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复杂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复杂性观点和思维来研究教育,正渐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慢慢形成一种趋向。将“复杂性”运用于教育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复杂性运用于教育研究的适宜性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教育研究者的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诉讼写作是逻辑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应用写作活动。为此写作主体应当建构哲学方法意识、逻辑方法意识和角度方法意识,具备运用普通写作原理和相关学科方法来认知、立意、聚材和论证的心理、思维素质、意向和能力。而诉讼写作乃至整个的应用写作研究也只有深入到心理思维的层面,去描述并抽象出主体动态的写作操作过程和心理、思维规律,才可能创建深刻的、既具备理论性又具有操作性的、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之于理论研究的品性和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代德育研究却因问题意识薄弱而日渐陷入鲜有真问题、难以形成独特方法论、缺乏创新性等困境。问题意识不会凭空产生,需要以"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张力为始发动因,以"知其所不知"的自觉意识为前提。当代德育研究的问题意识的增强,需要德育研究者不断增强理论自觉意识、自觉培育实践情怀、摒弃功利化诱惑、磨砺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4.
数学意识是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充分运用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学生数学意识薄弱的教育教学现状,从课堂教学的层面,提出强化数学意识的5个环节,即调整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体验数学方法、运用数学及培养数学思维和学会数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6.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7.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8.
学科意识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科的生命之本.目前,教学论研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时代挑战亟需教学论树立学科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是对教学论学科生存、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命运的自觉关注,是自觉或主动地立足于教学论学科,从教学论学科视角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式、一定的研究方法、独立的学术判断以及以学科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和回答教学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意识.教学论学科意识关涉教学论的学科关怀、学科尊严、学科立场.教学论学科意识的提升需要教学论学人夯实教学论知识基础,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学科情感,提升学科自信.  相似文献   

9.
用相似性的思维方式来建构一种认识论哲学体系,是休谟哲学方法论的鲜明特色。相似性原则的提出和运用,在观念起源和因果关系理论中有突出的体现,而把这种相似性原则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对于自然科学方法和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的屈骚研究,由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过多地将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意识、道德理想以及研究者自己的某种特定而强烈的情感投射到屈原和骚体中,造成“以今量古”、“以已度人”、“以经解骚”、“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方法论失误 和研究成果的诸多误点,致使屈原形象和蚤体真义在历史的沉沉惧幔后面越来越变得迷茫难知。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以"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张力为始发动因,以"知其所不知"的自觉意识为前提。由于问题意识薄弱,当代德育研究日渐陷入鲜有真问题、难以形成独特方法论、缺乏创新性的现实困境。当代德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需要德育研究者不断增强理论自觉意识,自觉培育实践情怀,摒弃功利化诱惑,磨砺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12.
孙艳秋 《教育评论》2024,(1):96-101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思维方式问题既规范从业人员“研究什么”,也规范其“怎样研究”以及“研究得怎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图景由“思维方式”约制,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想构架”或“概念框架”“程式”或“方法”。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化需要研究者在思维上分别立足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向度,把握相应的思维方式要求。宏观向度基于哲学思维层面,涉及熟知与真知、反思与评判、慎思与明辨三种思维方式;中观向度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层面,论及世界眼光与中国气派、理论自觉与学科先觉、时间与空间三种思维意识;微观向度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层面,包涵学科思维、学术思维、边界思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育总体质量不高,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分数使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接受美学的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利用"召唤结构"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对形成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想象、思维、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与认识论的意义,为探索低耗高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问题取向的课程论研究有着无目的的目的性、非功利的功利性、知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其问题来源于研究主体的问题意识、以课程活动为核心的生活世界、课程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论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等,并在哲学问题域的指导下确立了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的问题域。鉴于问题在课程论研究中的重要性,必须研究真问题,明确不同问题域间关系,批判生成新的课程论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阅读的创新意识是阅读能力的心理结构中重要的因素。其主要表现是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不是对知识信息单纯地、被动地理解和吸收 ,而是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创造性的想象、联想等思维形式 ,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问题 ,通过创造性思考又产生新概念、新结论。就阅读应用来说 ,创新是阅读不可缺少的能力。因为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 ,如果缺乏创新能力 ,不能提取读物的信息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解决实际问题 ,即使书读得再多 ,知识积累得再丰富 ,也只能是“两脚书橱” ,失去阅读应有的价值和功能。阅读的创新意识是读者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教育研究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学的研究取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看,教育研究仍然亟待加强自觉的"文化意识",这就是,一方面依据文化、文化与人的关系问题作出方法论的转变,另一方面,积极关注文化的发展.当代哲学主题与方法论的转变要求教育研究重建自己的方法论,而当代中国文化的现状与未来则需要教育研究者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去.  相似文献   

17.
与物质相对而言的意识范畴,曾历经灵魂、心灵、思维、精神等不同的表达,体现了名词的意义与动词的意义,前者之意识是与"精神"、"思维"视为同一的话语,后者之意识是与思维、精神、心理相等同。在意识的本体论地位上,曾出现过意识是实体还是属性、是存在还是子虚乌有、是独立作用还是有赖于物质旷日持久的争论。在意识与其他要素的坐标系之中,则有意识与大脑、意识与语言、意识与实践等诸多关系。意识范畴的多重理解之中,发现意识的本真状态乃是前提与基础,历时与共时意识论研究则是意识研究的展开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下的教育学家们意识中有一种后现代情结,反本质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反本质主义以其强大的意识流在冲洗着陈腐的教育学话语体系,给教育学研究以巨大的认识论指向,但由于中国所谓的本质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质主义,而是一种伪本质主义,它继承了本质主义最落后的方法论基础,却没有本质主义的根基。所以,我们反应的是教育学本质主义的方法论,而不是本质主义本身,要以一种中介的思维温和地去挽救本质,而不是对本质进行革命,为此要树立教育研究的三大意识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  相似文献   

19.
把历史意识等同于"过去意识"以至于"历史知识",是一种常识化误读。实际上,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的当下自我意识,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共时态的功能性联系呈现其中。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在内的历史知识,是学术研究者超越狭隘的个体时空、成为人类自我意识自觉承担者的知识条件,它们只有现身为研究者观看、思考、领悟和体验的精神活动方式,才能转化为历史意识。问题意识体现了历史意识的超越性质,人文意识则是历史意识的"价值—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政策选择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科技政策选择的对象性源泉,也是科技政策选择的方法论前提。问题意识体现了科技研究的规律,没有问题就没有科技创新,问题意识是科技创新在本体论上的要求;问题意识凸显出科技政策选择本身的必然要求。科技政策选择的问题意识的方法论原则包括,公众福祉原则、长远利益原则和生态环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