现在土著社会中的主要世界观 ,它不仅强调所有存在的整体性 ,也强调保持与自然世界的密切关系。以人地关系为主轴形成空间与地域这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 ,空间、自身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构成关于环境敏感性的重要的实质和精神内容。对土地、动植物的认知和信仰以及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制度安排构成土著传统的环境知识。对于地方生命圈中的土著民族来说 ,自身的微观宇宙与更广大世界的宏观宇宙的相互关系能够在土著宗教宇宙观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情、战略眼光、方法策略、目标取向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发展环境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经济发展环境思想包括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两个方面。政策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直接动力 ,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坚定不移的原则 ,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实现现代化必需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生态思想是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生态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反对滥砍滥伐;倡导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反对粗放型;倡导依法建设,反对无法乱建。邓小平生态思想的提出,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程中的经验总结、理性认识、教训反思,体现在协调好人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需推动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发挥群众作用等方面。把握其当代价值,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成人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四化建设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成人教育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对成人教育的对象、指导方针、地位和作用等都作了充分论述。为我们搞好成人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邓小平同志在提出东部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西部发展的大思路,即一个大政策,两个大局,三项措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参与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论断。是对邓小平政治参与现的蛀承和创新。这表明了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科学地分析了灾荒形成的社会和自然原因,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厚财薄支的积极预防思想、政府救济与生产自救相结合的具体救灾方针及群防群治的救灾模式,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救灾思想,对中国今天的减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从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战略地位。通过对邓小平法治思想体系核心层、主体层、基础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做出了邓小平同志是开辟了中国通向法治化道路的第一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农业的战略地位、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经营机制和农业的生产结构等四方面论述和分析了邓小平的农业思想。这些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将发展问题确立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主题,创立了邓小平发展哲学。科学而系统地解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本质、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价值、发展代价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对发展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论审美价值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应当通过其社会效益去检验。文艺作品只有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才是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人民是最权威的评论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党及他本人治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丰富和完善了其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及维护稳定的政治、思想、法律控制手段等方面内容的社会稳定思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政策思想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熟的.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类1924-1952、年1952-1965年、1966-1976年、1977-1997年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深入实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在经济理论方面,不仅对邓小平经济理论作了深刻的阐述和创造性的运用,还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总结实践经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所有制理论、公有制实现形式、分配制度、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等方面作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进行卓越探索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提出了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解决之后,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是发展科学技术,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明的理论,这就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