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中国大陆教育史学界,以田正平教授为首的浙江大学教育史研究团队,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而著称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以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冲突考察为中心>,作为该团队持续不断之学术努力新成果,在视野下移中拓展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的研究领域,以"乡村教育冲突"为核心透视了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深层历史问题,修复了从清末兴学到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研究的缺损环节,是一部"费了功夫"也"费了脑筋"的学术力作.若能走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视野重叠,在全球化视野中界定中国问题,在多层次不同教育主体的博弈中审视国家的现代化规划,或将开创出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革命史"和"内部史"两种研究范式都遇到了学术发展的瓶颈,要摆脱困境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研究范式。现代化理论为近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为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路径。在现代化视域下,近代教育史的主要线索从革命斗争走向教育实践,断限分期从外部观察走向内在观照,研究视角从宏观立论走向微观叙事,历史评价从他者立场走向主体关怀。这些探索将成为创建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教育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卢作孚就提出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理论,提出通过训练、培养人才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宝贵财富,也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是近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对于加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对于我们当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既是云南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解我所急、为我所用的重要力量,也是云南近代高等教育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学成归来后投身于云南的教育近代化事业,一是主持云南省教育行政事务,推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清末云南省的教育行政长官,以留学生居多;二是创办和管理地方学校,完善云南的近代教育体制.除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长官外,还有许多热爱家乡、热心教育的留学生,自己筹资或出资在家乡创办和管理学校;三是亲自执教,身体力行地推动云南教育近代化.留学生所宣传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使近代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根本上保证了云南教育近代化的推行.云南近代留学生的功绩在于他们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推动云南教育近代化、推动云南向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方向前进.他们为云南教育近代化作出的努力,为新中国建立后的云南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正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蒙台梭利本人虽然没来过中国,但百年来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从理论导人的角度讲,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1913年至1922年的十年间。与蒙氏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理论导人的过程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史学界对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江浙产宪派领袖汤寿潜的研究多关注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品各方面的贡献。然而即忽视了对汤寿潜这样一个教育家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对汤寿潜的生平、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强调留学教育是容闳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他对中国近代化最突出的贡献,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针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留学教育“成就不大”的观点,本文运用大量的史实,论述了容闳首创、策划、组织、领导的中国近代第一批留美学生的派遣,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造就了中国近代科技、军事、铁路工程、邮电、军医、矿业、海防工业、外交、政事、海陆军军官、经济管理、企事业、机械制造、外语、翻译等一大批新式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总结报告《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课题主持人是杭州大学教育系主任田正平教授。课题组成员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杭州大学的14位同志组成。课题的最终成果,由下列...  相似文献   

11.
《万国公报》作为西教士所办的综合性刊物,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有极大影响。《万国公报》虽不是专业的教育刊物,但它对包括学校类型、教学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在内的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介绍为中国近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范式,有利于晚清中国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于 186 8年创办庆应义塾 ,教授“洋学” ,传播西方文明。他的近代教育实践的开始也正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 ,福泽谕吉的近代教育理念与日本迅速完成教育近代化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译著是近代西方教育理论传入中国的重要形式。通过早期传教士的翻译、教育期刊的介绍及留学生的译编,教育译著随之被传入到中国,教育译著的导入加快了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形成并加快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舒新城怀着对中国新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而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他不仅构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的理论框架,而且以质疑的眼光去反思中国近代教育史,促成其揭开了中国新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界批判改良主义渐进论的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中对梁启超教育思想的评价与他对中国近代教育开创性的杰出贡献是极不相称的。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阐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成功地推动废除八股;倡导成立各类学校;首先提供近代学制的蓝本;首倡教育当定宗旨;系统设计了近代学校管理制度;编译近代教材;首创近代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及成就,家庭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端方是晚清新式农业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仅重视兴办新式农业学堂,派遣农科留学生,而且还非常重视利用农书农报、农会以及农业试验场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播和推广近代农业科技知识。他的农业教育思想与实践富有进步意义,理应在中国农业教育史和现代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近代教育期刊同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它以区域分布广、创刊时间长、内容丰富、办刊质量高、影响大等特点,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宝贵资料库.研究近代教育期刊,探讨它自身的发展脉络,揭示它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关系,对于当前教育史研究与当代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于:洋务教育奉行的“中体西用”思想确立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构架;其推行新学的结果,加速了旧教育体制的解体,加快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中译西书冲击和改变了旧的知识结构和教育体系,加速了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进程;培养了一支近代化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股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雄劲东风;留学生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封闭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开放式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相距最近,而且因为它是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重大转折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初始阶段。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奋力拼搏,中国教育无可逆转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且还有一大批各类各级学校办出了较高水平,同时也涌现了不少海内外知名的教育家。他们教育思想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田正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蒙台梭利本人虽然没来过中国,但百年来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1913年至1922年的十年间。这一时期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领域,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所体现,但绝大部分都仍然以福禄贝尔的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