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凤苞是晚清第一批走出国门的驻外使节之一,1878~1884年先后任驻德、奥、意、荷、法等国公使.李凤苞不仅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他在晚清海军建设方面有着诸多贡献.李凤苞在海防理论的译著、海军人才的培养、海军舰艇的购买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简述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明清官方与民间涉海活动中得到普遍的推崇与信仰;认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福建海军与北洋海军也崇拜妈祖,并形成一整套祭拜礼仪,这种信仰格局是由福建船政局奠定,波及北洋海军,发挥着精神慰藉与道德教化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5.
晚清社会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留学生对晚清社会的变迁则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晚清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学术变迁而言,留学生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洋务运动的运作,影响晚清政治的演进并使晚清政治走向终结,推晚清学术思想向现代方向转型。研究留学生与晚清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晚清社会演进的规律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开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新式学校,主要有语言、军事等学堂.这些学校开始了中国近代官办的科学教育,在教育体制、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给清末学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在晚清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朝统一新疆后,为了加强对新疆的控制,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传",开始在新疆兴办教育。尤其在建省后,大力兴办义塾、学堂,新疆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晚清新疆教育始终在坎坷道路上行走,其发展较之于内地仍显得极为滞后。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力,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以及传统教育的废弛,晚清洋务学堂应运而生。晚清洋务学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即晚清洋务学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10.
晚清归国留学生的就业路径分为被政府录用和自谋职业两种类型.被政府录用有三种形式:政府统一安置、政府考核分别录用、政府按考试成绩严格录用.自谋职业的归国留学生的就业情况分为两类:家境贫寒归国留学生和家境优越归国留学生,他们自谋职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晚清的留学教育在政府方面呈现应急留学、中体西用、精英主导等问题,在留学群体方面则体现为目标功利、知识结构中轻西重、留学资格权势把持等倾向。与此相应,晚清留学教育陷入诸多难以解脱的困境:因现代留学事业与传统专制政府之间根本对立,大批留学生反成为颠覆清政府的重要力量;政府必要的鼓励、奖励留学政策在先天不足的急迫改革环境中,在一定意义上反使诸多留学生离现代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3.
晚清安徽的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近代安徽的社会变革影响甚大,迄今为止,人们对此尚缺乏具体深入地研究.经过初步考察,晚清安徽留学欧美有姓名可考者计有52人,而留日学生则应在千人以上,不是人们所说的仅有几十人或数百人以上.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热潮,这股热潮也自然波及到潮汕地区。当时有众多的潮籍学子留学外洋。他们满怀救国图强的爱国热情,在国外广泛地吸收新知,努力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民主思想。回国后,他们兢兢业业,发挥自己所学之长,为祖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奉献自身的力量。同时他们积极投身家乡的社会改革,启发民智,在潮汕地区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晚清贵胄留学是近代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廷派出贵胄留学生,既是维护自身统治需要,也是社会风气开化、留学思潮不断发展的结果,当时的废除科举政策也对之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贵胄留学得到发展,但因为财政问题、贵胄学堂举办等原因,其发展规模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6.
晚清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浓葆桢首开官费送学生赴欧留学的经过。中着重阐述了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分析了留欧教育的历史意义,以期对晚清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晚清基督新教盲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吝建平 《培训与研究》2007,24(4):99-101
晚清新教入传中国后,传教士们发其悯心,以基督博爱胸怀,设学办校,救济盲人。以盲文教习盲人识字,又授之以各种技艺,实现其生活自养。尽管以传播宗教为主旨,但这项活动本身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首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清末实业政策和新教育的产生为背景,铁路教育和铁路学堂开始兴起。铁路教育以派员留学、普通学堂开设铁路课程或附设铁路班、兴办专门的铁路学堂等形式进行。至清倾覆,包括铁路技术、铁路管理和铁路外交等学科的铁路教育体系粗略形成,最初的一批铁路人才得以培养,铁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得以奠定。但由于学堂隶属关系变化频仍、经费困绌、师资短缺等原因,使清末铁路教育的发展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9.
清末在西藏兴办的近代式的普通教育,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它给西藏封建农奴制腐化的社会注入了一些近代式的文明因素,近代式教育的文明之花从此开始在西藏萌芽。某些合理的教育思想难能可贵,同时清末西藏教育革新的开展,在某种意义上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20.
周谷平 《教育研究》2004,25(12):70-73
走向世界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晚清时期初出国门的知识人,以切身感受,记录了对西方教育的观察和考量。这些见闻尽管不免肤浅,甚或谬误,但为后人留下了认识异域教育的最初文本,在中西教育交流史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亦为中国教育尽快融入世界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