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语文的好坏标准是什么?主要之一是所教的学生能不能看明白别人写的文章,能不能归纳出一二三来。《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阶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很明确,就是: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  相似文献   

2.
饶袭龙 《新疆教育》2012,(7):101-10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即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又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大佑 《教育》2014,(4):55-55
2011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5.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具有整合性和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可从改善课堂教学入手,尝试品析课、练习课、习作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7.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心灵的桥梁。这是一种语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素养的重要标准。因此,《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语能力的综合反映,这需要反复锻炼,在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8.
强化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信息吸收和传递,使知识融汇贯通并形成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悟性等都是读写渗透、提高学生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宣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强调:“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的丰富的语文实践中习得。  相似文献   

10.
首先,目前的语文教学虽然也强调凸显语文的工具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窦践能力。但是纵观教学现状,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很薄弱。尤其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很不理想。在40分钟的课堂中,不管教师多么放手让学生练习,练习的密度多么高,学生真正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尤其是听说训练时间还远远不够。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口语表达不够大胆、流畅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游离于生活和实践,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再加上重点篇目的确定,使语文试题有规可循。因此,为了成绩,语文教学在完成课本内容后,师生就围绕考试方向反复训练,使语文教学异化为考试技能的培训,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变为枯燥乏味的考试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时,当我看到低年级阶段目标中写着"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时,想想自己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与学生的阅读表现,觉得不敢赞同.我认为低年级"指读"好.因为: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括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其中关键性的是阅读能力,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样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这主要从改革课堂教学,建构探究性、创新性课堂教学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语文实践活动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能学会观察、发现、思考、写作,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但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这个环节的作用,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取而代之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尤其应该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将不少于6-9部。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可见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生活教育》2012,(15):67-69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定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是什么使两者水乳交融地统一起来呢?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但工具性要依赖言语来实现。离开了言语,语文的人文性将淹没在繁琐的分析、理陛的肢解中。语文能力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运用中如何使工具和人文、语文和思想恰如其分、得体地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综合性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厚积,切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强调  相似文献   

20.
梁林 《陕西教育》2009,(5):43-43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大课内阅读量,以读促悟是我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