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既有与男性相同的成份,又有她们独特的部分。主要讨论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认为它可分为贤妻良母梦、维护传统梦、理想爱情梦与征服男性梦、寻求经济支柱与发财致富梦和自尊、自爱、自强梦。  相似文献   

2.
美国梦主要指通过个人努力拼搏取得成功和实现幸福的梦想.平等是美国梦实现的基本条件,个人奋斗则是其实现路径.当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美国梦失去了信心,人人享有追求幸福的美国梦变成了人人享有幸福的梦,人们越来越不再愿意经过个人努力拼搏而实现个人梦想.其原因包括收入差距大、宏观经济不景气、政府不能正确发挥作用等方面.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要以美国梦的发展变化为鉴戒,正确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加强中国式平等建设,创造并保证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父母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50):193-195
美国梦是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1931年正式提出的概念。但从第一批清教徒踏上这片土地时,美国梦就已形成并开始了它的变化历程。人们往往认为美国梦的实现是美国个人主义的体现,是个人不断奋进努力的结果。但是本文却认为:美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人无法独立完成这项任务,而是社会中层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只有通过社会中层组织的帮助,个人既可以防止政府的侵权行为,又可以很好地利用社会中层组织为实现个人的美国梦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因此,本文将利用社会中层理论分析实现美国梦和社会中层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美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讨论美国梦产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扭曲、美国梦的幻灭及美国梦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孙瑜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132-133,136
美国梦集中体现了美国文化精神,也是贯穿美国文学的一条红线。本文从五个不同的侧面探讨美国梦的渊源和构建。  相似文献   

6.
    
紧紧抓住梦如果梦消亡生活就成了一只折翅的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当梦离开生活就成了一块不毛之地冰封雪盖。 (申奥译)梦@休士!美国 @申奥~~  相似文献   

7.
美国梦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其存在已有数百年了,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广为美国公众甚至其他国家的人民所认同的一个概念。美国黑人虽非自愿移民美国,但美国梦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和机会均等的理念却同样是他们所追求的。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前,美国黑人所梦寐以求的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所述的美国梦能够切实得以实现,这样,他们才能实现个人的美国梦。因此,民权运动领袖对美国梦有过多次诉求,以寻求公众和联邦政府对运动的支持,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美国梦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对黑人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英语沙龙》2010,(6):50-52
毋庸置疑,巴拉克·奥巴马的成功当选,入主椭圆形总统办公室,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美国梦的实现。作为已加入美国籍的公民,我投了巴拉克·奥巴马一票。我很自豪地宣称:我也为美国梦投了一票,这个美国梦是千千万万来自全世界的移民的理想和梦想。  相似文献   

