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国教育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对中国教育工作者科学精神的迷失,教育学风问题凸显,中国教育学风纠正与教育评论的使命,21世纪中国教育应倡导的教育学风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育“人”:教育精神的时代诉求、特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教育回归育人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诉求,是教育精神的内涵特质。迷失了精神引领的教育会迷失自身的品性,放弃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涌入逐利的海洋,成为工具化的存在,不断塑造时代的"群氓"。教育育人精神的生成对教育工具化困境的消解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历史:迷失在何处?--兼与张斌贤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历史是教育本性迷失的过程吗?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的本性,教育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提出教育历史研究应超越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着眼于实现研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职业关系,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性咨询意见。问题不外乎是上哪个学校最好?是出国读书好还是在国内读书好?如果要出国,什么时候出去最好?等等。可以看出,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想为孩子设计出一条最好的教育路线。但我反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令他们难以回答:"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到哪儿读书?这个问题本不该由别人说三道四,当然只能由孩子的父母做主。但是,现实却并非这么简单。孩子到哪儿读书,幼儿到哪个幼儿园,小学生到哪个小学,初中生到哪个中学,甚至哪个班级、与谁同桌等,都会影响孩子读书的质量。于是,在教育资源(办学经费、学校地点、校舍设施、校长师资等等)并不富饶的中国大地上,“择校”风盛行。这里,且不说因择校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单从环境在教育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来说,至少是人们的一种觉悟。现在大家都看清了“近朱”与“近墨”的利弊。这种对  相似文献   

6.
<正>刚才杨先生谈到了农民问题,秦先生谈到了革命问题,辛亥问题。我就是一教书匠,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几年前,在北京《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论坛上,我也是主持人,秦晖先生也有演讲,当时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教育家杨东平,杨先生讲完以后我问他一个问题,问题很严重,我说请问杨先生,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东平是个老实人,他想了半天还是说,教育吧。我说为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领域中有两类难题一直困扰着学者和父母,一个是施教角色哪个重要的问题,比如,母亲重要还是父亲重要?父母重要还是老师重要?另一个是诸多接近对立的教育理念哪个正确的问题,比如,孩子圈养还是散养?好孩子是称赞出来的还是打骂出来的?这不仅让父母在选择上不知所措,无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而且还不断引起学者之间的争论。当我们尝试借鉴营养学"分解"这一哲学方法,把家庭教育角色和理念背后的家庭教育要素分离出来之后,上述两类难题便迎刃而解了——针对前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获得了成长必需的教育要素而不是谁在教育孩子,针对后者,我们要看到的是那些看似对立的教育理念所代表的两个教育要素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改革中国教育?中美教育区别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视了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  相似文献   

9.
(一)近年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时常焦灼地拷问着中国教育,也拷问着所有真正具有教育情怀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谁都知道,这个疑问隐含着的问题便是:我们的学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病在哪里?于是,破解曰:让教育家办学!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返祖归根还元。驳杂的概念和目的如迷雾、似阴霾笼罩在教育的上空。被重重尘埃围困的教育渐渐迷失了真面目,本真的迷失,源头的迷失。纷纭复杂多歧义,九九归一,返源之本,教育即人,教育即生命。恰如黄克剑先生表述的回归生命化的教育。教育向生命的本质回归,是众多学者坚执质询教育本源意义、探究教育实践中获致的理路与归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育的实施使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现代教育使语文教育也追求科学化。正因如此,使其偏离了语文教育规律,把语文教育引向:教材编写、阅读教学、考核评价追求科学化、标准化等误区。面对语文教育的迷失,反思走过的一百余年的现代语文教育历程,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顶点与归宿,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成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问题凸显,其中理性价值的迷失、发展模式的僵化、终身教育理念的旁落等成为重要原因。后现代主义哲学主张去中心、去权威、尊重差异性、追求开放性与多元性,其中的哲学精髓,为中国成人教育的回归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绿领巾"事件再次掀起人们对教育的热议。近年来,无视学生情感、兴趣、个性、人格乃至生命的"教育"事件屡屡发生,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不深思,教育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教育迷失了自我?从"绿领巾"事件入手,在深入剖析教育异化成因的基础上,以《纲要》为指针,探讨了教育异化的消解策略,以期教育回归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教育系统的结构对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有重要影响.中国、德国与美国的教育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差异带来了不同教育系统中的个体所面临的教育路径分化与选择的不同.在德国,个体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进入教育类型与层次中的哪个部分;在美国,个体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选择哪所学校;在中国,个体对学校和学校类型的选择都比较重要.这些差异分别对相应的教育体系构成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因素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关乎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教育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些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针对教师教育目前发展的趋势采取何种措施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科学发展?这些问题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其自身专业成长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们似乎在专家、学者的帮助中迷失了自我,也养成了“等待”的陋习。那么,如何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性,使他们既能主动地向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寻找支持,更能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思地吸纳和借鉴他人的意见,进而逐步由实践者成长为研究者?这是幼儿园教师培训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期“教师成长”栏目的前4篇文章介绍了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思路,并展示了一些幼儿园的有益尝试,希望能对回答前面所提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郑朝晖 《中国教师》2011,(23):48-49
<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于漪老师经常喜欢引用柏拉图"洞穴里的囚徒"①作为隐喻来回答这一问题,而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对于生命的发展、灵魂的提升的关注。但是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教育的这种本质诉求就会迷失在世俗功利的茫茫苍苍的丛林里。  相似文献   

18.
教育法治建设既是综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也是教育领域实现良法善治的目标。教育法治建设作为破解我国教育发展时代难题的重要进路,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构成版块,还能够有效规制教育领域的非理性行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法治建设经历了迷失、勃兴、发展、完备的实践历程,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新时代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应当加强完善立法、行政、司法等环节,重视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保障教育参与主体的基本权利,注重对民办教育的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7,(19):19-19
中国青年报愿“海归月薪三千”能催生教育投资理性;中国教育报自主招生有利于高职体系建设;北京青年报警惕高考作文的“诗意迷失”;人民网“辱师”事件凸显尊严教育的迫切性;中国教育新闻网加强本科教育应充分发挥“地方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对范式的运用如火如荼,范式指导着各种学术研究。对范式的滥用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使范式在研究中不自觉地迷失。因此,使迷失的教育研究范式回归,是每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