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网红”现象中存在着一种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内核的“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情势。“大学生网红”现象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具有双重破坏力:一方面是以“消费主义幻象”破坏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以“意见领袖的梦想”破坏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切“网红”主体利益诉求,建构价值观防御体系是抵制“大学生网红”现象中“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意识形态隐蔽性冲击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进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红”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事物.高校大学生由于其年龄、成长环境等原因,成为关注“网红文化”的主要人群之一.根据对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网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心化和单向输入方式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产生了冲击与挑战,高校应以正面引导传播正确价值观念、借鉴发挥“网红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智能化移动终端成为当代大学生开展学习、工作、社交和娱乐活动的主要媒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价值引领重要载体之一的主流影视剧,也因媒介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急剧转变出现短视频化的传播特征。主流影视剧一方面通过短视频传播手段进行“融媒体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观引领,另一方面主流影视剧短视频化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移动短视频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结合主流影视剧短视频化的传播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能,发挥好主流影视剧短视频化传播的优势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新的媒介和方式,打造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以其多元化的内容、精准的人群定位、独特的交流模式以及社区化的运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形势及B站深得大学生群体青睐的原因,探究通过互联网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让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5.
“微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微教育”和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针对性强,时效性突出,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微教育”不仅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而且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的策略,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生活世界回归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的教育策略,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本质要求,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首的“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学载体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运用网络沟通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建设“微队伍”、树立“微理念”、打造“微平台”、营造“微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的革新为“圈层”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场域和条件,在媒体和大数据的推动作用下,大学生对网络圈层的依赖度逐渐提高,大学生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明析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的时代特征及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提出应对策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信息茧房”加剧了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使得大学生在同质化信息、意见领袖以及“沉默螺旋”效应的影响下,极易激发非理性情绪和网络暴力行为,并受到错误思潮的左右,从而造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为此,高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引导作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和信息甄别能力、加强校园文化价值引领力,以消除“信息茧房”导致大学生群体极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德育作为德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网络德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支撑点,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当前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模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盛行催生了网络“泛娱乐化”。新媒体通过打造万物皆可娱的“泛娱乐化”网络环境、借助推荐算法形成“泛娱乐化”信息茧房、利用自媒体扩大“泛娱乐化”传播,来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攫取更多利益。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逐渐向高校渗透蔓延,一方面,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陷入困境、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考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直面问题,通过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开展健康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有效应对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络学习、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运用较薄弱。本文首先分析出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方式中来发现得出问题,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在网络生活化视野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对策,提出新型的教育方式从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介,它打破了时空局限,并具有多维立体传播的特点。因此,“易班”作为大学生互动社区在各大高校推广以来,已渐渐成为当代大学校园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表达特征,论述了大学生的网络非理性行为;其次,就如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问题,提出在“易班”平台这个基础上,尝试用互动分享、评比推广和魅力养成等模式进行把控;最后,指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吕志娟  贺翔 《文教资料》2013,(9):150-15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新型的媒介交流平台不断产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微博”作为当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一种交流媒介,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分析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媒介素养建设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分析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媒介素养建设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其信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也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强,乐于接触多元化信息,但受社会阅历、心智成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媒介素养偏低的问题,对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较差,导致其常会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提升学生在新媒介环境中甄别错误信息、不良观念的能力,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鑫 《考试周刊》2009,(1):35-36
网络文化以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渗透作用犬等显著特征,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习成才渠道,加大与外界交流等起到了促进作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的影响尤为突出。但“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在带来文明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如何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9.
试论思政视角下大学生网络社区的意见领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交往媒介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重构着社会生活的话语体系和组织模式,甚至衍生出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更是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社区作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特殊空间,必然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网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德失范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