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模仿教学要勇于"取"初入门的年轻教师,模仿名师或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或设计,是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在模仿的过程中,得其精髓,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模仿教学"也有其可取之处。有些教师认为:"模仿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新意,缺少教学研究的动机。"其实,真没有"创意"的也许是听课老师的感觉,而对这个班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可能是非常清新的、有趣的、乐于探研的。是"创意"还是"陈旧",不应该只看使用的次数,而应该看是否适用于当前的课堂教学。只为了迎合听课者的"创意",还不如用学生喜欢的"陈旧"更有价值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铺垫”。在汉语里,“铺垫”这个词的意思是十分清楚的。但在数学教学里怎样解释,尚未见到确切的表述。我认为在讲解新知识时先作些过渡性的准备练习,或者在前一个教学内容里安排一些为后继学习作准备的内容,应该是教学中“铺垫”的大致含义了。 那么“铺垫”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看不宜就事论事列出几条,应该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如果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还停留在陈腐的“填鸭式”教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瓶瓶罐罐,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那么,“铺垫”的目的就只能是为教师讲课扫除一些障碍,其作用不会很大。欣喜的是,持有这种陈腐教学思想的人已不多见,许多教师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解题的价值不在结果,而在于过程。解题过程应该是一个思维过程,分析、发现、探索、反思、体验、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出自己的思路与想法,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磨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从而让学生品味数学的美,感悟解题的极大乐趣。  相似文献   

4.
对于培养人才来说 ,我们到底应该“扬峰避谷” ,还是应该“砍峰补谷”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所谓“扬峰补谷”是说为了弥补学生的缺势不惜把其优势置于一边 ,不管学生接受能力与自身天份如何 ,强求学生要各方面都精通 ,各门课都均衡。弱势上投入大量精力 ,但最后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而与之相反。“扬峰避谷”是指避开学生的弱势 (这一弱势也许是他尽了最大努力也难以填补的 ,当然 ,应该避开 ) ,而着眼于发现、培养、提高学生的优势 ,使他能充分发挥长处 ,施展才能 ,以便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而不致被淘汰 ,而这不正实现了教…  相似文献   

5.
编辑声音大学生不啃老,自力更生攒买房子的首付,这种行为本身是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的,他人更无权指责。但值得思考的是,一个人为了不啃老,为了赚钱,用上了自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金钱上对父母的不依赖和情感上对父母的冷漠,这种对比未免有些讽刺。而对于困难者,没有义务给人钱的说法更像是这种冷漠的一以贯之,是不是人们在面对需要资助的人时,都要想想我有没有这个义务呢?当然,一个学生被推到风口浪尖接受各种质疑,并不公平,因为人的背后是社会,当大学生的理想不断被这个现实的社会压榨时,我们更应该想想,这个时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事实上,该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本就不应该让青年学生来背负,更不应该让其成为他们身上不堪重负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以前的班会上,通常是我唱独角戏,学生似乎也在聚精会神地听,自己也有时为自己的激情演讲所感动,同时,也自作多情认为感染了学生。而学生的日记中谈到班会感悟的时候用了一个词"水壶灌顶",我想那应该是"醍醐灌顶"这个词的改造,大概是给头脑洗澡的意思。怎样让班会课能达到应有的目的,给学生以应有的启发和感悟,成了我苦苦思考的问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大家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可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操作,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主导作用,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种应该引起注意的倾向是,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的思维放任自由。这是对  相似文献   

8.
我教《“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时,有过三点想法: 1、在议论文教学中,学生的逻辑知识应该通过运用而得到不断巩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在讲读中得到训练和培养。 2、在议论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逻辑知识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应该充分重视这个有利因素。 3、在很大程度上,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的深刻性,总是通过论证的逻辑性体现出来的;因此,  相似文献   

9.
作为评价一节课重要指标之一的“课堂教学的清晰”首先应是指“学生学得清晰”,而不仅仅是指“教师教得清晰”.从这个层面考量,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合宜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是清晰的;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轨迹应该是清晰的;师生之间的理答应该是清晰的(有效的清晰的理答,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关系昵?围绕这个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两种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特点;“知识中心论”受到抨击的原因;在课程学习中知识的重要性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教给学生知识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进行“认识面积”的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初步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比一比”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通过这个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比较方法巩固面积的定义,同时渗透面积单位。在这个环节中,有许多学生猜想“周长长的长方形面积就应该大”。面对学生的错误猜想,教师一般采用以下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熊晓霞 《课外阅读》2011,(11):209-210
英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并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主动思考和学习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本文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出发,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直观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个体的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成了所谓的"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找出问题的症结,选取恰当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专家说:"在学生的阅读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喜欢他应该喜欢的书籍,让学生吸收他应该吸收的‘营养’,而‘怎么引导’是横亘在中小学老师面前的一个急需逾越的障碍,老师们首先应该大量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具备跨越这个障碍的能力;其次,老师们要培养自己的勇气,有爱心、有勇气去解决这个语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最初,面对六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一本教材正在困惑的我,听了这番话,若有所悟。●引领学生"读他应该读的"  相似文献   

15.
王学军 《生活教育》2008,(10):55-57
"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这是每一个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陶行知指出.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学生应该在"做中学".他认为教是为学.学是为了做,而"做"是中心。那么什么是"做"?陶先生说:"‘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个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我们做一件事便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教育视野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概念:这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表现"一般"。其实,这是一种不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表现。它的危害不仅在于限制了教师的教育热情,而且会给学生传递一个消极的信息: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7.
当我在博客中敲下这个题目后,我的一位学生立马在下面给我留言。他说:“应该先弄明白的是,怎样才算是优秀的学生。有时候现有的成绩不能说明一切,还应该考虑的是打好基础。学习只顾拔尖,效率可能会低,而夯实基础才会让楼顶更高更稳。”这个学生现在大学读书。他在高中时也是个很有头脑的孩子,善于思考,沉稳低调。他平时成绩不算太好,但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下的功夫很深,坚持每天做一套文综卷。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蕴含着教师的智慧和创新。它不是机械的重复,简单的克隆,而是师生感情的碰撞,知识的融合,价值观的对接,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重视课堂氛同的营造,课堂牛成的把握,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等课改新要求。我认为,课堂教学“六要”“六不要”应该是课堂高效率教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巧英 《生活教育》2011,(7X):50-51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示艺术的舞台,而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这个师生共有的舞台上,显示的是语言的魅力,张扬的是个性的特点,演奏的是动人的旋律,流淌的是智慧的甘露。学生是这个舞台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可以说,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精心"主导",才能使"主体"更加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备课”这个词,对于我们当教师的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以往,我们对于备课的理解是:走过场的拟订目标,闭门造车般的环节设计,大量机械的重复练习,以及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和脱离实际的问题思考。这些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均出现了极大的弊病,学生厌学的情绪、麻木的思维、不健全的心理等都暴露无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即呼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个三维目标出发,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备课,作为实现目的的前奏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备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