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验教材选了不少供学生自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应该怎样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读呢?我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1.三步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把学生感知、理解文章的思维过程分为三个连续的步骤,即初读了解大意,再读领悟深意,三读体会情味。去年我在省实验教材第四次备课辅导班上指导学生自读《中国姑娘》就是运用了这一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读有  相似文献   

2.
宋茂红 《小学生》2010,(9):45-45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3.
"读"是我们学语文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一般而言,一堂阅读课的教学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其中,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其他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是基础,诵读表达是提升,二者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  相似文献   

5.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以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  相似文献   

6.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以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文言自读课的缺失,文言自读课上成教读课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大家似乎是"教学"习惯了,突然放手让学生"自读",师生显得都有些不知所措。如何改变这一困境,让文言自读课呈现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呢?下面,我将以两堂《马说》自读课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让文言自读课活起来"这一课题说说我的思考与发现。一、精编学习单,建立学习支架学习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辅助资料。  相似文献   

8.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提升。作者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而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  相似文献   

12.
岳宝定 《甘肃教育》2011,(22):79-7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精读领悟阶段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妙处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表达阶段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整合和深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引下,我们从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六步三课型单元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步:导读."导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学阅学."导读"的内容是单元重点课(精讲课),"导读"的过程按三个课型进行:1、自练课(或称"自学作业课").教师在扼要地讲清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后发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除必要的参考资料外,主要部分应以作业形式(填充题、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等)进行,将课文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写作特点等化为作业,让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巡视检查,及时了解、掌握三个类别的学生作业过程并指导学生解决个别性疑难问题,了解全班性疑难问题,为下一课有的放矢的指导作准备.这  相似文献   

14.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正>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体会和诵读表达四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品读体会和诵读表达这三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教师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品读体会和诵  相似文献   

16.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白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在自读课文教学中,笔者坚持进行自读课文六步体系训练的教改实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读课文六步体系训练,即"自读目标——重点难点——具体评析——学习质疑——练习设计——主要收获"六个步骤的体系训练。各个步骤具体含义是:自读目标:每篇自读课文,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其目标,即每篇课文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学生要根据课文和自己的学情实际确定,在自读过程中,要始终抓住重点,争取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8.
王晓 《快乐阅读》2011,(10):183-18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本文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