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多元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多元社会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多元现实,形成共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与有效性,凝聚力和整合力,并超越价值绝对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的二元对立,必须从理解多元社会着眼思考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学生判断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冲击、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学生判断力的培养,才能够超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时代的强势崛起掀起了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涤荡与重构的浪潮,世界诸国都在此番浪潮的推动下主动调整着高校价值观教育的方略。作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也正面临着现实困境,其中既有缘于价值相对主义的道德判断难题,也有"不接地气"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尴尬。多重困境的存在急需教育策略的超越。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结合的理念超越,"从做中学"与道德价值判断融合的路径突破以及教育主体间联合的创新模式等成为当前价值观教育突破困境的可取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校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培养人才,使每个学有所成,有所作为。这也是高枝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科技迅速发展、价值多元取向、高校扩招等新形势下,更好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手段等领域的创新中,使学生成为教育主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全新的思想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为构建多元文明、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贡献了智慧与方案,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切实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然价值,首先要理清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从整体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满足安全与归属、强化共同价值和弘扬"和"文化等方面入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者主体,其素质状况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大小。但在价值多元、观念碰撞的转型社会中,民办高校缺乏对教师适当的导向和激励等因素,导致思政课教师群体面临的挑战非常突出。以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总结出当下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群体面临的整体性困境,以此为依据,探究改善思政教师专业化的相关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语境下,从伦理价值角度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从伦理角度分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间性(学生)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最后从伦理角度提出构建具有伦理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魏巍  杨斌 《林区教学》2022,(4):9-12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结构多元、文化差异明显、思想状态活跃等特点。高职院校处在高速扩张向内涵式建设转型阶段,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素质不高、客体构成多元、教育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隐形教育方式不足、思政课教师教学方式生活化不足等困境。为此,需要开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注重红色基因教育引领等工作,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理念变革的时代境遇与公共性彰显、人本性凸现的现代语境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且力求实效性与有效性充分发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多维度发展困境。面对技术性境遇下意义世界追问的缺失、碎片化语境下视域融合能力的钝化与公共化情势下主流价值引领的乏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层现代性窘况,话语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代性境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是从单一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整合;从理论思辨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控制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传统独享型到现代共享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站在社会组织与结构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师生信任的地位和处境,才能使得师生信任超越它所处的环境,获得长远的视域。不同的制度和结构形态造就不同的信任结构和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形态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具有的"传统性"即以特殊主义人格信任为主要形态的"熟人社会"的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内师生信任的结构具有同样的内涵;同时,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由单一的人格信任向既是人格信任又是系统信任的双重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文化环境是信息传播与依附信息传播价值观共享共生的复杂环境。多元信息涌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道德价值虚无的危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技术分割的断裂以及信息覆盖中文化消解的多重困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选择的过程,就是对环境的改造与优化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选择必须重视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凝聚、主体素养的提升以及文化环境的再造。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内在逻辑理路遵循以落实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为内在功能、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现实观照。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通过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优化过程管理、搭建多元平台等途径来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轴心,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之间发生的伦理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必须引起关注、重视,并及时进行消解。通过透析高校课堂教学中伦理冲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利于伦理冲突的消解、伦理困境的超越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哲学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弥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生活维度与人性化面向的缺位,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建构新型的教育共同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资源。实践中,在坚持价值导向与灵活应用、密切协同原则的基础上,应当以世界观的诠释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各种生活困境;以视野拓展的艺术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共同主体性理论为探索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此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共体"和"个体"分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缺失,这是导致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主体性缺失的分析和探讨,探索以共同主体面对共同客体的工作实践,梳理出超越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的新思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说服”为方式,以“预定的”、“正确的”价值为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到发展的瓶颈,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学生主体的思想道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以社会心理学为视域,通过厘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从主体性出发。以自主性、能动性及创造性为视角窥探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之道。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者、教育对象均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困境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超越困境: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增加网络发布教育内容的总量,提高发布内容的品质,重视手机APP这一新教育载体的开发与运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用反思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武装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多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异与多元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同样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元的主客关系,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提升需要从实践上把握由这种多元主客关系导致的价值多元与价值普适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四史”教育研究主要回应了“四史”教育的内涵与原则“、四史”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三个焦点问题。在复归实践性、文化性、主体性的呼声中,后续“四史”教育研究将超越工具理性,从理论思辨研究走向实证探究,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从多元主体兼顾走向微观主体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