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各校校办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校产”有各种类型,本文探讨的是学校自办的,不含合资、合办等类型的“校产”。在“校产”发展的进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处理,其中“校产”的人、财、物与学校的关系就是其一。由于“校产”所担负的任务、责任与一般的生产企业不尽相同,在探讨此问题时就不能不突出其特殊性。下面结合我校发展“校产”的实践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一所外国语特色学校,以“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道路。我校发扬与时俱进、敢于争先的团队精神,把握一切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按照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且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办学方针的指引下,力争早日把我校建设成为“外语特长的名牌校、素质教育的示范校、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先锋校”。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认真思考和选择适合自身的科学发展战略。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五条发展路径:即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管理铸校”战略和“和谐兴校”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集团化办学实践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以机制创建为着力点,探索和创新家校协同共育新路径,通过创建“家校维稳”机制、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推动“家校共治”机制,实现家校从紧密配合到协同共建,再到家校共治三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有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邢春 《现代教学》2014,(5):25-26
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可归纳为“一本二分三自”模式。“一本”就是“以校为本”的发展策略,“二分”就是“分层培养、分类激励”的培训机制,“三自”就是“自主认识、自主发展、自主提升”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校地共建”是高校与地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方式、实现互惠双赢的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是高校与地方在追求各自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战略新尝试;立足于“校地共建”模式的背景,选取“高校-社区”结对共建作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校地共建”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寻求“校地共建”模式平台的搭建途径,最终落脚于剖析“校地共建”模式在推动地方以及高校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6):F0002-F0002
晋江市实验小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办优质+特色学校;着眼全面发展,育全面+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文化立校、管理创新立校、质量立校、科研立校、特色立校”办学思路,办学水平不断攀髙。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国内外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中厂”是其中最值得研究和尝试的校企合作模式。文章剖析“校中厂”实施过程中的企业选取、双方责任、长效运行机制、发展路线等几个关键问题,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行业的“校中厂”合作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校中厂”的合作可以促成学生、老师、学校、企业和政府多方受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年中,我校始终遵循“做学生喜炊的教师,创家长信任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六年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走“文化理校、思想办校、民主管校、科研必校、发展促校、质精亮校、个性强校”之路,以打造“高效课常”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家庭与学校关系的构建关涉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新时代教育“育人”宗旨的实现。当下家校关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以家校关系功利化、家校地位失衡以及家长参与的阶层差异化为现实表征。以“我—你”关系哲学审视家校关系,可为化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认识视角。家校双方要打破二元对立的“我—他”关系,走向聚焦学生发展的、主体在场的、以双向对话为基本形式的、融合共生的“我—你”型关系。为实现上述转变,需在政策上予以指导与支持,在“之间”领域促进家校的平等互动,在理解与信任中实现家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各行各业。这一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机制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对凝聚教育合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合理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讨论了家校共育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模式,对家校共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构建家校沟通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引领学习模式、创新多元化互动模式“三位一体”家校共育新模式,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何伟 《湖北教育》2010,(1):14-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我市从机制创新入手。按照“区域一体化”办学总体构想,在全市推行以“联校办学”为主体,以“城镇教师支教”“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为两翼的办学模式。通过强校并弱校、强校联弱校、强校带弱校、强校帮弱校来“加强短板、抬高底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大学建制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大学建制大体经历了“堂 -科 -门”、“校 -科 -门”、“校 -科 -系”、“校 -院 -系”四个主要发展阶段。中国近代大学建制的发展过程 ,是不断摆脱古代官学影响而逐步引入西方现代大学模式的过程 ,是对“大学”的本质不断探索、对“大学”本质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是通过法律形式不断加以规范的体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辽宁教育》2006,(10):F0002-F0002
依清清凌水之神韵,临巍巍古塔之雄风,锦州市古塔区站四小学以“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校高则立、校特则活、校谐则兴、校美则润”为办学思想,以“全面发展、英语见长”为办学特色,使学校始终走在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始建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创造的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坚持科学、民主、高效、规范的管理,坚持“人文性”和“发展性”理念,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之路,形成了“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一、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特征“以校为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d,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我国有学者曾提出“以校为本”意指“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据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是“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直接指向。这里的“发展”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指…  相似文献   

17.
大安一中的教育工作,是在1994年起步的。几年来,我们坚持教育科研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一、“抓住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兴校”。“科研兴校”,重在“兴校”,这是我们的观点。校不“兴”,言“科研”何益?我们提出“科研兴校”,不只是个口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更是作为实现目标的一个方法、一条途径。我们理解“科研兴校”应体现在形成“科研——科学办学——学校进步与发展”这样一个没有终止的循环过程,即  相似文献   

18.
“师乃固校之本”,这是我们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创始人在百年前对教师之于学校发展的作用所提出的鲜明观点。时至今日,与百年前相比,“固校”已成历史,但“师乃兴教之本”“师乃强校之本”仍是不变的真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仍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仲小敏 《天津教育》2014,(19):85-85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轮岗”政策是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农村校、薄弱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不仅是这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与农村校、薄弱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向城镇校和优质校“单向流动”有关。所以,实行政府统筹下的“教师轮岗”政策就是要引导城镇校、优质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包括“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两种,天津以保留轮岗教师人事关系在原学校不变的“柔性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20.
新校创建工作千头万绪,在处理事务工作的同时,管理团队应通过先进理念引领铸“校魂”、组织机构构建强“校基”,抓住学校创建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