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马"词群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丰富的一个词群,对其进行造词理据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剖析"马"词群的造词法。在这些造词理据中,单纯词使用的是同源性造词理据和模拟性造词理据;合成词表现出来的是直接性理据、相似性理据和相关性理据;熟语中,成语的造词理据是典故性,惯用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歇后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谚语的造词理据是相似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湖北咸宁方言词与普通话词造词理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方言词语的造词理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方言词语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揭示出咸宁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特点与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造词理据词语的造词理据指词语的物质形式与所指内容或意义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造词理据的选取往往能表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表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显著特征。②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③表现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给某一事物命名时,选取事物的不同特征,或者命名者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及观察角度不同,并将这些作为理据,就会相应地选用不同的语素,从而出现不同的词形一个民族的语言高度凝聚着民族文化,而这种文  相似文献   

4.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结果的体现,所以造词理据一般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要素。海口闽方言造词理据探析是在当地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基础上,说明事物自身特点、认知主体独特思维方式、特定地域风俗习惯、民族之间交往等都会成为方言词汇的产生理据。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8,(3):74-77
割裂造词是一种古汉语的造词方式,往往被认为是非理性、非解释性、非理据性的。从割裂造词的韵律要求出发,探求其成因及其理据,并从丰富词汇和隐含意义两个方面对割裂辞格的修辞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粟臻 《文教资料》2009,(5):40-42
修辞造词法作为汉语造词法的一种,对新词语的生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新词语的六种常见修辞造词法,并对其造词理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运用修辞方法创造并使用新词语的语用心理因素,最后提出了应当正确看待修辞造词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7.
颜色词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是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怒苏语颜色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怒苏语颜色词的结构特征、造词理据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丽水畲民话为研究范围,从词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来源、造词理据和文化内涵,并通过与普通话词汇作的较来探求其词汇特征。  相似文献   

9.
手语名字是聋人为区分某一个体而给其拟定的视觉名称符号:手势汉语名字是将汉语名字手势符号化,借用手势表现的汉语名字,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两者在起名理据、造词策略和使用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同一社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言语行为习惯,运用了约定俗成的语言模式、语法规则和能反映特定思维模式的词汇和句型,这些因素形成了语言使用者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和世界观。社会与文化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因此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就是该语言反映的基本成分。"理据"作为事物现象所以得名的道理和依据,反映了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论证关系。Ulmann(1962)认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汪榕培老师将词源理据作为一个补充,张维友老师提出了词汇具有文化理据。基于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法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言的词汇、形态和句法的形成,无不记载一个民族的社会状态、政治模式、经济文化信息,文化理据的认知既建立在词的形态结构上,或叫词外理据(郭佳)。因为词与语法是不可分割的,显性的,且英语的句法结构反映出英美人思维的客观性和理性;文化理据的认知还建立在词的语用功能上,词义的变化因文化模式、民族情绪、群体特征等等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方式实现。因此,词汇学课堂应成为创建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重要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2008和2009年网络流行语意义的基础上,按形象、特征、关系、修辞、语源五类分别讨论了网络流行语的生成理据,首次提出了造词理据没有而流行语独具的特性型、仿语型、反语型、拈连型。这显示了流行语的生成理据与造词理据的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词汇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在网络语言领域出现的特殊语言现象,网络新词汇的文化理据研究是网络语言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英汉网络新词汇构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大众造词心理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二者的个性和共性及相互关联,揭示了英汉词语发展方向和规律,为网络交际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选取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女性称谓词,立足于古代女性称谓的语料,从语言学角度描写该类词汇的特点,通过分析其造词理据,对该类词汇系统进行恰当的分类整理,对构词特点进行说明,探讨其词汇的语义特征,同时阐释其中的文化现象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英语语词,指出英语语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文化理据。心理联想是构建英语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依据,显性或隐性的呈现方式是语词文化理据的主要特点,人们对语词文化理据的解读是以其对语言文化系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仿拟从修辞手段发展为造词手段的现象,要点有四: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指称的需要与旧有造词手段造词的有限性和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仿拟发生功能转变的外部原因;联想和类推的思维方式则是认知上的理据;历代文人用典、化用是仿拟造词法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语言(包括言语)是任意的还是理据的?每一特定的语言都有其理据性。人类、语言、世界三者的关系是三位一体的,人类语言本身的特征和其与理据的关系为语言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17.
《语言理据研究》全书共十一章,分别从理据和理据研究、理据的内部形式、理据性和任意性、语言系统内部的句法理据研究、语言系统外部的句法理据研究、理据的分类、探究语文理据的基本方法、探究文化理据的基本方法、理据的基本特性、理据研究的普遍性意义、理据学视角下的若干汉语现象等角度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语言的理据.该书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绩.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据往往被人当作外部原因而遭到忽视.其实,社会文化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条件,语言离不了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反过来,语言的发展展示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只有把语言要素同社会文化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最好地掌握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由"X+女郎"产生的一系列新词语,本文主要从其造词理据和语义特征的衍变进行分析,认为特征型、借用型和修辞型是其主要的造词理据。由于语义的关联,"X"语义的不断泛化,同时也直接引起了"女郎"语义特征的不断衍变。这种关联性的语义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新造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成为具有固化符号的一种新语言符号形式。本文拟从人们对新造词的语义构建为切入点,以语言的符号指称属性入手,对"女汉子"一词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女汉子"一词是以比喻造词并以类推构式所创造出的有标记性的新词,它也是社会文化意义表达方式的变体。同时可以看出,构式意义、符号意义、词汇意义、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和文化意义,是构建新造词认知理据的主要指导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