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常识前言指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明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那么,全书是如何论述这三对基本关系、如何阐明这三个基本观点的呢? 一、根源并服务于“经济”这一基础 政治常识全书所涉及的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都是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首先,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情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决定的。也就是说,各阶级由于对生产  相似文献   

2.
抓住“三条线索”教学《曼谷的小象》王志英,徐其文《曼谷的小象》通过讲述一位泰国姑娘指挥一头小象拉车和洗车的事,赞扬了泰国姑娘阿玲乐于助人不要报酬的高尚品德和小象的精彩绝技。课文突出的特点是全文同时贯穿了三条线索;情节发展线索、感情变化线索、景象变化线...  相似文献   

3.
梁蒙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4):109-110
采用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两条基本的重要的线索:一条是五种关于利润的观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另一条是为什么旧经济学家会混淆利润和剩余价值,看不到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以写景取胜的著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委婉、细腻的文笔,朴实、清新的语言,两条行文线索(感情和行踪),一正一副相辅相成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所谓“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文心雕龙·辨骚》)。作为抒情歆文,感情线索居其正。从“颇不宁静”的心情,到观赏荷香时的恬淡的心境;再由恬淡的心境,到泛起思乡感情的涟漪,如淙淙流水,巧妙地隐伏在美妙的荷香月色之中,那真象“笼着轻纱的梦”。  相似文献   

5.
《山市》这篇文章根据目击者的叙述,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其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但隐藏在行文中的另外两条线索,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使学生丧失了一次对“山市”这一奇异景观真切感知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6.
抓住两条线索理清文章脉络——《我的新朋友——电脑》教学设想□长春市西五马路小学任丽娜一、教材理解这篇课文,着重介绍电脑是什么样子的,电脑能做些什么以及和电脑交朋友的好处。具体记述了作者参加电脑培训班学习和参加电子计算机智力竞赛两件事,表现了作者对电脑...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药>的线索是什么?<药>是单线结构还是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几十年来都是众口一词:<药>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语文课本说:"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8.
《灰雀》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有两条表示人物情绪变化的线索:一条是列宁喜爱灰雀,灰雀不见后他焦虑、担心、惋惜,及至以后重见灰雀的欣喜;另一条线索是小男孩做了错事,见到列宁后他慌张,想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生物学就要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怎样才能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我认为在学习中注意以下两条线索是很重要的。 1、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线索 每种生物体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鱼遨游水中,鸟飞翔空中等。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生物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其身体的一些形态结构就保留了与环境相适应的构造,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就要抓住这一特点,从而掌握其特性。如鱼,体形为梭形,体色背部较深,腹部较浅,体侧有侧线,体表分泌粘液,身体长鳍,用于平衡和游泳等。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我抓住三个重点,精心设计了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个重点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中,“浑黄一体”是个重点词,而理解这个词的难点在“浑”字上。学生预先已查过字典,是不是真懂了呢?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查字典选择义项的练习:用小黑板出示“浑”字的5种解释供学生选择。学生的意见有两种。有的学生认为应选第一条“浑浊”,持另一种意见的学生反驳说:“浑浊”是形容水不清,不应选这个意思。这里是说天和地都是黄色的,‘浑’字应是‘全,都’的意思。”这样,利用小黑板,一方面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思考、辩论,澄清了认  相似文献   

11.
散文《白杨》,意蕴深刻,构思出色。课文有三处写到白杨并融入人物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把白杨与人联系起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进行阅读,从课文对白杨的描写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中反复体会,深刻领悟文章中心。  相似文献   

12.
《白杨》(人教社九义教材六年制小语第九册)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表面上赞颂的是白杨,实际上赞颂的是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课文内容含蓄,意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我觉得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紧紧抓住以下三个“联系”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 人类社会出现了教育活动,便产生了教师.而专门培养、培训教师的师范教育则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产物,是随着现代化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师范教育的产生虽只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但发展快变化大,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多样化的局面。透过变迁发展的种种现象,我们可以找到两条基本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4.
理解光电效应,掌握光电效应所遵循的规律,一般情况下通过两条线索比较易于完成,这两条线索是:一是光的频率线,二是光的强度线.  相似文献   

15.
理解光电效应 ,掌握光电效应所遵循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线索比较容易完成 ,这两条线索 :其一是光的频率线 ;其二是光的强度线 .一、光的频率线1 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光子的能量hν与光的频率ν相对应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是看照射金属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等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 .如果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等于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ν0 ,则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2 求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依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知道 ,金属中的每一个电子只能吸收入射光中一个光子的能量 ,且无积累过程 .电子能否成为光电子 ,就看电子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17.
《白杨》     
重点点击: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文初读在很多的课堂上是被弱化处理的,首先表现在很多公开课对第一课时的集体回避;其次表现在初读只是学生自读的相对单一的操作方式。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初次阅读,兼具第一次和第一层次的意思,但是也并不能因此而把初读进行单一、表层、一次性地处理。在其背后,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支撑起初读的不同层面,让初读扎实起来。笔者认为,课文初读要遵循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19.
《书的故事》以“书”为线索,叙述了发生在年轻的卖票工人与鲁迅先生之间的一件事。 “书”是联系故事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纽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1)鲁迅先生托人代售书;(2)卖票工人想买书;(3)钱少买不起书;(4)鲁迅先生慷慨赠书;(5)书带来的安慰和力量。其中,第一、四两部分以鲁迅先生为主,第二、三两部分着重写卖票工人,而第五部分,即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则写了  相似文献   

20.
《白杨》是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清新明丽的课文 ,文章借用白杨这种美丽挺拔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 ,比喻边疆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但这种比喻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由人物直抒胸臆 ,没有像《种子的力》那样由作者点明衷曲 ,也没有像《彩色的翅膀》《金色的鱼钩》那样进行直接的象征 ,而是话到嘴边 ,引而不发 ,留有余地 ,让读者用心领悟。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二者之间的内在类比关系上 ,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 ,但也是关键。要突破这一难点 ,就必须完成对两个问题的深入钻研 :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