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萍 《考试周刊》2012,(89):179-179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难最苦的事恐怕就是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了。而在小学,后进生也就是所谓的“差生”和“问题生”又占有相当的比例。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在心理品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长期失败的经历,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往往与老师、学管人员和同学处于对立状态,这种状态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并严重阻碍着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创建和形成。所以,重视对“后进生现象”的研究,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尊重学生。以真诚的爱感化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刘功平 《教师》2010,(20):76-76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有奉献精神,必须把生命的火、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全部献给学生。转变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4.
欧燕娟 《广西教育》2007,(7B):80-81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自然应该爱学生。但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那么什么是严?什么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我想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爱是教育亘古至今不变的主题。教育之爱,是百年树人的阳光雨露。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除了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外,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爱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如果教师不特别关注他们,就会造成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没有兴趣,自卑心理越来越重,最终成为班上的差生。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从教十几载,几乎每接手一个班,我都会遇到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大都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落后,长期的自卑使得他们往往表现出抑郁、多疑、偏激的性格特征,带有强烈的逆反和仇视心理。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渐渐认识到:关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教师只有爱字当头,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校和学生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令教师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后进生俗称“差生”,是在同龄人、同一班级中掉队的学生。后进生一般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差、品德不良,那么他们是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相似文献   

9.
让爱在教育中闪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三个“为了”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习惯上人们把“问题生”界定为学习成绩低下,自暴自弃,不诚实,喜欢与人争吵,甚至逃学。但问题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中有些操作技能水平较高,有些对艺术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对“问题生”的教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其实,只要教师改变观念,教育“爱”字当头,再难教育的学生也就不那么难了,“问题生”也就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偏低或思想品德欠健康的学生个体。众所周知,普通中学“学困生”为数不少,其绝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学习困难加上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意志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如何实行对他们的转化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大教育难题,也成了普通中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建立在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以人为本,用良好的教育引导学习困难学生进步;教师对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学生“嫌差爱优”实在是不可避免,大家也都理解。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管理者一定严格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差生”,学校更不能“嫌差爱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嫌差爱优”相当严重,招生竞争也相当混乱。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谓之“择差”学校。“择差”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然而,“择差”教育的效率却有悖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择差”学校的出现也给了公立中小学校背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行为,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3.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14.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6.
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错,我们的同行百分之百是爱学生的,可是绝大多数只爱“白天鹅”不爱“丑小鸭”,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先进生”,而对那些“后进生”则漠不关心。本人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我认为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总有个别让你费力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能完成的,有喜欢打打“小架”的,有喜欢搞搞破坏的,,有不爱动脑缺乏积极主动性的,有经常受到批评产生逆反心理的,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便成了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纪律松散,无心向学,学习成绩差。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都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说:爱有“度”,包括三层——“尊重、懂得、建设”,这是对爱的含义的诠释。三十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吮吸的是爱的乳汁,飘逸的是爱的芬芳。  相似文献   

19.
每个班几乎总有个别让人特别“头疼”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纪律都比一般学生差,被称为“学困生”或“后进生”。这些学生很“特殊”,是一些迟开的“花朵”,对于他们,如何耐心对待、悉心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绕不开的难题。本期“教师手记”栏目,分享两位班主任在这方面的教育心得。  相似文献   

20.
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自控能力差,不能遵守正常的学校秩序,爱打架、骂人、撒谎……成为品德上的后进生;学习上毫无兴趣,没有明确目的,懒惰厌学,学习成绩差……成为学习方面的学困生。这些学生都曾经被我们统称为“差生”。根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显示:在我国现有的三亿学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