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更,在当今时代下,把母语课程命名为"语文"存在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和缺乏表示语种的限制定语等问题。应更正当下我国中小学母语课程的名称。在"国语"、"汉语"、"华语"等备选名称中,只有"华语"最合适。  相似文献   

2.
1949年,名称几经变更的汉语母语教学课程最终被命名为“语文”,这标志着汉语母语教育言文分离历史的终结,同时也为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09,(11):60-63
第二编:我心中永远的语文老师 以“严厉”著称的展老师 杜蕴珍(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特级教师):1946年,我上了天津市八区十五保女子小学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级任(同现在的班主任)展老师教我们语文、数学、图画,她是全校以“严厉”著称的女老师。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2009,(12):55-58
第三编:记忆深刻的语文相关事 记忆中的解放区小学语文教学 张镐(河北省邯郸市莱克教育集团副理事长):我的家乡河北邯郸是1945年间解放的,1947年,我在解放区上了小学,那年我六岁。  相似文献   

5.
母语学习与人的社会化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是在掌握母语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的。  相似文献   

6.
“本色语丈”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摈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颜色”和“味道”。“本色”是针对“彩色”而言的。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如五颜六色的教育内容、花里胡哨的教育形式、华而不实的教育泡沫等。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要知道“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挖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因素,并将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审美境界的追求等作为本色,才能使语文教育永葆青春,并进而获得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力争回归“本色语文”,即既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又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还要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7.
对母语学科——语文而言,如果只是作为“面包”而存在的确是一种悲哀。因为语文具有的绝不仅仅是“实用”,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深层内涵——人文精神。那么我们怎样从“面包语文”走向“人文语文”呢?一、与文本对话中感受人文如果没有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一切的“人文”都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典沙龙”今起开馆,蒙众多馆友加盟,实在是倍感欣喜,乘开馆之际,老典这厢有礼了。我想,“沙龙”(Salon)也者,当然是舶来品,但经过老典点化,已然具有中国特色。它有茶馆的散淡,但少了茶馆的喧闹;它有salon的清雅,但少了Salon的高贵;它不乏论坛的严谨,但决没有论坛的庄严。馆友三五人,清茶(也可以是咖啡)三五杯;“非正式”聚会,侃侃清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论争,不能攻讦。  相似文献   

9.
赵红 《教学月刊》2010,(9):37-39
一、语言教育是语文课程一贯的最根本的追求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争议颇多、众说纷纭的问题。如果我们追溯到语文课程还被称为国文之时,便会知晓:“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很显然,国文是把语言教育放到了首要地位。建国之初,“语文”这一课程名称确立,“明确规定了从小学到中学都必须充分重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全面训练的重要任务,并以此来确定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虽有多种写法,但其意义都是表示“安宁”。小篆“寧”字形从“丐”而非“丁”,从“寍”得声。“寧”由本义“安宁”引申又有动词“问安”“奔丧”,副词“寧可;岂,难道;竟,乃”及作为连词与助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1.
一、文本细读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性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课标的理念渐渐地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课程,自然首当其冲。一时问“四人小组合作”成了一道保留的“风景线”;“启发式教学”被理解成了“填空式的提问”;公开课中,没有多媒体的参与似乎也就不成其为“新课程”了。  相似文献   

12.
范夏薇 《现代语文》2009,(12):25-26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再次强调“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目标、导向。的确,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究竟怎样进行,语文标准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何为“训练”?《说文解字》解释为:“训,说教也。练,涧缯也。”“说教”即启发教导;“涧缯”古意为“在水里反复地漂洗织物”,其意演变为反复地操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教育辞典》解释为:“训练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雷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108-112
汉语母语课程由中学"国文",小学"国语"合称为"语文",这是由当时的学科背景和社会背景决定的。汉语母语课程更名"语文"对于统一课程名称、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由于这一名称存在固有的缺陷,对汉语母语课程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对汉语母语课程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加之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强,它依存的背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重新确立名称。  相似文献   

15.
"多元解读"是现阶段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阅读教学理念。与受阅读成规和意识形态制约,思想封闭、思维狭隘、只重视政治意义的"一元解读"相比,"多元解读"能使学生的阅读思想开放、阅读思维活跃、阅读效果提高,是一种值得推行的阅读教学理念。但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6.
二、丰富语句视像 丰富语言文字的视像不是仅仅单纯依靠多媒体等外界的力量,而是依仗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情境的刨设,让词语或句子在学生头脑中折射出视像。这一视像是有生命的。是流动不息的、不断延伸的。词句和视像的互现,应该是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