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不可以学的,而是“悟”出来的。你一旦“悟”出了文学的真谛,它就会融入你的血液中,从此伴你生长,滋润你的生命,永不流失。在这样的语文观之下,我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无师自通”的境界。即使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威逼”下,我也曾倔强地坚持从事语文学科自主课堂的教学研究。我隐约感觉到,我不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语文,我和我的学生是在欣赏语文,那不是“教”与“学”,那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生活。信息时代的巨大冲击力震撼了教育教学领域,随之而来的热门话题是“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合”,我的困惑与惊…  相似文献   

3.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提出依据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我国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则说“生活即教育”。无论是杜威所提的“教育即生长”,还是陶行知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两者是相通的。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课程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杜威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社会观,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整地确立起了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他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蕴含多种意义,他所期望的生活能引导学生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不是为了外在的什么目的去生活、生长,意味着尊重当即生活的情景,而不是功利的教育倾向和为未来做准备的生活。教育需要引导儿童学会过当下的、具体的、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有种感染的力量,让我们身处其中,我们把它称为“教育”.因为教育不是我去“教”你,而是我与你一道成长.笔者是刚从事教育工作一年多的新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经验不足,但我知道学生并不是老师的牵线布偶,他们不可能任由你摆布,只有让他们打心眼里服你,让他们有基本的是非观,他们才会认真地面对学习生活.本文主要讲述我和学生们如何通过共同努力,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7.
包勇珍 《成才之路》2011,(27):73-73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是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而是使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也就是说,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教学的范围。如何改变职业教育中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堂教学,实现其生活化,使学生生动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摆在我们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呼唤生活化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是一个生活过程,而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而做的准备。”高中《思想政治》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必修模块。不难看出这四大模块有一个“公因式”即“生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即课程建构的方法论。”这就为高中政治课教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夏飞文 《山东教育》2005,(17):61-62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10.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11.
我也是勇者     
编辑导语 读了这篇习作,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个软弱者,那么,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你所面对的困难可能会比想像中要更加强大,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我们选择退缩,就可能会一无所获,甚至连生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有。要想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你只有靠自己!  相似文献   

12.
“头儿?” “我吩咐你准备的事情,都做好了吗?” “我……不是一个演员,更不是一个骗子!” “但你是一个警察!若飞,你应该明白,警察部队是有严格纪律的,服从命令是你的天职!” “我……”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吴立保 《文教资料》2006,(16):77-78
经验论构成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根基。他以经验统摄心与物,把经验引向本体化,导出人化的实在和生活世界。人在生活世界中就是不断的生长,因而,生长和经验相通,生长就成为杜威教育哲学的本体。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它对教学改革的启示就是要消除师生关系“中心——边缘”的理解模式,实现“主体”关系范式到“主体间”关系范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与学生达成主体间性的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14.
夏飞 《教育文汇》2004,(11):29-29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休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根据旧中国教育的情况,借鉴、吸收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生活教育的理论,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法”等观点。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尤其强调一个“做”字,认为“做”是教与学的中心,也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现在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依据陶行知这一理论,我针对学生写作文空洞、虚假、程式化的情况,在作文方面,与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陆文睿 《中学文科》2009,(13):47-48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早在50年代,法国的著名教育家蒙田就已经提出“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的观点。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做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而著名教育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杜威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其基本主张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有以下的启示:学校教育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要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结为一体,要培养学生成为“自治”的人,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0.
贾安辉 《江苏教育》2008,(11):45-45
曾经,我更多地喜欢做被动的班主任,因为这样可以“省事”,也就是“学生有事我有事,学生无事我平安”。这正如一棵树,小的时候你不去主动管理,让它顺其自然地生长.它肯定能长大,但是不是符合你用料的需要,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主动有序地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主动提出班级近阶段的目标,及时对每个同学的班级工作学习生活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