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下文学批评的环境和质量都不容乐观,文学批评面临诸多困境。如专业性的退场、深度被放逐、批评立场丧失、批评功能弱化、理论资源僵化。如何从困境中突围,是当下文学批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更新理论资源,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建构文本、作者、读者、文学批评多维对话空间;净化批评生态三方面寻找突围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首届全国文学批评期刊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围绕当下文学批评的尴尬及其各种不良症候,和文学批评期刊自身建设所遭遇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文学批评及批评期刊在文学健康发展上负有重要责任,应在当下语境中强化社会风尚的引领功能,重新认识文学批评的价值,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形成共识,指出困难既是考验更是一种抉择,批评家应和批评期刊紧密合作,实现困境中的突围。  相似文献   

3.
谢有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活跃于当今文学批评界的青年才俊之一。谢有顺对身体和存在的极力关注已经成为其文学批评的主要亮点之一。谢有顺独立的批评姿态可以说是对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突围。  相似文献   

4.
合力之场:文学批评如何突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和理论界呈现出了主导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合力之场”。在这个“合力之场”中存在着诸多困惑与迷惘,如竭力追逐西方文学理论的“热点”问题,在异质文化交流中脱离本土思想文化语境、背离本土传统、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心态等。这些难题,使当代文学批评取得实质性突破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对“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进行探讨;关于学批评学学科定位的几种观点;辨析学理论、学批评、学批评学三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明确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为“学批评学”进行“学科正名”。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强调把争取性别平等与生态保护两个概念有机联系在一起。生态女性主义经历了从运动思潮到伦理文化再到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拟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梳理,阐述其理论渊源、伦理流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学批评必须在本阐释的基础上进行审美阐发,才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批评的审美阐发包括历时的变异生发与共时的拓展,前主要由学形象的历史串联与历史高度的俯瞰构成,后则包括人类学社会学解析、心理学透视与哲学层面的审视等内容,它们对批评的扩充与提升都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在对创作的阐释活动中,经常充溢着新的发现。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同步多发生在文学观念急剧变动的时代,批评对文学创新的阐释往往会颠覆既有的文学观,同时又创立并推动新观念的建设和接受。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批评的发现主要体现在对文学观念的不断创新和重构上,并可以从对文学的概念、文学的功用和文学的发展等认识的进展上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的活动是在一个过程中展开的。它是由作者意图表达的东西,字面上实际表达出的东西,以及实际的社会反响共同构成的对象意义,同批评家的阅读视角,他的批评模式等等之间合奏出的效果,这一效果应结合到文化语境的角度才便于完整把握。批评是在语境中的,它自身也在营构出新的语境。  相似文献   

10.
文艺理论的借鉴与文学批评的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文学是人学,由此各种文艺理论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是可能的,其次,文艺理论的相互借鉴能促进双方的文学批评,再次,批评家的个性与文艺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形成批评特色,最后,批评家在理论借鉴中都具有能动性。以上几个方面告诉我们,要发展文艺理论,我们应该首先重视文学批评,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不断促进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思想注重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批评是政治的批评,它与社会权力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批评的政治性决定了批评的视野是整个文化,但文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批评首先是文学读者的批评,体现着文学读者对文学及其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文学读者有不同的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文学的政治批评;二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的人生批评;三是以梁实秋、朱光潜、李长之、李健吾等学院教授或学者为代表的文学的学院批评。这三种类型之间有多种过渡形式,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多样多变,似无定规,但深入分析,皆与形而上学密不可分。形而上学是在批评背后操纵着的“看不见的手”,正是有关的形而上学理念规定着批评的意义诉求与运作旨趣,形而上学的演化逻辑则规约着批评的演化。—个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批评所以无大建树,原因之一是仅停留在对批评理论与方法本身层面的关注,而忽视了其后的形而上诉求。这使我们的批评创造方向不明,原动力丧失。  相似文献   

14.
每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由于文学场域不断被冲破,既有的文学批评理论面对新近出现的文学式样表现得滞后僵化,不能给予充分有效的阐释。针对这种文学批评阐释不完整或失效的现状,笔者认为,虽然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有其不可或缺性及阐释的权威性,但是其对新的文学样式却缺乏深刻有效合理的阐释,一种新的批评模式——张力性的文学批评结构模式有待深刻挖掘,从而对新的文学样式进行有效阐释和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具有敏锐艺术直觉的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注重作家的创作心境与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他的审美趣味随着其创作心理与欣赏心态的转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沈从文的这一情感性批评方式与他女性化的情感人格以及楚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韩子勇文学批评的最突出特点是他以极富光泽与个性色彩的文字,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主从关系,他的写作身份一直游移在评论家和散文家之间。在其获得赞誉颇多的专著《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中,他以文化批评的视角,运用了大量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方法,建构起一个自成一统又文采斐然的文学意义上的西部时空,并以与当代主流文坛前沿相接轨的才识,高屋建瓴地发掘出西部文学创作的危机与潜力。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随着党对文艺政策的重新调整,文学创作实现了“人”的复归。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文化重新传入中国,文学批评亦不例外。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中国文艺批评急于追赶“现代性”,一时呈现出众语喧哗的局面,从而使80年代文学批评具有了特殊的重大意义,然而,浮躁是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共同特征。进入90年代之后,文学批评成为个人话语言说的舞台,这表明了文学批评开始走向成熟。同时,这一时期的文艺暗伏着一股文化生态失衡的潜流。这一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们迈入21世纪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文学批评再现了古代文学批评的风貌,这种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多元化的社会生活造就的欣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篇幅短小自由的点评式的批评方式;整体性思维下的意象化的批评语言。提出了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文学批评的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盛行于西方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被称为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新方法。其特点是以文本为中心,力图客观地,科学地分析艺术形式,探求其内部各种因素的组合和转换的规律,吸收其中有益的成份对指导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批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