9.
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是有其必然性的。在开始阶段,他舍弃了自己的出身,去追逐财富和地位。后又把肤浅的贵族女子黛西作为自己美国梦的另一重要内容--爱情的象征。而本身两人的身上都体现着不切实际的虚幻性。盖茨比暴富后,他举行无休止的盛宴,设计与黛西旧情重燃,但两人早已在金钱至上的价值体系中堕落。美国梦随着他的毙命而终告破灭。葬礼与盛宴的对比,显示了赤裸裸的社会现实。美国东西部两种文化的碰撞,也向着悲剧性的方向发展。实际上,盖茨比的悲剧就在于,他不断在金钱至上的价值体系挣扎、屈服,他对美国梦的追求本质就是建立在其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0.
试析非洲后裔民权运动与美国梦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梦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其存在已有数百年了,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广为美国公众甚至其他国家的人民所认同的一个概念。美国非洲后裔黑人虽非自愿移民美国,但美国梦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和机会均等的理念却同样是他们所追求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前,美国黑人所梦寐以求的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所述的美国梦能够切实得以实现,这样,他们才能实现个人的美国梦。因此,民权运动领袖对美国梦有过多次诉求,以寻求公众和联邦政府对运动的支持,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美国梦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对黑人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饶毅 《辽宁教育》2013,(7X):34-36
<正>在摆脱屈辱历史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与其在国外批评、抱怨,不如在国内批评、做具体工作。不但要问中国还有什么问题,而且要问你可以为中国解决什么问题。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梦的说法。美国梦很强调个人努力和个人奋斗,这种强调的背后实际还有另一层含义,不过大家并非都完全清楚:意思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体制,美国本身代表了高尚理想,美国的体制本身几乎无需修改。我们在此无需争论美国梦该如何理解,同样,大家对中国梦也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国梦在本质上不过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由于阶级差异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存在,美国梦不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成功机会,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破灭。资本主义社会美国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是爵士时代美国梦破灭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温柔》,给出美国梦在爵士时代破灭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或许可以为理解美国梦提供新的视角,并更深入理解美国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在华夏土地上做着五彩缤纷的梦,追寻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如今,中国人又在大胆而自信地做着和追寻着自己的五彩梦。在全国上下国民做梦和圆梦的浪潮中,深刻理解何为中国梦,何为中原梦,中国梦与中原梦实现的基本路径是什么,中国梦与中原梦的关系如何,成为中原人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200多年的美国文学史,涌现出许许多多世界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亦或是电影剧本,都有条不紊地演绎着美国人追求美国梦的过程。本文作者通过对美国文学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经典作品的分析,详细地解析了美国梦在美国文学史中的演绎过程,而这个演绎过程将成为众多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马丁·伊登》展现了主人公马丁·伊登在美国梦破灭后自杀的悲剧。作者杰克·伦敦在小说中通过呈现马丁不同的空间运动轨迹,揭示了空间实践对美国梦的参与:奥克兰和伯克利两座城市,一方面,推动马丁物质上的成功,物化了美国梦;另一方面,参与了美国梦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马丁的压迫,从而推动美国梦价值体系的国内帝国主义化。马丁在城市中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塑造,转而对南太平洋地区进行他者想象性建构,体现出美国梦的国际帝国主义化。《马丁·伊登》通过书写城市空间与南太平洋地理空间的社会性、历史性与政治性,从而呈现美国梦的拜物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帝国主义化,从而批判美国梦的虚伪实质。  相似文献   

16.
绚丽美国梦     
刘迎昕 《海外英语》2012,(10):45-45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自19世纪以来,American Dream(美国梦)就深深植根在每一个美国人及向往着美国的人们的心中。在那片自由气息四溢的土地上,每个人都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权利。新晋女演员兼歌手Victoria Justice也大胆唱出自己绚丽的美国梦。让我们一同去探寻她的美国梦寻梦之旅。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做梦。梦让我看到窗外的阳光,梦让我看到天边的云霞,梦给我不变的召唤与步伐,梦引领我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1952年,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做了这么一个梦:超越贝多芬!他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柴可夫斯基。多年以后,他成了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梦赋予他豪迈的宣言,梦引领他走向光明的大道,梦开启了他的目标。而他则用成功证明了梦的真实与壮美——因为有了梦才有梦想,才有理想,才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历程。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里是干涸的。没有梦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太阳总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是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梦…  相似文献   

18.
饶毅 《教育文汇》2013,(11):21-22
在摆脱屈辱历史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梦的说法。美国梦很强调个人努力和个人奋斗。这种强调的背后实际还有另一层大家并非完全清楚的含义: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体制,美国本身代表了高尚理想,美国的体制本身几乎无需修改。我们无需争论美国梦该如何理解。这与大家对中国梦也有不同的理解一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美国梦与消费密切相关,但两者间又有必然的矛盾:一方面,人们总是以挥霍消费、奢侈消费的方式表达自己实现了美国梦,另一方面,消费必然导致美国梦的破灭,因为消费所致的人们对物的无尽追逐总以扭曲或破灭告终。本文以20纪初美国小说中以消费为特征的人物嘉莉妹妹、盖茨比和巴比特为例。探讨美国梦在当时文学作品中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