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商业贸易、劳工输出、移民和难民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 ,使得传统的、相对于国家定位的公民与公民教育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简述了西方社会公民与公民教育的基本概念 ,公民教育的不同模式 ,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中 ,民族国家公民教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庞金友 《教学与研究》2008,225(2):65-71
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保守自由主义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和"小政府"理论,倡导"弱政府、强社会"的关系模式,并提出民族国家收缩、公民社会扩张和全球治理兴起三大假设.以哈贝马斯为首的新左派基于"合法性危机"理论,反对市场逻辑和新殖民主张,寄希望于"超民族国家共同体"使现代国家摆脱全球化困境."第三条道路"则走在两者之间,既兼顾民主和福利,又重视市场和公民社会,力求在国家与社会、安全感与灵活性、理性调节与自发秩序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问题以及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已成为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核心话语。哈贝马斯通过对民族国家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剖析,以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和“话语伦理”的建构为依据,阐述了“民族国家主权终结”的主张,并且对终结后的未来社会蓝图作了创造性的推测,提出了建立“世界公民社会”的理想。他的主张和理想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哈贝马斯的“主权终结”思想又与唯物史观相违背,他的“世界公民社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强调的人权高于主权又在一定程度上为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民族国家的本质在于国家的统一性和国民文化的同质性 ,公民国家的本质在于法制国家的民主参与和公民资格。农民革命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使国家主权获得了独立和统一。可以说 ,没有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就没有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从建设民族国家转向建设公民国家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由于中国的农民革命在初期是一种政治动员型革命 ,容易导致权力高度集中 ,难以形成公民社会 ,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只有在宪法精神下 ,营造强社会、强法制的国家政治架构 ,努力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 ,才能发挥人民对政府监督和制约作用 ,最终实现现代公民国家。  相似文献   

5.
公民身份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身份,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独特的关系组合和治理类型。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公民身份发生了融合、消蚀、扩展等多重变迁,从而在不同范围及不同层次上引发了身份认同问题。由于国家认同在公民身份认同谱系中居于统摄地位,因此,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只能强化而不能削弱。然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公民教育的作用注定是不可省略的。毕竟,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公民教育首先是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而且本质上也是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多民族国家视域下的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是一种高层次的现代文明意识.公民身份是人们国家属性的反映,对公民身份的认可是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种表达,国家认同是超越其他认同的高级认同.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公民,通过公民教育,要将对本民族的认同意识与公民身份认同、国家认同三个维度协调、统一起来,不仅有效激发各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有利于保留少数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不致断裂与消失.在我国现阶段正确认识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民资格、公民资格教育与全球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国家公民资格的普遍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互性特征规定了公民资格的教育方向。公民资格教育要完成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一方面要培养行使公民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共同的文化意识,形成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性。今天,虽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挑战,但并没有否定民族国家的公民资格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面对着文化多元性与统一性、民族性与全球性、冲突与和平等价值的矛盾。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强调自由民主的公民资格的普遍性,同时尊重差异;以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为基础,培养世界公民;强化和平文化的营造。强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等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关注的焦点.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视角解读全球化中涌现出来的民族国家问题,并对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进行探索,可以得到结论: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其民族文化因素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公民身份与公民文化的缺位、政治权利诉求文化的缺失、少数民族文化的弱势性、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增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滞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所导致。增进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强化民族文化治理,需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大生产发展,促进民族信仰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相适应,强化国家教育在国家认同中的基础作用、推进教育均等化和少数民族人民教育平等权的实现,坚持科学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全面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相结合,坚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精神与加强共同节日文化要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的社会职能随着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监控与服务的发展而空前扩展,而国家的政治职能则更为巧妙地隐藏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之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先例其职能带来了严重挑战,但它并不能导致民族国家的消亡。探求国家职能的发展演变,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内容、行为主体、国家间依存度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化使国际关系包含了更多的非军事化的内容;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国家主权受到很大削弱,但仍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相互依存使一国经济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对民族国家产生了影响,民族国家的体制、政治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猛烈的冲击。研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对形成一个富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开放经济与社会,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全方位冲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推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客观过程的全球化,无时无刻不在改造民族国家,对国家主权地位形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略现雏形的今天,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仍然很高,尤其在地域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内他民族的认同、成就认同等方面。受中华传统文化、全球化浪潮以及当前时代主旋律的影响,大学生民族认同感亦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谐,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行为选择多样化、富有公平正义感和理性认知代替了民族极端主义等方面。当然,大学生民族认同感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通过课程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来逐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文化冲击,在全球文化趋同语境下,作为中国传统先进文化之一的中国画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的中国画家,应从容面对,以开放进取的态度,抓住发展机遇,在中国画艺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无论选择传统还是非传统,都应该把握住民族性、开放性与现代性及其相互关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充分体现。惟其如此,中国画艺术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社会转型 ,这次转型旨在克服现代文化危机 ,摆脱由工业文明所带给人类的生存困境。目前 ,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向全球化社会的变迁中 ,在此过程中 ,存在着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冲突、技术理性与全球主义的冲突、民族国家与全球社会的冲突、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冲突。这些文化冲突是社会转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它们的解决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将来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权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未来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主权是一个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认为,只有从制度的视角考察主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才能把握主权制度的未来走向。在此视野中考察国家主权,则发现国家主权不过是主权制度在近现代国家框架中的一个制度要件。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基础的变化,主权制度的重构成为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得出结论:主权制度的未来重构取决于国家主权与人民主权、国家之间共享主权、国家主权与市场经济自主权、国家主权与公民社会自主权、国家主权与次国家机构的自主权等关系的互动过程,其结果构成了未来主权制度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主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今的全球化趋势给传统的国家主权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间的依存和合作更加紧密,而且还面临许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各主权国家为了共享全球化的成果,就要让渡部分主权。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在自愿的、独立决策的前提下,让渡部分国家主权无疑是合理的、可行的。让渡部分国家主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主权不会造成损害和削弱。国家主权的让渡已经成为全球化和地区合作进程的一种趋势。主权让渡并不意味着主权的丧失,而是各国对主权的分享。对主权让渡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在《法哲学原理》第三部分的伦理篇中,黑格尔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的构成、性质和作用等。“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罗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内容也不断变化。“国家中心主义”和苏东的巨变驱动了市民社会的复兴,全球化和通讯科技发达的背景又把它带入“全球治理”这一新领域。因此,对市民社会的理论探究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国际关系的新学术视角和纬度,并且为我们从政策层面促进国内政治、社会结构与国际政治紧密结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