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朱傲雪 《物理教师》2013,(12):85-86
1关于物理模型所谓物理模型,就是在物理学中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所研究对象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或者是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相似文献   

2.
研究物理学和研究其它科学一样要进行科学抽象。在科学抽象中,突出事物的主要矛盾,舍弃次要因素,把复杂具体的事物用简单抽象的模型来代替。这种模型称为理想化模型。虽然理想化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某种差异,但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误差可以忽略。为什么可以这样处理?这就要对理  相似文献   

3.
理想化模型是采用科学抽象的形式把物体本身、物体所处的条件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理想化。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把错综复杂的事物归纳为一些简单的理想化问题。如  相似文献   

4.
马凯 《教师》2010,(21)
人们研究事物或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虑最后的结果,忽略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细节,只要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果,可使二者相互代替,就视为等效.本文使用等效思维方法解决物理理论教学.强调了等效思维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经过突出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和模拟.建立物理模型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一些抽象物理概念、规律和现象,也是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和易于探究事物的本质,从复杂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描述或模型.它可以帮  相似文献   

6.
王曙光 《物理教师》2002,23(7):14-15
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所谓控制变量法 ,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 ,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 ,以利于在研究过程中 ,迅速寻找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1 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可以说 ,任何物理实验 ,都要按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要求控制某些条件 .应该控制的条件而不控制 ,则实验的精度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实验本身就毫无意义 ,或者无法完成所要进行的试验 .例如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物…  相似文献   

7.
聚类分析是运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各类事物之间的亲疏程度和对事物进行分类的一门科学.它包含了系统聚类、动态聚类、最优分段和模糊聚类等等.教育研究往往要考虑从面临的众多复杂的事物或因素中,找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中,就要对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师资状况及学生德.智、体发展等多方面的庞杂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采用聚类的方法,可以从庞杂的因素中找出代表性大又便于评价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因素.本文着重介绍聚类分析中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系统聚类是将研究的样品看成各自独立的类,然后采用某些方法,将性质上最接近的类,逐步归并.使类的数目不断减少.直至归并成一类.它们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矛盾特殊性原理时,教材对主要矛盾是这样论述的:“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在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有这样一段表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和制约着这个社会的其它一切矛盾。”那么,如何理解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呢? 首先,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有根本的区别。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并决定整个过程的根本性质的矛盾。它的解决即是事物整个过程的终结,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一个事物包含着许多种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对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都有作用,但是其中只有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从根本性质上区别开来具有决定意义。而主要矛盾则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某一事物在自身发展的全过程中经历几个阶段,决定于它所包含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区分  相似文献   

9.
近似法是指在分析、处理和研究某些物理现象和问题时,忽略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矛盾和本质特征,科学、合理地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近似处理的方法。文章研究了物理学中近似法的几种类型,并列举了近似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使我们的研究具有了复杂性。建立以及灵活提取、应用、置换、迁移物理模型,有利于突出事物间的主要矛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更易于研究物理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马凯 《教师》2010,(24):105-106
人们研究事物或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虑最后的结果,忽略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细节,只要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果,可使二者相互代替,就视为等效。本文使用等效思维方法解决物理理论教学,强调了等效思维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0.引言“属性”与“特性”是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常用以表征事物某些物理本质特征的词。“属性”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特性”指事物特有的性质。仅就解词释义看,两者近义,差别无几。但在物理学中,我认为两词在阐述、揭示物理本质上却不尽相同。下面谈谈我的理解,以求同仁见教!1.两词阐述、揭示的物理实质不同“属性”主要用以揭示物体的某些性质特征。就属性而言应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不依据外部条件改变而改变的一种永恒的性质、特点。这种性质和特点,完全摆脱了时空的约束,在经典力学范围内,也摆脱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物体一旦…  相似文献   

13.
物理估算题,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合理的推算.其特点是在“理”不在“数”.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合理的模型,根据物理规律,建立估算关系或信息联系.  相似文献   

14.
所谓等效思想,就是人们研究事物及其运动时从总体出发,重点考虑最后结果而忽略事物运动发展中的细节,在两个不同事物或运动具有相同的功能效果时使二者相互代替的思想方法.等效思想在物理解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物理模型、物理过程、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在应用等效法解题时,应知道两个事物的等效不是全方位的,只是局部的、特定的、某一方面的等效.因此在具体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一方面等效,这样才能把握住等效的条件和范围.一、物理过程的等效:把复杂过程等效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在处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时,经常把它等效地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方法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所谓物理实验方法就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设法控制变量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或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高考物理估算型命题特点 高考物理估算题,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合理的推算.其特点是在“理”不在“数”,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决,迅速获得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遇到“属性”和“特性”两个词,有些同学搞不清,所谓属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即事物“生”来就带有的性质;所谓特性是指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的性质,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种性质也随之改变,下面就“属性”和“特性”谈几个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8.
陈瑾  朱向冰 《物理教师》2002,23(5):53-54
20 0 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最后一题是物理计算题 ,该题出得很好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实例 ,使学生知道如何用高中物理知识去了解和探索物理学前沿 .该题中采用必要的假设突出了主要矛盾以及进行估算等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该题将现代物理学知识用高中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进行了普及 .该题将万有引力、重力、质能方程、核反应等重要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该题还考察了学生的物理学思维和综合能力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但是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 ,该题本身和安徽、江苏、福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物理模型的作用.种类、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从而容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20.
在描述物理模型、推导物理规律、求解物理问题和进行物理实验时,为了分析认识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属性,突出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往往会用近似的方法对物理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近似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具有广泛应用.现对高中物理中近似法的应用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