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方孔钱上,盛开着一朵奇异的小花,这就是独树一帜的花穿钱。所谓花穿钱,是指方孔钱的穿廓部位在外形上有些微妙变化。其钱的穿孔呈八角形态,穿似花朵,新颖别致。它改变了方孔钱的单调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异形穿孔钱,称之为花穿钱(如图1)。  相似文献   

2.
何开俊 《收藏界》2012,(3):68-68
图1机制“光绪通宝”方孔钱为常见普品,与其钱文及造型相同的满穿钱被定为五级品,而图2这枚满穿钱的正面钱文“光绪通宝”四个字与图1的钱文个个皆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王舒乙 《收藏》2014,(6):119-119
该金币出土于一座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墓葬中,其通体由黄金薄片锤打而成。直径38毫米,厚1毫米(见图);正面图案为单面阴打,钱文“早生天界”呈珠点状打制,中间凿有方孔,方孔四周分别饰有双重四决纹,外层末梢有卷草纹。根据其形制风格判断,该币当属厌胜钱一类,由钱文含义可知为墓葬随葬的钱。  相似文献   

4.
戎畋松 《收藏》2018,(1):22-23
明代金银钱甚为少见,尤其是面文与正用品年号钱一致的则更为难得。近见一枚"天启通宝·金五钱"的金钱(图1),颇为特殊。其形制与铸造风范与流通钱类似,圆形方孔,外缘整齐,内郭规矩,地章平坦,制作十分精美。只是背面穿口上方有一"金"字,穿右侧为直书"五钱"。是钱直径约为38毫米,厚约2毫米,重约18克;经检测,成分为金52%、银47%、铜1%。  相似文献   

5.
叶伟奇 《收藏》2008,(12):123-123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其面文对读,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见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淮在位期间(1875-1908年)铸造的年号钱。所见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唯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6.
张建功 《收藏》2010,(5):136-137
方孔圆钱是中国古钱文化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晚清名将左宗棠在新疆铸造的一种有内地铸钱局名的红钱和“足银壹钱”方孔银币,就是其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帖忠科 《收藏》2008,(8):136-136
在我的藏品中有枚镂空撕子滚绣球大化钱,钱径5.9厘米,厚0.2厘米,孔径1厘米,重29.8克。钱的面背图案一敛,边缘与穿郭均为重轮。中心图案是舞动的双狮环绕媾戏,5师子脚下踩着一个方孔圆钱式的绣球。前后两狮子的头尾用绶带相连,雄狮有鬃,雌狮无鬃,双狮形象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8年下半年北上寻泉之旅期间,有幸在上海集到一枚战国"半圜"钱,直径27毫米,穿径8毫米,厚0.5毫米,重约3.5克。该泉生坑,青铜质,从边沿一小破裂处可以看出,青铜质因年久已经严重氧化。钱文为古代大篆书,横读,内穿亦圆,也称圜钱。圆孔不规整,呈喇叭口形状,此乃中国古代钱币从刀币、布币向圆孔、方孔钱币过渡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9.
汪伏娇 《收藏》2011,(8):115-115
笔者蒙有20余枚马兰钱,都是从曾祖母手中传承下来的。马兰钱与中国古代的方孔钱相比,铸造与图案显得有些独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我们常说的古钱币是指从殷商时期的货贝(即天然贝)直至民国初年(从1884年清光绪十年出现机制币到民国六年废止方孔钱,这32年是一个过渡)止,一直延用了3000余年。这3000年间历代兴废,王朝更替,通行铸币何止万千。方孔钱这一形式贯穿了封建帝国的整个历史,大部分是常见的年号钱,其中也不乏珍品,更有不  相似文献   

11.
党顺民 《收藏》2008,(8):133-133
2008年3月,笔者在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上发现一批新近出土的“半两”钱,数量有20余枚,其中混杂一枚“襄阴二”钱。据了解,这批钱出土于陕西华阴地区。  相似文献   

12.
陈桥 《收藏》2016,(11):48-48
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  相似文献   

13.
圜钱在铸币史上出现于战国晚期,圆形圆孔,面分有廓、无廓两类,背皆平素,形制应从古时玉纺轮、玉璧演变而来。它是我国古代货币从形制杂乱的刀、布向统一的方孔圆钱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蔺"及"离石"圜钱据考均出自战国晚期之赵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21)
正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钱币学界将直百五铢背"为"钱称为"犍为五铢",因其铸地在四川犍为县,  相似文献   

15.
刘存忠 《收藏界》2010,(12):78-79
古代安南即现在的越南国,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早在公元970年丁朝太平年间,即北宋开宝三年,安南已开始铸行汉字方孔圆钱,"太平兴宝"钱就是安南的首枚年号钱。但当时铸的钱都是小平钱,安南何时始铸大钱,史籍无详载。笔者集有一枚"洪德通宝"折三型钱,该钱是从越南流入的生坑品,品相开门,锈蚀入骨。  相似文献   

16.
程思明 《收藏》2013,(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17.
王彬 《收藏》2006,(5):95-95
1970年10月5日与10月11日,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先后出土了两瓮唐代文物,已考定为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逃亡四川时王李官运亨通礼的后人窑藏,其中有5枚日本银钱,圆廓方孔,  相似文献   

18.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及右而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钱币中,以衡制单位定名的五铢钱,由于设计合理,轻重适中,开创了一个长达730余年的流通记录。在漫长的五铢时期,五铢花穿钱是一朵久盛不衰的奇葩。笔者专题收藏花穿钱10余年,藏品数百枚。这里,选其一组较有代表性的五铢花穿钱与泉友共同赏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